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嵐
[關鍵詞]高校;問題學生;成因
一、高校“問題學生”的界定
高校“問題學生”是指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中因社會、學校、家庭等不良因素影響及自身存在有待改進的因素,從而導致在思想、認識、心理、行為、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需要在他人幫助下才能解決問題的學生。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出現自卑、自閉、自傲、抑郁、厭學等心理疾病和出現打架、逃課、偷盜、酗酒、網癮成疾等行為疾病的學生。
二、高校“問題學生”的成因
(一)社會環境的影響
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是高校學生出現不良行為,從而成為“問題學生”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一方面,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將未經篩選的不健康的信息呈現在了涉世未深、鑒別力不強的大學生面前,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社會本身發展太快,人們的觀念轉變跟不上社會的發展速度,社會價值觀念趨向多元化和寬容化,社會沒有一個穩定的價值觀念,社會可以接受那些“另類”的人和他們表現的行為。這就為大學生們成為“問題學生”提供了條件和基礎。
(二)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很多高校,不能將“以生為本”“全員育人”貫穿于教師職業的始終,存在著德育和智育“兩張皮”的現象,主要表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兩課”教師認為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關自己的事,那只是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而已。因此并不需要也不應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自己只負責上好政治課,其他的一概不管。總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認為圓滿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的標準只是上好專業課而已,青年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規范、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教育、人際關系的處理等等都不在自己應盡的職責之內,管不了也不愿意去管。青年大學生有事只能去尋求輔導員的幫助,學生如果出現問題,一般都會認為那就是輔導員的失職。從而導致學生在認知、情感、道德、感恩等方面存在教育確實,逐步演變為“問題學生”。
(三)家庭教育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出生后接觸的第一種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氛圍、父母的素質、家長的教育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特點,對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形成都至關重要。因此,高校“問題學生”的出現與家庭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家庭的經濟條件、父母的關系、對子女的教育方式都有可能成為高校“問題學生”的導火線。
有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的學生,一方面特別羨慕經濟條件好的學生花錢大手大腳,肆意妄為;另一方面又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狀況嘲笑或者看不起自己,讓長期處于壓抑狀態下的他們出現自卑、自閉、抑郁等疾病,從而成為高校“問題學生”。
有的家庭父母關系不好,經常吵架、打架,讓孩子以為只有武力相對才是人與人之間正確的相處方式,從而讓孩子養成打架斗毆的惡習;也有的父母獨斷專行,不聽取孩子的心聲,認為自己是父母,不管對錯,孩子都只能服從,不能有自己的思想,長期壓抑的孩子一部分容易養成自卑、自閉的性格,另一部分則會通過抽煙、酗酒、偷盜、賭博或者沉迷于網絡等行為來發泄自己心中的不快,這也成了標準的高校“問題學生”。
(四)自我發展的影響
大學生自我認知不足、自我教育缺失,是高校“問題學生”出現的主要原因。大學生雖然生理發育已經成熟,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心理發育成熟度還遠遠不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大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和社會認知能力不高,不能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從而不能正確或者說合理地定位自己。當面對成功時沾沾自喜,而面對失敗時,不能坦然接受,解決問題。容易出現極度悲傷、激動、悲憤、消沉等情緒,嚴重的會出現自虐或者自殺現象。
2.大學生們都是十八歲左右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這時的他們逆反心理很嚴重,情緒也極不穩定,上下波動特別大,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強,特別容易受外界的干擾和影響。稍有不慎,就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心理問題。
3.由于之前受計劃生育的影響,當代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居多。他們從小受父母的過分保護,像溫室里的花朵,沒有經受過風霜雨露的敲打,自然也就經不起任何挫折和磨煉,或者說承受挫折的能力特別弱,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有限。
4.缺乏自信,有很多大學生從小到大只注重學習,自然是班上、年級或者整個學校的佼佼者,是老師的得意門生,也會是家長引以為傲的好孩子。但是上大學后,隨著生活和學習環境的改變,以及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或者人際交往活動等,他們用于書本學習的時間大大減少,也就不能像進入高校之前那樣在學習上成為眾人的焦點,習慣了眾星捧月的感覺,因此,他們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不適應高校的環境,開始逃避、自暴自棄,最終理所當然成為“問題學生”。
對高校“問題學生”的培養和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筆者相信,只要準確掌握了高校“問題學生”產生的原因,就能對照其成因,找到對應的策略,從而減少“問題學生”的產生,為高校更好培養社會需要的棟梁而盡一份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冀學鋒.沉重的邊緣:“問題大學生”的內涵及成因解讀[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6(11).
[2] 王志發,張永紅. 高校“問題學生”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J].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9(12).
[3] 孟旭瓊. 高校“問題學生”的成因及教育轉化策越研究[J].傳承,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