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鋼琴教育事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亟待改進。如何有效地提高校外鋼琴培訓機構的教學質量,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本文試圖將PDCA循環理論運用到幼兒鋼琴教學中,以此來監控幼兒鋼琴教學質量,探討其可行性與必要性。
關鍵詞:PDCA循環;教育質量管理;鋼琴教學
隨著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不斷繁榮、素質教育的普及,音樂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幼兒鋼琴教育也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與此同時,大量的校外鋼琴培訓中心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琴童家長為孩子選擇一個什么樣的培訓機構,成為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因此,急需一套有著科學有效的教學管理體系來監控校外鋼琴教學的質量,給當前的校外音樂培訓機構起到一個模范作用。在此基礎下,本文探討PDCA循環理論可以運用在幼兒鋼琴教學中的可行性與緊迫性,構建出一種更適合幼兒鋼琴教育的教學質量管理系統,給從事鋼琴教育的工作者的音樂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1 PDCA循環理論概述
PDCA循環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的,它是一個全面質量管理應該遵照的科學程序,是以產品和服務質量為目標,是一個持續地以提高循環發展的質量為目標的循環模式。PDCA循環是一個增長性的循環,每一次循環都根據現階段的需求以及發展情況來提高工作質量,是一種循環性反復、階段性上升的階梯狀。所謂PDCA,就是英文字母里Plan、Do、Check、Action的第一個字母的縮寫,簡稱為“PDCA”,其具體意義為:
P(Plan)計劃,計劃和方針的確立,相關步驟的規劃,以確保計劃可以準確實施,是整個循環的主體。
D(Do)實施,就是根據計劃,完成具體的執行環節,是具體操作的一個過程。
C(Check)檢查,用實際完成的情況與計劃中的進行對比,看哪些是達到要求的,哪些沒有,找出問題。
A(Action)行動,對檢查的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取其精華,將其糟粕的部分放入下一個循環中去解決。
2 幼兒鋼琴教學的現狀
在孩子的幼兒時期對其進行鋼琴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這能夠培養他們的專注力,豐富孩子的想象力,激發孩子的表現力等,能夠為幼兒終身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以幼兒為主體的上百萬孩童加入學習鋼琴的大隊伍中。“鋼琴熱”現象的不斷高漲無疑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鋼琴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但也存在以下問題亟待改進:
2.1 教學管理機構的不健全
在選擇培訓機構這些方面,很多家長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他們甚至都沒有預期,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培訓機構或是什么樣子的老師是有利于自己孩子學琴的。所以,相對而言,他們會選擇規模大的、學生多的或是朋友介紹的機構。但是入選的機構管理并不健全,甚至多以盈利為經營目的,培訓機構教師的聘用也沒有經過正規的培養與訓練。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許多家長就沒能為孩子選擇一個比較正規、適合孩子學琴的好場地。
2.2 教師水平的參差不齊
琴童數量的與日俱增,引發了師資上的一系列問題。眾所周知,要想成為一位優秀的鋼琴教育者,首先需要自己接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要認真鉆研過教育學、心理學,具備教學知識與能力;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學習過先進的教學方法;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等。而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這就造就之后的問題,少部分優秀的鋼琴教師遠趕不上琴童的需求。所以就會出現一群自詡是“優秀鋼琴教師”的老師們,進行他們所謂的“鋼琴教學”。那么教學質量也便可想而知。就是因為這些人專業水平低下,教學方法不科學,所以許多學生沒有得到正規的鋼琴教學指導,導致教學進度緩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給琴童的身心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2.3 教學過程的主體缺失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考級”這一名詞已經不陌生,并且它成為很多琴童家長學琴的終極目標。這必然會導致很多家長急功近利,教師盲目迎合,從而忽視幼兒在鋼琴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幼兒鋼琴課程的教學中,琴童應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該是琴童學習鋼琴的引導者和琴童發展的促進者。教師應和琴童之間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讓琴童發自內心地喜歡老師、喜歡彈琴,這才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是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師在上課前,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多采用的方式是“隨遇而安式”(課上能彈幾首就教幾首),或為“急功近利式”(迎合家長,能跳級就跳級)。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度沒有一個宏觀的把控,而導致琴童學習過程中,沒有努力和前進方向,耽誤學琴進度。其次是教師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沒有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去使用孩子們更易接受的教學方法,多啟發、引導,讓孩子自己去領會音樂中的美。最后是教師重視技能,忽視審美。許多教師的教學都具有功利色彩,只是一味地追求琴童的手形、指尖力度、曲子的流暢程度,卻忽視了對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沒有給琴童想象的空間,不重視培養琴童的審美能力,那他演奏出的曲子也勢必無美感可言,不具備欣賞性。久而久之,琴童不會在練琴中感同身受,沒有身心共鳴,也自然喪失了學琴的興趣。
綜上所提及的問題,鋼琴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面臨的挑戰是確保教與學的質量。而在社會經濟的影響下,教育越來越有商業化發展的趨勢,聲譽好、教學質量高的學校或機構更能夠吸引社會的關注和學生參與。創新和改革也成為教育進步的一個重要話題。其中的一個可能性就是把用于工業生產的質量管理體系引進教學當中,以提高教學的過程,使其更加有效。
3 PDCA循環用于幼兒鋼琴教學的價值與意義
Seymour在1992年提出可以把PDCA理論與教學相結合,從而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特別是針對優化教學評估和改進過程。在PDCA循環理論中,Plan對應老師教學的準備包括制定目標、準備教案,教學監督等,Do對應老師傳授學生知識的過程,Check對應檢查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習成果,Action對應學生的反饋。整個過程是持續性的,其重點在于能得到正確的反饋。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只關注成績,持續改進的教學理念更強調在過程中(Check)關注學生的反饋,更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氛圍、掌握知識的速度,并帶入下一個Plan中,從而能夠更好地提高整體教學過程。這個設想在美國很成功地實施了,也為美國的NAEP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估項目的成功檢測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音樂基礎教育質量監控無疑是近年來我國以及國際音樂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所以PDCA循環理論運用到幼兒鋼琴教學中是非常緊迫的。
運用PDCA循環理論可以建立一個不斷進步、螺旋上升的教育機制,在“P”階段強調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這需要結合幼兒身心發展,制訂以啟發幼兒學琴興趣的教學計劃。在“D”階段使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得到學生積極的反饋。在“C”階段有階段性的檢測與評價,這種階段性的評價會帶來一種很好的教學循環。“A”階段提倡反饋和持續改進,并制訂有效的改進計劃帶入下一個“PDCA循環”中。整個教學過程,要將老師、學生、家長三者密切結合起來,才能使幼兒的鋼琴學習向著良性的方向發展,獲得更好的學習效益,以實現教育質量的改進和提高。
4 結語
PDCA循環的教育意義在于,其將管理質量運用到教育教學的質量管理中,這會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在教學的每個階段都有PDCA循環,每結束一個循環周期,就要總結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然后總結歸納,將其放入下一個“PDCA”的教學循環中,以此來保證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除此之外,將質量管理的理念應用于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解決目前鋼琴教師懈怠教學計劃的編寫以及學生學琴目的不明確的問題,以確保教學的互動效率以及良好的學習氛圍。綜上,PDCA循環運用在幼兒鋼琴教學中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威廉·愛德華茲·戴明.戴明論質量管理[M].鐘漢清,戴久永,譯.海南出版社,2003.
[2] 張雯麗.基于PDCA循環理論的高職高專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改進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3] 陳佳音.幼兒鋼琴啟蒙教學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7.
作者簡介:丁一凡(1994—),女,江蘇淮安人,研究生在讀,中共黨員,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