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艷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強調以讀為本,重視學生語言積累、感悟、技能提升。因此,怎樣在閱讀教學中實現朗讀與感悟結合、實現不同目標的融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成為教師重要研究課題。為此,必須要加強學生對文章詞句、段落的理解記憶,成為閱讀教學的根本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朗讀 感悟 結合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11-0-01
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作為語文閱讀教學重要方法,閱讀可以讓學生受到熏染與教育,感受我國漢字的博大精深。
一、朗讀與感悟目標分析
閱讀教學中若過于重視朗讀感悟技巧的引導和朗讀表象,忽略閱讀實踐中詞語、字詞的引導、句式的應用、結構的分析,繼而給人華而不如實的感覺,學生難以深入理解。為此,提出朗讀感悟結合,加強審視、重視解讀結合新課改三維目標。筆者認為:朗讀感悟教學首先要掌握語言文字、領會思想、情感。著名教育專家曾說過:“任何一種語言能力的得來都離不開讀”。讀不僅是能力也是方法,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所以,閱讀教學中,朗讀感悟具有感知詞句、理解詞句、欣賞詞句的效果。在吟誦中、在涵詠中,精湛的語言、優美文字中提高學生語言素養,講求知情合一[1]。語言文字練習中,朗讀感悟不僅是訓練內容也是訓練方法,既是練習的結果也是練習的媒介。若將語言練習比喻成人,朗讀感悟則是人的筋骨,只有筋骨強壯才能身軀強壯。
二、朗讀感悟結合教學的重要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關鍵環節,學生喜歡生動、形象的語文課堂,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朗讀作為語文閱讀教學重要方法,若缺少朗讀語文教學就會顯得單調、對文章詞句理解片面、學生被動聽講。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學習主動性差。朗讀出于口,入之心,是對文章的深入理解和優化。因此,閱讀教學必須要讓學生多朗讀,特別是詞語優美、韻味濃厚的文章。帶有朗讀聲才能呈現濃厚的語文味。但要注意:朗讀并非亂讀,要有目標的閱讀。每次朗讀都要有明確的目標,例如:傾聽學生對文中詞語、生子讀音的準確性;課文是否有感情的朗讀。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對學習預習任務完成有基本掌握。朗讀形式有齊讀、對讀、單獨讀、角色朗讀等,教師科學應用朗讀教學、認真引導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展現文章韻味美,為語文教學效率提高奠定基礎[2]。此外,教師還要重視朗讀計劃設計與感悟培養,發揮有效作用。
三、小學閱讀----朗讀與感悟結合方法
1.重視朗讀,加大語言練習
第一,朗讀感悟,重視技巧指導。閱讀教學特點可以用書聲瑯瑯形容,想要讓學生朗讀達到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狀態就要不斷的朗讀并抓住技巧。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多聽、多讀,給學生充足的閱讀空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發揮引導作用,要重視學生主動性挖掘、精巧設計,逐步引導學生完成閱讀任務。但該過程中要避免極端化,學生才能發揮主動性。其次,重視朗讀評價。朗讀評價要結合學生閱讀感受、理解、閱讀積極性等多方面展開評價。比如:評價學生對文章脈絡的掌握、對重要信息的掌握、思想情感的體會、閱讀技巧的運用。最后,重視自身朗讀基本功練習,提升朗讀水平。閱讀教學是一種文學藝術,是教師與學生產生思想共鳴,是交流的碰撞。但在實際教學中發現,教學難以感染學生、感動學生,學生語感較差,對文章的理解比較膚淺、片面。所以,教師要主動發揮引導作用,提高自身朗讀水平從而在教學中更好的感染學生。
2.語言訓練實踐
閱讀朗讀感悟的過程實際上是通過語言--思維感受文字語言內涵。詳細來說,學生在朗讀感悟中感受句子內涵、每個詞語的思想感情、文章結構、語法修辭。第一,充分感知。閱讀教學感知指的是學生通讀文章并掌握文章整體意思。該感知過程是深入閱讀并著力扶持、鋪墊的過程。感知不僅要讀通順、掌握文章內容、抓住句段所在,還要感受文本思想內涵。第二,朗讀感悟促進語言。文章語言優美、栩栩如生,有的邏輯思維嚴謹、邏輯性強。為此,通過多種讀法賞析、品味直到讀出品味、心得再考慮教什么、如何教。首先,理解句式。語言訓練強調語句的情意美,經過朗讀感悟句式,精巧練習,重視語言練習的情意。例如:《王二小》閱讀中,抓住關鍵詞句--感知任務。理清文章脈絡,學生在無形中將書讀薄。在收上來的閱讀記錄卡中,王二小給同學們留下了這樣的關鍵詞:善良、機智、勇敢。教師將這些關鍵詞搜集做成批注貼,但不同的是批注貼中有很多關鍵詞(PPT出示),學生們猜一猜這是為什么?是的,同樣是勇敢,但我們可以從不同段落讀出勇敢。其次,理解意境。教師引導學生將文章的文字變得鮮明生動、圖象,受形象的感染、情意的熏陶,根據文章意境得到豐富的語感。學生在初讀感到疑惑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文章內容,再輔以朗讀品味,句子中蘊藏的意見,這樣學生就會完全理解。最后,內涵理解。教師從語意、思想感情、表達形式方面多角度分析,闡述與書法語言文字內涵。
3.多元化形式,提升朗讀訓練效果
朗讀形式多種,對提升朗讀訓練具有重要意義。第一,范讀。教師起到示范作用,引導學生學會讀書。范讀可以引導學生如何讀書、交給學生讀書的方法;還可以在無形中培養學生聽的能力;調動閱讀積極性。第二,引讀。教師發揮引導作用,結合課文特征適時的引導從而啟發學生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第三,問讀。問讀是學生在初步感受文章內容的條件下提問,注意學生要將文章中可以回答問題的語句讀出來。在問答中,引導學生閱讀內容、感受思想情感。第四,角色互換。根據文章角色循序漸進,課文敘述部分由解說員導讀或者單獨通過對話式訓練,感受人物的性格特點,使其走進文章的人物角色。第五,表演讀。該種閱讀形式是在編劇、設計中研究閱讀中的情感,使學生感受人物語言特征與故事情節,提高朗讀訓練效果。
4.以朗讀為基本理念,重視感情感情培養
感悟屬于綜合性心理活動,朗讀感悟能力是后天培養的,是閱讀經驗的積累。朗讀要求流利、有感情;如果說流利閱讀是訓練出來的,有感情的讀就是悟出來的,更重視學生思想、感悟、品味。重視學生閱讀的獨特感悟,閱讀屬于個性行為。學生個體知識和生活經歷不一,對文章的理解、感受不一。所以,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感受,尊重學生對閱讀的多樣化理解。
四、結語
閱讀看似簡單但卻涵蓋了教師很多心血,能夠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感悟有道。所以,朗讀教學不僅是傳統的也是技能的、文學的。朗讀作為語文教學重要過程,教師必須要重視朗讀教學和感悟引導,貫穿語文教學全過程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感悟是學生思想情感的深化,要求教師將朗讀感悟結合。
參考文獻
[1]梁玉仙.關于讀寫結合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才智,2019(18):89.
[2]趙暢.拓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途徑解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