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手風琴演奏流行音樂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了手風琴演奏流行音樂的現狀,并提出了手風琴演奏流行音樂的發展措施,希望可以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手風琴;演奏;流行音樂;現狀;發展措施
【中圖分類號】J624.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手風琴藝術在我國的發展形成兩極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因為世界文化的相融合,觀眾的藝術選擇越來越多,所以手風琴不再興盛;另一方面,手風琴藝術獲得迅速發展,自身價值也越來越高。在該背景下,我國開始誕生手風琴演奏流行音樂。但是,當前的手風琴演奏流行音樂的現狀不容樂觀,所以需要有針對性地采取發展措施。
一、手風琴演奏流行音樂的現狀分析
(一)演奏作品范圍偏窄
手風琴演奏流行音樂在我國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里已經獲得觀眾的普遍認可,也吸引了許多學生以及演奏家的注意力。但是,筆者通過對某些音樂會的節目單進行分析得出:演奏曲目以法國流行的手風琴音樂作品為主,相對于一些樂器的流行音樂曲庫而言,比如小號、小提琴等,我國手風琴演奏流行音樂作品確實是相當落后的。手風琴音域較廣,音樂多元化,適宜演繹不同風格的作品,主要包括鄉村以及電子音樂等。而由流行音樂編曲、商業化形式運作的民族民間音樂風格以及古典音樂風格等作品,也是一次理想的演奏嘗試,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已經嘗試這些演奏,因為我國手風琴藝術起步時間相當遲,所以尚未出現百家爭鳴的情況。
法國流行音樂手風琴對促進我國風琴演奏發展有重要的作用,也可以為我國手風琴演奏流行音樂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當前我國觀眾的審美能力日益增強,審美需求越來越大,單一風格的演奏已經難以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進而很有可能無法準確定位樂器。這樣不僅影響流行音樂大眾性的發展,而且不能迅速普及手風琴藝術。20世紀末,我國在手風琴藝術發展方面是相當滯后的,不能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演奏曲目還采用以前的的民族樂器改編曲,這樣就容易導致人民群眾對手風琴的認識還停留在原來的階段,而且對手風琴單一的調子已經產生厭倦的情緒。該經驗教訓是相當鮮明的,使教育家以及演奏家認識到21世紀以及將來的主要思路就是不斷改變,不能只是對某個部分改變,而是必須大范圍地改變,不斷推進改革,只有這樣,才可以在人民群眾面前充分展現手風琴技術。在當前的手風琴演奏流行音樂作品中難以找到體現民族特色的代表性作品,是當前的主要問題。臺灣歌手周杰倫等擁有很多體現民族特色的作品,這些都證實了要使人民群眾再次接受手風琴,能夠嘗試民族元素的合理運用。并且作為世紀的歌手或者音樂家,必須要將我國民族音樂推廣到更多的國家。
(二)表演形式缺乏多樣化
一般來說,流行音樂的聽眾是以中產階級以及青少年等為主,也有很多人將流行音樂定義成青少年專屬的藝術。這是由于音樂生產者必須要抓住消費音樂的人,而這些人在社會上是主要小歐菲群體,購買力度是相當大的。對于剛剛參與工作的年輕人而言,他們是最有可能消費的,也具備一定的消費能力,商業娛樂是他們交際的前提,所以與青少年審美特點相符的流行音樂逐漸出現。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對自身的身體狀況是十分看重的,喜歡各種時尚的打扮、喜歡參與到有趣的活動中、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很有可能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就流行音樂來講,通常結合該特點來制作音樂。
流行音樂表演種技巧的缺陷能夠采用其他的方式進行有效彌補。[1]流行音樂對表演者提出的要求是相當高的,不只是在舞臺上利用不同的方式刺激觀眾的感官,而且在臺下必須要做各種工作,以抓住觀眾的眼球,甚至利用表演者的衣食住行吸引觀眾以及媒體的注意力。流行音樂聽眾重視的不止是音樂自身,娛樂圈利用唱片,建立觀眾樂于追求的生活方法以及文化方法,音樂唱片僅僅是當做商品能夠發賣的方式之一。而當前的手風琴演奏流行音樂舞臺上,很多演奏者還是采用以往的古典音樂表演方式,或者只是進行局部的改變,這樣就不能為觀眾帶來良好的審美感受。
