岳塔娜
摘要:目前,有多套英語教材在各初中學校流行,但每一套都是優劣分明,教師在選用時,要發揮教材自身優勢,在深入研究教學大綱和著眼學生認知實際上多下苦功,在教學允許的范圍內,對教材知識分布做更具針對性的調整,甚至是增刪彌補,以期更符合學生的“口味”。
關鍵詞:蒙古語授課;初中英語;教學;教材整合
初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高低,不僅影響到初中生的英語考試成績,而且也是初中生個人能力提升快慢的一個維度方面的指標。它的全面形成,制約著初中生全面發展的步伐。
一、教材整合必須遵循的兩個重要原則
首先要適合學生,能讓學生易于接受。教材是教育專家精心編制的書,它的一個普遍特點是大部分的人都能適合應用,但無論教材編得如何盡善盡美,都不能滿足教學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要。如學習者的特點、班級規模不同等,這也就導致教材的某些環節結構或知識體系對學生不完全適合。其次是要符合英語新課標的要求,在英語課程標準的編寫原則中提出,在不違背科學性的原則前提下,教材應該具有一定彈性和伸縮性,允許使用者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魅力體現。
二、蒙古語授課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教材整合
在此,我以人教版七上英語教材為例。
(1)將英語教材的編輯思路與當前的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對比聯系和分析。我們清楚,每一套教材都有其編輯思路,我們在教學活動開展前有必要思考:編輯者為何按如此思路編寫?這樣的思路是否符合自己教學現狀的實際?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是否有必要對其中某個思考角度進行調整或更改?之后我們進行適當的揚棄,這樣的課程整合準備,針對性、可操作性是較強的。例如,在七年級英語(上)中,我們看到了4個Module(模塊)的Starter(小學該學的主要內容)和10個Module的初一(上)學習內容。在內容的安排思路上,總體是出于“溫故而知新”“軟著陸”的考慮。這就充分考慮了兩種學生實際:小學沒學好的和未學過英語的。我們江門地區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開設英語,從此處可知本冊英語教材比較符合本土實際。
(2)評估英語教材的深度廣度。一套教材,在沒有經過加工整合的前提下,它不可能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想讓學生吃透教材,學到必要的學科知識,教師必須認真分析和評估教材的深度和廣度。七年級英語上冊主要學了比較簡單的打招呼用語、介紹人或物的常用語,及如何簡單地描述天氣,事物的顏色、數量、方位,如何表示習慣喜惡等,深度廣度適中。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有些內容老師理解起來已經不易,那么,這些內容在整合時就有必要靈活處理。如Module5中的Language in use部分,Past6中要求我們的學生談論American food,老師和學生都不是美國人,能夠展開談多少呢?所以,通過對學科教材深度廣度的評估,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進行模塊或單元教學環節的整合。
(3)分析英語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如果有些內容本應運用更直觀更具體的手段呈現,而課程本身卻有待商榷之處,那么這時教師就要改進其呈現形式,以提升教材的生動性和可操作性。如英語課文對話內容可以采取角色扮演呈現;新的物品單詞可以用真實影像呈現,如Module2中Part1的簡筆畫圖片太簡單不好辨識,學生看了印象不深刻,假如用真實影像,效果就好多了。
(4)用漸進思維對知識網絡結構進行深入分析。如果學科教材內部的知識結構不夠明晰,其原因很可能是其不符合常人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漸進思維,教材的過渡可能出現了跳躍或多次冗復。這種情況我們在整合英語教材的過程中應給予高度關注并加以改良。所以有時我們可能需要調整教學順序,也可能需要課時的整合,以提高教學的緊湊性。例如,我們講授七年級英語(上)時我們也可以將Starter中的Module1與新課中的Module1進行整合,因為兩者都是to give personal information,都運用到相同的介紹用語。Starter中的Module2與新課中的Module3都運用到Thereis/are的表達法,同樣也可以考慮整合。
其次,認真篩選有效的英語組合素材。通過認真細致的教材剖析工作,對于符合教學實際、吻合教學思路和體現教材活力的素材,我們應該發掘它們的整合潛質,進行初步整合。否則就要妥善處理。比如,在七年級英語(上)的教材中,筆者認為Pronunciation部分很容易干擾所在Unit的連貫性和整體性,所以,筆者在整合過程中往往將其獨立出來,另行加以重組。在整合的過程中,筆者考慮得更多的是如何發揮所選素材的整體效能,如何增強教與學的互動,如何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如何調動學生的多元智力因素。只有這樣的整合,才不會違背新課程標準的初衷。
再次,提高英語教材整合的手段。一方面,在教材的整合過程中,整合者應該是一個群體而不是個人。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只有群策群力,教材整合才會是更優化的組合,才是有更強生命力的組合。平時我們集體備課比個人備課要好就足以說明這一點。另一方面,當今最好的教學手段就是利用多媒體網絡平臺來整合教材上課。我們江門地區大部分學校都有了這樣的物質條件。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進入教育領域,并得到迅速的發展。它在教育上的應用,使得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觀念與形式、課堂教學結構、甚至教學思想與教學理念都發生了變革。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以其聲、光、電等形式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為教師彌補教材、重組教材、由靜變動、引申教材等方面提供了先進的物質條件,為教師對教材的整合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相當的網絡知識及課件制作能力。這是可以習得的。對有志于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進行教材整合提高教學效能的教師來說,掌握此項技能并非難事。
最后,以整體理念為指導進行英語教材全程整合。英語教學是一個整體,教材也是一個整體。只有用全局觀來看待整個教材整合,我們才能夠清楚地知道任何教學階段我們該如何整合相應階段的教材。現在外教版的初一英語和初二英語語法系統過渡稍快,例如,現在完成時這個語法知識呈現得有點不符合漸進認知這個常規。
結論
教材整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尤其對于英語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合理有效地教材整合,能夠提高英語內容的趣味性與實用性,使他們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進而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
參考文獻:
[1]周金妹.教材整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與管理,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