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 黃男
摘 要:黨的十九大要求不斷完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混合所有制引入到高職院校職業教育中,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德國的職業教育比較發達,其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是校企合作的典范,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有極大的借鑒作用。本文對我國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在辦學模式與德國雙元制模式進行概述,比較分析了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與德國雙元制的特征,就德國雙元制對我國高職院校發展的啟示進行深入全面的探討,以期促進我國高職院校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德國雙元制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要完善,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要深化。國務院下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規定,對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股份制職業院校的發展進行探索,對通過資本、技術、知識以及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給以鼓勵。混合所有制在我國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國有資產存量盤活、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將混合所有制引入到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中,可以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作為發達國家的德國,其職業教育比較發達。德國職業教育中雙元制模式是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榜樣,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中促進校企合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我國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與德國雙元制概述
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主要包括三種模式。一是高職院校在法人層面實現混合。該模式涵蓋國有資產投入、私有資產投入以及外資投入。例如,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引入國有資產蘇州教育局、勞動社會保障局的國有資產投資,同時引入上海翔宇教育集團等私有資產投資。二是高職院校在學校二級層面的混合。例如,內蒙古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和北中聯通用航空公司共同對航空學院進行組建,基于產教融合,對混合所有制的通過航空學院進行開辦。三是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專業。該混合所有制中不涉及股權問題,企業和學校對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進行探索,企業將各種實訓設備提供給專業,學校將教學場地與教學管理等提供給企業。
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指的是學生在接受職業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在學校接受理論學習,而且要在企業中通過生產實踐,培養實踐技能。雙元制教育模式下,將就業作為導向,辦學主體是企業,對學生的職業能力等核心能力進行培養。在雙元制模式下,企業和學徒構建合同關系,法律對雙方權益進行保障。
三、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與德國雙元制的特點比較
(一)高職院校混合所有制特點
1.混合所有制為高職院校改革辦學體制與管理體制提供經濟保障
一直以來,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受到辦學體制僵硬以及管理體制不順的制約。在不改變投資體制的情況下,公辦高職院校出資人是政府,不能改變一元化辦學與管理制度,導致高職院校內部管理主體單一,高職院校辦學質量和教職工權益關系不大,和社會特定組織或者個人的利益也關系不大,校外企業不能真正參與到高職院校的辦學中。基于混合所有制的高職院校,除了政府之外,其他主體也可以擁有學校的主權,或者是企業和學校共建專業。這為高職院校的改革提供經濟基礎,使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結構不斷完善,從而對現代化學校制定進行構建。混合所有制的建立是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過程。混合所有制下,政府、社會組織、行業企業、學校管理者以及普通的教職工可以通過資本、技術、管理等參與辦學,成為高職院校產權主體,享有相應的權利。各要素之間相互監督,從而構建現代化的學校制度。
2.混合所有制為校企合作提供了溝通的橋梁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成功辦學的重要保障。一直以來,我國企業并不屬于學校治理的主體,因此校企合作積極性不高,校企合作不深入。混合所有制下,企業利用技術、資本等要素投入到高職院校的發展中,使企業成為高職院校的一個辦學主體,事實上,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方面,企業具有非常大的優勢,企業參與到高職院校辦學中,通過混合所有制獲得法律保障,使企業參與高職院校辦學的積極性提高。而獲得了企業的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高職院校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德國雙元制辦學的特點
1.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是合作體制
德國雙元制辦學體制下,辦學主體是政府、私人部門等。在雙元制的教育活動中,不同主體負責不同的任務。辦學整體安排由政府負責。德國聯邦政府出臺的《職業培訓框架計劃》《職業培訓條例》等為企業職業培訓的實施提供依據。德國各州制定職業學校文化課與專業課的框架教學計劃。職業學校基于教學計劃、框架教學計劃等,負責文化課與專業理論的教學。企業則對企業培訓計劃進行制定,負責實踐課程的教學,也就是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工藝知識等方面的培訓。企業與職業學校在教學方面出現沖突時由行業協會進行協調。同時,為了使考試和教學、培訓等相對獨立,考試同樣由行業協會負責。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中各主體緊密配合,相互合作。
2.德國雙元制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的主導是企業
就辦學本身而言,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包括企業培訓與職業學校的教育,其中占主導地位的是企業培訓。就教學時間而言,2/3的時間是企業培訓,1/3的時間是學校理論培訓,表明企業占據了大部分的培訓時間。就教育經費投入而言,大部分的職業教育經費由企業承擔,大約為75%。
3.相應管理體制與投資體制為德國雙元制職業教學辦學體制提供保障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體制中包括辦學體制、投資體制以及管理體制,其中,處于基礎地位的是辦學體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投資體制與管理體制。同時,辦學體制的建立需要有與之匹配的管理體制與投資體制。對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而言,一個突出特征就是除了辦學體制之外,有與之相對應的管理體制與投資體制的支持。
4.德國職業教育雙元制有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
在德國關于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超過10部。法律保證了德國職業教育由國家、企業、學校、行業協會共同舉辦。此外,德國政府從社會經濟實際需求出發,對法律法規進行及時修訂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