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達和 李柏融 楊濤 吳浩 于文龍 陳學政



摘 要 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呼和浩特市中小學家庭調查,結合文獻研究法整理分析影響家庭教育的相關因素,旨在呼吁社會重視家庭教育,提升家長素質,更新家庭教育觀念,選擇適合的家庭教育方式,作為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與社會教育一起承擔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 家庭教育 影響因素 中小學生 調查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工作開展的如何,關系到孩子的終身發展,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們全社會共同重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融合,促進中小學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筆者采用自行設計的調問卷,分組面對面調查,輔助網絡調查,了解呼和浩特市中小學家庭教育現狀,同時結合文獻研究法整理分析,并給出相應的對策。
1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次調查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結合文獻研究法進行。問卷的主要內容涉及到三大項18個問題,包括調查對象基本情況(6個問題),學生在校情況(5個問題),家庭教育情況(7個問題)。調查對象為呼和浩特市中小學生家長。調查者分組面對面調查填寫問卷,當場收回。結合網絡調查,共完成調查問卷316份調查問卷。
2調查結果
2.1家庭背景
本次針對對呼和浩特市中小學生家長的學歷、職業、收入等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學生父母學歷在本科及以上者分別占30.71%、30.36%,表明學生家長學歷水平普遍偏低,高學歷缺乏。家長職業類型以企事業單位、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專業技術人員為主,尤其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居多,學生父親和母親分別占31.90%和28.21%。在家庭年收入的調查中顯示,大部分家庭的年收入在15萬以下,共占78.77%,具體結果見表1、2、3。
2.2家庭教育態度及養老態度情況
對家庭教育態度的調查中發現,79.11%的家庭對孩子是比較寬松的,認為孩子無論上什么大學都行,只要努力學習了就好,但有16.44%家庭要求嚴格,要求孩子一定要上985或211大學;對于自己的養老問題,大部分家長選擇“靠自己”,只有6.48%的家庭選擇靠孩子。
2.3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
本調查將學生學習成績分成上、中、下三個等級,占比分別為35.99%、53.63%、10.38%。調查發現,在家長與孩子相處方式上,成績位于上等的學生,其家長“大部分時間能以朋友的方式相處”,即是平等關系、民主的家庭;成績中下等學生則相反。在“做家務參與情況”及“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犯錯的態度”上不存在明顯差異,家長均表示子女會偶爾(平均每周小于2次)參與家務勞動,此外在子女犯錯誤的時候會積極和老師溝通,分析原因,幫助孩子及時改進,具體結果見表4。
對學生校內情況與學習情況進行分析發現,無論學習成績好與壞,都有在校外補課(文化課)的情況,成績較好的學生補課的相對較少。在完成作業方面,成績越高的學生獨立完成作業比例越高,其中91.35%的上等生可以獨立完成作業,而學習成績下等的學生,只有76.67%可以自己完成。在學校擔任職務情況上,存在明顯的差別,成績好的學生擔任職務的比例較高,具體結果見表5。
3結果分析及對策建議
3.1家庭背景影響中小學生發展
目前呼和浩特市學生家長的高學歷者比例偏低,大部分是大專以下的學歷。職業以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較多。78.77%家庭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下,說明呼和浩特市學生家庭一般收入家庭占主流。有研究認為,家長背景對學生發展有重要影響,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過了學校的作用。高學歷的家長在溝通過程中更傾向于選擇子女感興趣的話題,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而父母的學習習慣也會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收入和家長職業類型對子女發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學習支出及對子女的陪伴上,物質條件好的家庭會給子女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并且會通過報興趣班、旅游等方式擴展子女的視野,另外工作環境相對輕松的家長會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子女的成長。家庭背景對學生發展的重要影響,提示家長應加強自身教育素養,注意溝通技巧,關愛子女的發展和成長。此外,學校應增加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了解學生家庭背景,滿足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需求。
3.2寬松的家庭教育態度有利于中小學生學業表現
本調查結果中,79.11%的家庭對子女的高校選擇保持寬松態度,而16.44%的家庭要求子女一定要上985或211大學。朱琳的調查中顯示,多數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較為理想,認為孩子盡力而為即可。家庭教育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子女未來的學業表現,寬松的教育態度會給子女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對于自己的養老問題,大部分家長選擇“靠自己”,只有6.48%的家庭選擇靠孩子。
3.3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學習成績有重要影響
學生的學習成績首先與是否補課關系不明顯,成績較好的學生補課的相對較少,從側面說明補課并不一定能提高成績。其次與學習主動性有關,能獨立完成作業的孩子更易取得好的學習成績,還有與是否擔任職務有一定的關系,成績好的學生擔任職務的比例較高,能獨立完成作業,說明自主學習能力較強,自主學習更有利于知識的掌握,成績的提高;最后是家長與孩子相處方式在學習成績方面影響較大,能夠和孩子平等相處的,孩子更能取得好成績。在學校擔任職務情況一問,有明顯的差別,成績好的學生擔任職務的比例更高,說明擔任職務并不會占用學習時間而影響學習,相反更會促進學習的積極性,也更有利于得到老師的重視;學(下轉第41頁)(上接第15頁)習中等的學生更愿意在家做家務,有可能是與家長的影響有關;家長與學生相處方式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夠平等相處的家庭,學生更易取得好成績;家長對于孩子在學校犯錯的態度一項在學習成績上并沒有太大區別。只有6.48%的家庭選擇靠孩子,也說明當代家長已經擺脫了“養兒防老”的老觀念。
(2)家長與孩子相處方式:A 大部分時間能以朋友的方式相處B 傳統的家長與子女的關系C 其他
(3)家長對于孩子在學校犯錯的態度:A 積極和老師溝通,分析原因,幫助孩子及時改進B 認為很沒面子,甚至會訓斥孩子C 認為無所謂,學生挨批評很正常,不必在意C 其他
(2)作業完成情況:A 大部分自己獨立完成B 大部分作業時間需要家長陪同
(3)在學校擔任職務情況:A 是? B 否
*通訊作者:陳學政
作者簡介:陳達和(2002.08-),男,漢族,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學生;通訊作者:陳學政(1975-),男,漢族,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護理教育。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Z].2015-10-01.
[2] 楊中超.家庭背景與學生發展:父母參與和自我教育期望的中介作用[J].教育經濟評論,2018,13(03):63-84.
[3] 成秀霞.摭談家庭背景對學生學業成績的影響與對策[J].教書育人,2015(16):45.
[4] 朱琳.學生家庭背景與家長教育期望——基于X市10所學校的問卷調查[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32(05):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