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
【摘? ?要】? 隨著大眾對高等教育的關注度日益增強,民辦高校數量增加的同時畢業生數量也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市場供過于求、教育質量下降等問題也逐漸涌現出來。本文闡述了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以及就業市場上出現就業難的原因,并根據國家近期出臺的解決政策從政府行為、企業關注度、高校介入、大學生自身等多角度剖析,深層次解讀了民辦高校畢業生在就業上存在的根本問題,從各個方面入手總結歸納出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現狀的方法。
【關鍵詞】? 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就業途徑
當今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穩步提升,經濟水平日益增長,社會生產力逐步提高,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競爭不斷加劇。但是,社會工作崗位的短缺仍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許多高校畢業生即使找不到與自己專業類型相關的工作,也不愿換一種方式降低自己的標準去找社會崗位短缺的工作。他們認為社會工作是有失顏面的,是與他們所受的高等教育不相符的。高校畢業生人數每年都在遞增,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超越去年成為新的“就業最難季”。全國共有在校大學生2695.8萬人,應屆大學畢業生795萬,普通本專科招生748.6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需求人數和求職人數分別減縮了25.3萬人和22萬人,各下跌了5.1%和4.8%[1]。2018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同2017年相比增長了25萬人,而崗位需求的人數卻減少了。有此造成了供過于求的局面,高校畢業生人數過多,而崗位空缺卻不夠,由此可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上加難。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分析
1.政策因素。教育部最初在20年前開始實施本科擴招,高校在校生數量極速上升。如若要保證教育質量的前提下,教育經費是應該同步增長。然而,高等教育的經費明顯跟不上擴張規模的步伐,這體現了教育行政部門重數量擴張,輕質量提升的政策,其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就是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偏低,無法滿足市場大背景下的真正需求,導致了畢業等于失業這種難以置信的后果。最重要的是,高等教育政策常常被視作緩解就業難現狀的工具。經濟危機出現時,政府往往會采用擴招的政策來緩解就業現狀,例如1999年本專科擴招,2008年本專科研究生擴招,都體現了高校被視作緩沖區的作用。
2.教育因素。人才培養模式過于單一、趨于相同。全國各所學校追求全方面教育,盲目地進行專業擴張人數擴招,減弱優勢學科,而新成立的學科師資力量薄弱,力不從心,達不到專業化的要求。每個學校都在致力于培養許多專業性強的人才,以至市場上同類人才供大于求的局面出現,然而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卻屈指可數。學校多傾向于理論教育,以理論課程分數評定學生是否優秀,然而不重視實踐能力,忽視實踐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目前中國仍正處在工業化深入發展的階段,最需要的就是大量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的技術工人,并不是坐辦公室電腦前按部就班的員工。
3.經濟因素。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的兩會中提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個人都有平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就業是民生之本。然而,國家在財政投入方面,對于民辦高校的公共財政支持還尚未落實,教師資源短缺和公共設施的不完善問題尤為突出。雖然有政策扶持民辦高校的教育,但因落不到實處,所以未從根本上解決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因而影響教育質量,從而就會影響畢業生的質量。
二、對于解決大學生應對就業難題的對策
1.國家出臺政策。為了更好地改善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現狀,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改善這一現狀。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農民工多渠道就業創業。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這是對我國物質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辦教育促進法》中提到“教育是社會福利事業,民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指出“健全公共財政對民辦教育的扶持政策”。
2.企業規范考核。⑴用人單位需要有精準的眼光,以科學發展的眼光看待高校畢業生,改變傳統中以經歷論人才,用學歷評高低的刻板思想,拒絕用人歧視,倡導人人爭相出力,人人積極奉獻,人人機會平等,人人競相成才。⑵選人標準要合理化。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的模式、性質、發展狀況、職位競爭力等,制定合理的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每個崗位切實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競聘人員質量與數量達到雙層標準。⑶確定科學合理的招聘程序。要根據實際確定招聘考核的流程與安排,制定考核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后,根據實際情況錄取相應的畢業生。
3.個人提高綜合素質。⑴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培養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爭取能做到就事論事,從實際出發,理性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從自身培養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面臨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把壓力轉化為動力,把坎坷化為坦途,有超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對生活充滿熱情積極向上。⑵我們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一個人開啟職場大門的敲門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武器。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盡可能從多方面培養自己,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并吸收有效的的資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⑶加強社會實踐。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只會空談不會實干的人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所以,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豐富自己的閱歷,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增強有效的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實現高效工作。
總而言之,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個長遠的規劃,創建良性的就業環境,提高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率,是我們終身的奮斗目標。
【參考文獻】
[1]石敬敏.民辦高校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A].文教資料,2006(34).
[2]刁歡.民辦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及對策研究[A].民辦教育研究,2010(05).
[3]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R].北京.2018
[4]習近平.黨的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R].北京.2017.
[5]褚蓉.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探討與對策[J].科技信息,2009(20).
[6]陳啟.適應新形勢,轉變就業觀念—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關鍵[J].科技信息,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