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慧甫
[摘 要] 在雜技教學訓練中,選材以及技術訓練最關鍵,做好選擇及訓練有利于培養更多專業的雜技演員。目前,為促進雜技藝術持續發展,需要重點考慮在教學中如何進行科學選材,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教學效果,奠定雜技藝術發展的基礎。
[關鍵詞] 雜技演員;選材;基本技術;訓練
雜技項目包括多種類型。在教學中,可以從技術以及素質特點角度入手進行分類。對于學生來說,做好早期選材較為關鍵,加之科學有效的訓練,學生的雜技水平就會得到顯著提升。因此,做好選材工作的最終目的就是尋找并訓練出一批資質較好的學生。
一、形態特征
演員上臺后,留給觀眾的第一印象就是相貌,因此,要求演員必須五官端正,具有較好的形象以及氣質。其次,身高也是影響觀眾印象的重要因素。在身高的選擇上,需要與學生未來發展以及角色選取進行結合,翻騰、頂技的演員,需要偏低些,男演員需要選擇在160~165厘米之間,女演員需要在150~155厘米之間。此外,還需要對學生的四肢以及軀干進行觀察,查看是否均勻,肘關節以及膝關節等是否平直[1]。同時,在選材過程中,還需要對學生的身體協調性以及彈跳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可以規定學生完成固定動作,查看動作完成得是否協調、準確、敏捷,能夠綜合考驗演員運動能力以及神經反應能力,查看他們的身體綜合素質是否達標。在考察彈跳能力時,可以安排學生站立彈跳,評價其彈跳高度以及靈活性。
二、身體素質
在選材過程中,還需要特別注意學生的身體素質,以便能夠有效進行科學訓練。對學生實施素質訓練,有利于學生夯實基本功,從而更好地學習更多技能[2]。
(一)柔韌性
基于人體解剖學結構分析,人體能夠通過合理有效的訓練,增加關節活動范圍,肩、腰以及腕部的柔軟程度也會有所提升,有利于完成高難度動作。相比而言,女性的柔韌性會優于男性,最佳的訓練年齡為6~9歲,由此在教學中需要在此階段加強重視。
(二)速度
速度包括反應速度和位移速度,會受到先天因素的影響,一般10~18歲為訓練最佳時期,速度會受到人體力量以及靈敏度等多方面的影響。
(三)耐力
耐力包括一般耐力與專項耐力,一般耐力可以借助長跑練習提升心肺功能,而對于雜技演員來說,一般耐力只是基礎,還需要發展專項耐力。從素質訓練角度而言,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長,科學有效地安排訓練的內容。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對項目的特點進行研究,針對不同學生安排不同的訓練內容,并做好協調,提升訓練有效性,避免出現雜技學生練習舉重等失誤的出現[3]。
(四)力量
力量訓練主要是鍛煉肌肉收縮以及屈伸的能力,要求人體的上肢、下肢以及頸部位置同時用力。而力量也分為兩類,分別為動力以及靜力。動力是指挺、推以及托動作。青少年力量增長速度有限,在訓練過程中,還需要針對靜力進行發展,13~18歲是適宜訓練的最佳時期。
(五)靈敏
靈敏度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協調能力、模仿能力以及判斷定向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外部環境出現突變時,能夠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做出相應的反應,7—12歲是靈敏度訓練的最佳時期。
三、心理因素分析
近年來,雜技藝術不斷發展壯大,在雜技表演過程中,要求雜技演員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而演員的情緒以及興趣都會對演員的發展造成直接影響。其中,部分雜技演員因無法承受訓練之苦,缺乏毅力,導致學習中途荒廢。雜技演員還需要有細膩的心理,能夠在觀察中學習到更多知識,模仿能力以及接受能力較強,更樂于接受訓練。基于以上分析,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心理進行重視,給予必要的指導,從而使學生能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進行學習以及訓練。
四、遺傳因素影響
在選材時,需要充分考慮遺傳因素,對學生父母的身高以及相貌進行觀察,了解其是否存有病史,從而使學生成材率得到有效提升。
五、人的因素影響
雜技演員除了具備基本功之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水平,同時還需要熱愛雜技事業。在選材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實際情況,對其綜合條件進行權衡。如果選出的演員在某項發展中不存在致命弱點,即可做出進一步培養,從而彌補先天不足。作為專業領導以及教師,需要對自身的職責以及義務有一定了解,同時掌握學生的特點,為其安排合理的節目。此外,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高低會對學生成材產生直接影響,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學習先進的訓練方法,更新知識結構,從而為培養更為優秀的演員奠定基礎。
基于以上分析,在雜技專業選材上,本校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體系。在選材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青少年的各方面素質,促進成材率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強.淺談雜技的基本功教學[J].雜技與魔術,2015(4):16.
[2]林秋梅.淺談雜技基本功和技巧訓練對于雜技演員的影響[J].東京文學,2014,13(1):24.
[3]王晶.雜技中的技術訓練[J].戲劇之家,2016,17(6):263.
[作者單位]
濮陽雜技藝術學校
(編輯: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