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集斌
[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社會、市場、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中職教育作為專業職業人才輸出的主陣地,教師應當積極轉變自身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未來發展為目標,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不斷發展提升。針對現階段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教學實踐,對于一體化教學在中職機械制圖課程中的應用做出了一些探索實踐。
[關鍵詞] 一體化教學;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運用實踐
機械制圖作為中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其對于學生后續的專業課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只有學生學習好這門課程才能夠在后續的專業學習中看懂相關的圖紙,能夠準確繪出圖紙。但是由于受傳統教學中的教學模式單一,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等因素的影響,中職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有效性一直得不到提升。一體化教學的出現不僅打破了傳統教學中對于學生主動性的局限,更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主動性。
一、現階段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依舊采用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被動地接收知識,教師在講臺上機械地講解知識,照本宣科,一方面極大地削弱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還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沒有深入思考,從而很難在實際訓練中將理論知識融入其中。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能夠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積極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參與課堂,而傳統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很難養成正確的學習思維,并且難以讓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老舊,忽略學生的實踐能力
中職機械制圖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理論基礎,更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在實際教學中不難發現,一些學生即使對于教材的內容掌握得滾瓜爛熟,也很難在后續的專業實踐中進行應用,甚至犯下很低級的錯誤,究其原因,就是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專業技能的訓練嚴重脫節,學生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然后被動進行實訓,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讓學生的實踐能力難以得到提升,更進一步讓教學和實際隔離,讓學生很難融會貫通,學以致用。
二、一體化教學在中職機械制圖課程中的應用
(一)注重專業發展,促進課程一體化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地以學生的未來專業發展為導向進行課程內容的一體化建設,真正地立足于課本教材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進行教學,實現教學內容和學生未來的專業能力的增長一體化,實現機械制圖課程與學生專業課程之間的協調發展。例如,筆者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就會根據課本教材的內容將教材進行“分解重組”,進行模塊化的組合,然后通過模塊來設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促進學生逐漸完善目標的同時實現學生對于教材的深入挖掘。筆者將機械制圖內容分為基礎認知模塊、制圖技法模塊、組合體模塊以及實踐制圖模塊這四個模塊,這些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的模塊化教學,不僅能夠讓機械制圖滿足學生的專業發展,還能夠實現教學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一體化建設。
(二)關注教學革新,完善課堂一體化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全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教師能夠針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引導,但是由于中職院校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對于機械制圖的學習興趣還不夠旺盛,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引導,積極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讓教學能夠全面融入生活中。例如,筆者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會注重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對于學生進行知識教學,比如通過多媒體創設生活情境,降低學生的知識陌生感;比如通過微課教學營造教學氛圍,攻克學生的知識重點和難點。比如通過3D建模展示一些機械元件的構造,讓學生能夠真正了解機械制圖在其中的作用。這樣的教學革新,能夠促進學生探究熱情提升,同時實現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之間的一體化發展。
(三)夯實實訓教學,把握實踐一體化
中職機械制圖不僅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更是需要學生動手實踐的學科。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實訓和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實訓教學的一體化發展。例如,筆者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會通過項目教學法引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筆者會根據學生的基礎為學生劃分小組,然后為每個小組分配相應的實訓項目,讓小組在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完成項目,這樣不僅能夠提升整個小組的機械制圖的能力,還能夠讓小組之間互相促進,互相發展,實現以理論課堂引導實踐發展,以實踐促進理論知識的理解的理論實踐一體化的目標。
中職機械制圖課程是許多機械類專業學生都需要接觸到的課程,因此教師應當構建一體化教學,促進學生專業、職業能力和市場發展需求相適應,實現學生全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J].教學技術應用,2016.
[2]王紅艷.《機械制圖》人才培養方案的一體化構建與思考[J].現代信息化教育,2015.
[作者單位]
福建經貿學校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