二、手風琴演奏流行音樂的發展措施
(一)創作體現出我國特色的流行音樂作品
手風琴演奏流行音樂在我國發展的本土化不夠是讓人需要深究的。很多年以前,手風琴在我國也是相當流行的,是由于其與觀眾的審美需求相符,可以滿足人們在生產上以及生活上的精神需求,而且在當前不同類型文化并存的社會,如何準確把握觀眾審美,如何傳承歷史、重視創新已經逐漸成為流行音樂的根本任務。創作作品不僅要體現民族性的音色特點,而且要體現民族語言風格,凸顯民族語言風格與民族音樂風格相符。并且對民族音樂風格進行把握時必須要重視音樂音色和音樂詞匯。音樂語匯的民族性主要表現在民族色彩的節奏以及和聲等。手風琴多元化的形式也為模擬民族樂器的韻味提供便利。笛子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品質是悠揚舒展的,笙的音色是柔美和諧的,品質是隨和的,可以與手風琴的構造相結合,進而塑造一些具有特殊性的韻味。
(二)表演形式要不斷創新
1.表演形式要體現出創新性以及時尚性
流行音樂的消費對象是以青少年為主,在現代音樂生活中,流行音樂的主要消費群體是青少年,創作流行音樂也主要是體現出青少年的文化內心以及滿足青少年的審美需求。并且流行音樂的普遍影響力造成的社會趨勢也對廣大青少年的審美觀造成影響。為了激發青少年的興趣,流行音樂必須要改變步調,積極創新。在新媒體時代,觀眾對傳統演唱會以及音樂會的形式和內容已經沒有任何的興趣,聽覺感受也只是唯一的感受。因為很多社會氛圍造成的影響,一定程度上音樂項目不僅對觀眾的視覺沖擊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對觀眾的聽覺沖擊也是相當重要的。[2]為了在最大限度上滿足觀眾的各項要求,音樂工作人員必須要不斷創新,否則很容易被社會淘汰。此外,需要科學設計演出場所,采用不同的方式來實現其根本目標。著名導演張藝謀的“印象”系列實景演出可以為旅游演出建立個名牌。該設置在山水縱橫之間的舞臺可以使廣大旅客感受到優美的景色,而且能夠體驗到藝術作品獨特的魅力,而且利用聲光電技術來實現該目的。這些案例的出現都提醒人們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對于藝術發展而言思想創新的重要作用。
2.合理運用科學技術手段
就藝術史的 發展來講,藝術以及技術的發展始終都是呈現密切的聯系,特別是在新時期的信息化社會,藝術和科學技術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現今很多具有創新性的藝術構思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大力支持,進而使藝術家的創新感得到充分展現。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將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創新進行有效結合,很多環節都將科學技術的力量充分體現出來,比如,活字印刷環節以及宇航員漫步環節等。當前,很多商業活動廣泛應用3D技術,評價其每秒的氣氛以及現代化語言,使產品的藝術氣息得到烘托,以真正實現其自身的商業價值。流行音樂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日益創新,日益發展。[3]同時,科學技術的強大力量也對手風琴產生重要的影響。電子手風琴的誕生也說明手風琴也逐漸參與到科學技術創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羅蘭牌手風琴已經逐漸享譽國內外,這種電子設備憑借自身多功能以及輕便的特征,既可以演奏出與傳統手風琴相同的效果,又可以使用相同的演奏方法更加科學地模擬電子化樂器。
四、結語
總而言之,手風琴在以往已經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歡,其自身所蘊含的藝術內涵也在深入挖掘,特別是在最近十幾年里,手風琴演奏作品形式越來越多,表現內容更加多元化。但是,近些年來,手風琴發展已經大不如從前。為了盡快走出手風琴的發展困境,必須要進一步促進手風琴演奏流行音樂穩定發展,只有這樣,才可以使更多的人重新對手風琴產生興趣。
參考文獻
[1]賈娜,王芳.手風琴演奏中流行音樂的特點分析[J].北方音樂,2016,36(8):151.
[2]方力燁.手風琴演奏在古典與流行音樂風格作品中的技法比較[D].天津音樂學院,2015.
[3]吉明輝.手風琴演奏流行音樂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3.
作者簡介:岳悅(1975—),本科,研究方向:手風琴、鋼琴、民族民間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