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摘 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傳統文化受到了猛烈沖擊。要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就要保證主體協同,依靠環境調節,同時加強思想保障、法制保障、人才保障和體制保障。
關鍵詞: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歷史時代的記錄,更是精神文明的積淀。在當下社會,我國傳統文化被逐漸忽視與淡化,保護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并使之得到發展的工作刻不容緩。鄙人經過分析研究,覺得應從以下幾點開展工作:
1 保證主體協同
要保護與傳承與發展中華傳統文化,首先要明確各個主體的地位。黨和國家必須居于主導地位;知識分子特別是傳統文化工作者是骨干力量是主力;人民群眾是基本力量。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相互作用的,具體表現為:
第一,黨和政府制定好文化方針,做好頂層設計,發揮其主導作用。知識分子與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保證黨和政府的主導作用。
第二,要發揮傳統文化工作者作用。強調傳統文化工作者的中堅力量,并不是忽視黨和政府、人民群眾的地位與作用,這需要黨和政府的領導與支持,也需要以人民群眾的實踐為基礎。
第三,在人民群眾的實踐中發揮黨和政府以及傳統文化工作者作用。保證人民群眾的權利,給人民群眾創造與創新的自由與權利,并提供有利的創造環境,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保障。
2 環境調節
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就要認清其是一個過程,具有歷時性,其發展過程中受到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的影響[1]。
1)經濟環境要素。經濟發展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活動提供物質保障。經濟形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文化內容,一定社會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其所處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反映。
2)政治環境要素。文化與政治之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社會意識的文化是政治的反映,如中國歷史上“百家爭鳴”現象的出現,反映了當時各諸侯分立的政治狀況。而文化的發展又具有能動性。主要表現在一是文化與政治的發展具有不同步性,二是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政治的發展。特別是先進文化對于政治變遷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仍具有重要價值。
3)文化環境要素。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受文化主體所處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這體現在:第一,國家的文化政策直接影響著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第二,國家關于文化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第三,大眾的文化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
3 思想保障
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首先要在思想上得到保障。應從以下五點實施: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和群眾文化實踐活動的有機統一。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文化建設的人民性,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
二是堅持理論創新與文化實踐的有機統一。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有助于克服群眾在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實踐活動中的自發性與盲目性。再者,實踐活動是文化理論形成與發展的基礎。文化理論工作者應總結經驗教訓,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理論的發展。
三是堅持政治、經濟與文化的有機統一。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國家的文化政策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提供了有利的政治和文化環境。而推動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有利于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有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2]。
四是堅持古今文化、中西文化的有機統一。既要立足于傳統文化又要吸收當代文化中的優秀成果,既要立足于本國國情,又要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要注重結合時代特點,吸收其他國家和地區文化中的優秀成分,立足于中華傳統文化,博采眾長、推陳出新。
五是堅持文化系統各要素之間的有機統一。文化所包含的內容有思想觀念、風俗習慣、道德風尚、文學藝術等。文化系統內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共同推動著文化的發展變遷。同時,社會道德和風俗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與價值理念。
4 法治保障
對于中華傳統文化工作,不管是傳承與弘揚,還是轉化與發展,都需要有法治的保障。我們首先應該做到依法規范、保障這項工作的開展,其次依法肯定傳承、弘揚與發展成果。即要堅持堅守原則與創新發展的統一,法治與德治的統一。再次,加強相關法治建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和執法必嚴,并提高文化主體的法治能力[3]。
5 人才保障
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要求文化主體應具有正確的傳統文化觀、一定的文化素養、文化創新意識與能力。
第一,培養文化主體的正確傳統文化觀。對于文化主體,我們要引導與批判相結合,針對不同文化主體采取不同的舉措。
第二,培養文化主體的傳統文化素養。同時采取教育與學習相結合的方式,積極構建傳統文化的社會環境[4]。
第三,培養文化主體的創新意識。要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就要通過創新使其與當代社會相適應。對文化主體創新意識的進行保護,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
第四,培養文化主體的創新能力。個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培養和提升的。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引導、鼓勵文化主體參與文化實踐活動。
6 體制保障
寬松與競爭并存的文化體制,為文化主體提供更為寬松的創造與創新環境,有利于調動文化主體的積極性,發揮不同主體在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的作用。文化的地位與作用要求在以全面改革推進體制建設、推動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工作中,要做好體制建設的頂層設計,堅持重點改革與全面改革的統一。
參考文獻
[1]何洪兵.傳統文化中的國家文化軟實力資源——基于國際受眾視角的研究[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
[2]吳漢東.論傳統文化的法律保護——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為對象[J].中國法學,2010年第1期.
[3]江海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功能作用與價值定位[J].理論月刊,2014年第6期.
[4]郭日鐸.傳承與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述[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0(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