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它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的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傳統文化素養、利用課堂主陣地作用、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發展新媒體傳導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方面著手。
關鍵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 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可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一個重要資源,因此,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路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1.1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在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形成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這些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歷過了幾千年的積淀和積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當前,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讓更多的高職學生了解且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并自覺踐行優秀傳統文化,既能提高高職學生的文化修養,增強高職學生的文化自信,又能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1.2有利于提高高職學生文化素質和職業道德修養
高職院校一項重要的職能就是培養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包括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還包括并更加側重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的奮進精神;“信義至誠”的待人之道;“推己及人、重群克己”的集體合作精神等共同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素材,提高了高職學生的文化素質,幫助他們形成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同時,也為企業文化構建提供了平臺,將傳統文化中的 “禮、義、仁、智、信 ”與企業追求的“商道”相融合,提高了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
1.3有利于培養高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2014年,教育部印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緊密結合,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進一步豐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幾千年來,中國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無數愛國仁人志士,中華傳統文化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思想:“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思想無不閃爍著愛國主義的光輝。將這種愛國主義思想和對國家的責任感融入到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強了高職學生的民族意識,培養了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操。
1.4有利于豐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增強其實效性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偏重理論性,而高職學生的文化底子較薄弱,對理論性強的知識接受程度較低,從而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生動形象,很多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以歷史典故或故事為支撐的,很容易引起大學生的興趣。因此,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過程中,內容上生動活潑,教育形式上靈活多樣,變空洞說教為寓教于樂,有效提升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滲透,增強了教育的實效性。
2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路徑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要結合學生的時代特點,探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貫融人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路徑。
2.1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
思想政治教師和高校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傳播者,高職院校要把對大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實處,他們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必須培養和建設一支專業性強、傳統文化素養高的教師隊伍。一方面,德育教師要積極參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加強理論學習;高校也要定期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訓班,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另一方面,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更要以身作則地將其“外化于行”,從而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言行舉止,發揮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
2.2利用課堂主陣地作用,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教學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課堂、主陣地、主渠道,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根本。首先, 高職院校要積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分層次、與章節對應地融入教材的每一個板塊,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價值理念、行為準則等,來解讀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增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的理解或把握。同時,要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先進德育方法,多講述中華歷史典故,吸引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章節內容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下轉第63頁)(上接第51頁)。最后,還可以邀請傳統文化名家來校開展名人講堂、傳統文化大講壇等系列活動,詮釋傳統文化的精髓,讓學生系統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使其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2.3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整個學校應承擔的責任和使命,而不僅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和輔導員的工作職責,育人目標需內化并融入校園整體氛圍中去。高職院校應加大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通過積極開展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豐富多彩的主題校園活動,潤物細無聲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融入到學生生活當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實現由被動灌輸向主動接受轉化。如舉辦傳統文化演講、知識競賽等活動;在教學樓內和學生宿舍墻壁上、校園內的櫥窗中宣傳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讓大學生從每天看一眼到耳熟能詳,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更多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提高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時,積極利用中華傳統佳節和重要紀念日開展宣傳教育,如在清明節開展紀念活動;在端午節讓學生體驗包粽子的樂趣,加深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感悟和理解,提升道德素質,培育民族精神。
2.4發展新媒體傳導作用,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效率
要促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的融人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把新媒體作為引領青年學生思想的突破口。高職院校可開設傳統文化主題微信公眾號,形成從學校主頁到班級微信公眾號的全方位、立體化的網絡體系,實施逐級監管的良性制度,用每天一個經典故事、中國傳統節日解析、一天一則成語等同學們感興趣的內容,每天專人管理、定時更新、推送傳統文化相關內容,讓同學們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效率。
2.5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傳統文化教育載體
高職院校、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拓展校外實踐活動的內容與形式,以此為載體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利用寒暑假開展社會調研,接觸體驗各地的風土人情、民俗風尚,深人了解國情、社情和民情,;參觀革命領導人故居舊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科技館、圖書館;走訪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等,通過這些方式,增進學生對國家發展現狀的了解,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愛國主義理想信念。同時,號召大學生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身體力行地為社會需要服務,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感受自己的人生價值,真正做到知行統一。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湖北省科研規劃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8GB185)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劉芬(1984—),湖北隨州人,教育學碩士研究生,隨州職業技術學院汽車與機電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職思政教育。
參考文獻
[1] 許靜波,王春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7).
[2] 史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探究[J].文化空間,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