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鵬
摘 要:高質量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要求,要如何加快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縣域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問題?筆者結合在縣域實際工作實際,作了一些初淺探究。
關鍵詞:縣域經濟 高質量發展 有效路徑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11-00-01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引領和資源驅動,對縣域經濟已有的經濟體系進行根本改造,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從重“求量”“求速”向重“求質”“求效”轉變,突出質量和效益;著力解決經濟發展“好不好”、“優不優”的問題;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壯大縣域經濟實力,有效增強縣域經濟活力。
第一,堅持創新引領和資源化驅動,累積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高質量發展是縣域經濟實現脫胎換骨華麗轉型升級的本質要求。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作為我們抓好經濟的行動指南,重新審視和發現縣域經濟發展擁有的核心資源優勢,依托和放大核心資源優勢來培育壯大縣域特色產業,突出科技創新力量,引導和推動更多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縣域流動,不斷增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第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縣域經濟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摒棄和掃除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各類阻礙障礙,激活縣域經濟活力,不斷增強縣域實體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一是要以興產業為重點,做大做強實體經濟。推動園區發展壯大,培育新增長點,著力發展服務業,重點抓好文化旅游、健康養老、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業等,產業轉型升級要從地下向地上的轉變,從黑色向綠色的轉變,從煙花向鮮花的轉變,從爆竹向翠竹的轉變。二是要以產業生態化為突破,探索綠色經濟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加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改造提升農村傳統產業,提高生態化水平。改善農業生態系統,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發展“生態+”模式,做大做強生態產業。加強政府配套服務,強化頂層設計。三是要以開放促開發,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機遇。加大開放開發力度,依靠特色資源、存量優質企業、政府融資平臺、產業園區、優惠政策和重大吸引力去招商,進一步探索“飛地經濟”模式,不斷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四是要以資金融通為保障,打通金融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通道。多方籌集資金,設立實體企業發展基金,引導金融資本進入實體經濟,有序降低實體企業“杠桿”,幫助企業專心發展;重點扶持有上市潛力的企業,培育龍頭企業,輻射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同時,政府要敢于擔責,讓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按照具體的約束指標支持縣域實體經濟發展,還要有效撬動民間資本跟進。
第三,深化“放管服”改革,釋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活力。以建設服務型政府為抓手,認真落實“放管服”的各項工作,將行政管理權放到離市場最近的地方,社會管理權放到離老百姓最近的地方。一是優化限時一站式一次性辦結服務。推行政務服務“一次辦結”,推行“網上不見面辦結”方式,讓群眾辦事少走路、少跑腿。二是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實行“正面清單+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讓企業一目了解地知道,鼓勵干什么、可以干什么、禁止干什么。三是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著力構建“親”“清”互動、共謀發展的新型政商關系。要強化擔當意識,理直氣壯地為商家創造優質環境;強化服務意識,積極主動實地調研了解企業情況,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強化法治意識,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用權、規范用權、秉公用權;強化廉潔意識,出于公心、戒除貪心私心,做到有交集不搞交換、有交往不搞交易。民營企業也要潔身自好、走正道,決不搞攀附權力、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做企業公民,承擔社會責任,維護形象,大力支持地方發展,形成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四是孵化“獨角獸”企業。政府的融資平臺在融通資金、破解難題、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要抓住政府融資平臺轉型改革的機遇,以市場化為導向,將政府融資平臺打造成縣域經濟的AA以上評級的“獨角獸”企業,作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抓手,進行逆周期調節,經濟形勢好的時候,適度放慢平臺公司的發展,經濟形勢差的時候,加速平臺公司的發展,平抑縣域經濟大起大落的困境,徹底破解縣域經濟沒有強有力“抓手”的難題。
第四,實施“人才支撐”行動,提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軟實力。要把發展當成第一要務,將創新是作為第一動力,視人才為第一資源,要繼續優化環境、搭好平臺,吸引各類技術優秀人才和管理優秀人才扎根縣域、成就事業,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提升干部領導力。要與時俱進地更新領導干部的思維方式和政績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過去的老套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坐失良機”。 各級領導干部的政績觀真正從“速度觀”轉變為“效益觀”決定著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進程。要建立正向激勵干部考核制度和評價體系。二是提高“智庫”資政力。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有高人指點、要有高參謀劃。一個良好的對策,加速一個地方發展。加強縣情縣策研究,建設縣域特色“智庫”。事關全縣發展的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問題,需要組織縣內外的專家學者及專業領域的技術專家進行嚴肅討論和深入交流,提出具體可行的科學方案。三是提高干事執行力。有計劃的招錄引進人才,充實干部隊伍、充實技術專家隊伍和企業家隊伍。有計劃的組織培訓輪訓。有計劃的組織“傳幫帶”,提升整個縣域的干部干事創業執行力。四是可預期的激勵力。建立健全四種激勵機制:讓干事創業者衣食住行無憂,讓干事創業者家庭就醫就學有保障,讓干事創業者個人素質與能力發展提升上有保障,讓干事創業者在精神世界愉悅健康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