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峰
摘要:醫療問題是長期以來政府和公眾都十分關心的民生問題,相較于其他制造業,醫藥企業除了獲得盈利、擴大規模、促進就業等傳統企業需要完成的目標,還肩負著保障產品質量和生產安全的社會責任。因為醫藥企業其本身具有一定公益性和社會責任的特殊企業,在企業生產環節、出售環節、專利認證等等方面的風險防范就成了企業不可忽視的一環。醫藥企業基本不會只生產一種藥品或醫療器具,這就產生了醫療用品種類多而復雜,業務范圍廣而瑣碎,銷售模式和營銷模式與傳統企業不同等等問題。近年來公共衛生事件頻繁爆發,強烈震動公眾敏感的神經,也提醒醫藥企業的自我反思。本文將結合醫藥企業行業中的諸多實例,對醫藥企業的內部控制、財務管理、風險防范進行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內部控制;財務管理;風險防范;醫藥企業風險防范
2018年7月,國家藥監局查獲了一批劣質狂犬疫苗,在此之前疫苗已銷售至15個省市且注射者多為孩童,2019年5月,警方在哈爾濱破獲了一起重大假藥制販案件,假藥能夠通過生產企業的安全檢查,甚至在企業的倉儲系統中能查到物流記錄,假藥被銷售到了全國16個省市的心腦血管病人、糖尿病病人手中,一起起嚴重醫療安全事故觸目驚心,讓醫藥企業人人自危。醫藥企業從事的行業是事關生命和家庭幸福的行業,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將是對企業公信力的毀滅性打擊。也讓醫藥企業的從業者深刻反思:如何加強自身內部控制,讓生產環節更加安全,如何加強企業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優化管理結構,如何財務管理,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保證資金鏈的暢通,擴大投資生產,如何加強風險防范,將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和企業所需承擔的責任風險降到最低。
一、內部控制在風險防范中遇到的困境
內部控制流程、結構不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指的是為確保資金鏈的完全暢通,在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對企業進行一系列經營管理方案的制定和規劃。但是在目前的醫療企業內普遍存在著過度集中管理,家族式管理,組織結構存在風險,權責不明確,內部監督幾乎癱瘓,晉升通道堵塞等問題。例如東北的上市醫藥集團,2018年年銷售量為45億元的葵花藥業就是內部控制環境混亂造成企業衰落的典型案例[1]。其創始人在擴大企業規模的過程中,任人唯親,任用自己的妻子為財務主管、弟弟為銷售主管,大量聘用家族成員作為企業重要部門的高層管理,導致內部控制機制混亂,組織結構功能削弱,人力管理存在局限,人才流失嚴重,監管機制流于形式,后來因為家庭糾紛,公司高管之間產生巨大隔閡,私仇演化上升成了企業矛盾,最后落了個財務主管卷走所有賬簿,企業財務管理部門癱瘓、創始人犯故意殺人罪獲刑入獄的唏噓結局。這就是一起內部控制流程不完善,存在嚴重弊端的家族式企業管理模式毀掉一個醫藥大企業的案件實例,也為其他醫藥行業敲響了警鐘。
風險評估能力、抗風險能力、戰略目光不夠長遠。風險評估包含著企業目標的制定,未來風險的防范戰略,潛在風險發現、識別,現有和未來風險分析和應對等等環節[2]。但是目前的醫藥企業,普遍缺少一種發展的、長遠的戰略眼光。隨著科技革命的席卷,本世紀頭20年新型科技的出現速度比上世紀快出了一倍,在這種大環境下,拒絕接受新科技,拒絕從新科技中尋求自身轉型和發展的企業,是難以立足的。支付寶的出現之前傳統銀行企業還是金飯碗行業,人工智能流水線的出現讓傳統流水線企業受到沖擊,或許明天一覺醒來,醫藥企業也面臨著天翻地覆的變化。市場競爭越發激烈,醫藥企業自身抗風險能力的強弱決定著企業的生存,醫藥企業管理者的眼界決定著企業發展的廣度。就以19年美國封鎖華為為例,華為作為一所民營企業卻能在一個超級大國的封鎖下屹立不倒,是因為早在12年華為就預見了可能會遭到大國封鎖的風險,并通過數年的規劃和風險防范戰略布局,美國的封鎖一開始華為就啟動了風險規劃預案,降損失降到最低,這種強大的風險評估能力是值得企業管理者學習的。
二、財務管理在風險防范中存在的困境
財務管理模式落后,管理制度陳舊。財務部門是一個企業的命脈部門,承擔著企業全局的運營、管理、投資、融資等等重要職責[3],企業的諸多重大決策都要建立在財務部門的反饋之上。醫療體制的不斷改革牽動醫療企業的內部改革,但是當前醫藥企業的財務管理的運轉模式卻沒有隨之改變,仍然存在著過度追求利益擴大,漠視社會責任和內部管理等問題,短期內的確可以為企業帶來豐厚的效益,但是極為不利企業的長期發展和轉型升級[4]。除此以外,個別醫藥部門甚至存在財務部門內部權責不清晰,問責制度不完善,資金流向不明等等問題,極大地縮減了企業的壽命。
財務管理部門控制能力差。由于醫藥企業的特殊性,產品的原料和去向都應有嚴格來源記錄和去向控制,這也對醫藥機構的財務人員的工作態度、責任感和工作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但是受物流管理機制體制的不完善,醫療體制內原有弊端的限制,財務管理部門——尤其是資金不到位和技術水平不夠的中小型醫藥企業——面臨著原料、存貨出庫入庫記錄不健全,存貨預警機制紊亂,成本核算不清,利潤預算偏差等等問題,嚴重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企業的生存壓力。
三、如何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與財務管理,提高企業風險防范意識
內部控制改革與優化并進。沒有一個企業的制度是可以長久不變的,如果一個企業長期使用同一個制度,那么這個制度最后必將阻礙企業的發展。企業只有不斷完善改革內部控制的制度,優化內部控制的環境,跟上技術改革和社會大環境,才能保障自身的長久。制度改革和優化的涉及范圍廣泛,包括完善人事調動、人才上升的渠道,加強監督和管理機制、業務方向的決策等等方面,而要做到一切優化的核心,是要制定合理的相關制度規范,讓每項業務的改革都有章可循,有例可循。
加強對員工素質的培養。提高企業員工的專業素養,可以保障內部控制的順利進行,優化內部管理層次,不斷增加企業的創造力,最終反饋成為企業自身的創新動力。對員工素質的培養不僅是中層管理和底層員工,高層管理也應該帶頭加入個人專業素質的提升中。低層員工、科研人員的素質提升,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生產能效,增強企業的研發能力,為此應當注重企業內部的培訓和經驗共享,促進行業間的交流與技術學習。而管理層個人素質的提高,將提升企業風險預警與防范能力,有助于產業的轉型和提升,抓住行業風口機遇,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機會,為此管理層應當加強在專業領域的研究,培養風險預警的能力,培養行業變革的敏感嗅覺。以國際知名健康事業公司Roche公司為例,就是在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意識到生物科技、病毒學和移植學在未來的前景,在同類公司都認為這些領域就是“黑洞”的時候,高層管理將公司的戰略目標轉移到了這些領域,大力培養科研人員,最終成就了企業在該類領域長達數十年的龍頭地位。
完善財務部門內部管理制度。醫藥企業與市場接軌也應推動財務部門與市場接軌,制定完善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是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效益的必然要求。制定完善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包括內部考核制度的完善,新型人才、專業人才的引進,老員工能力的培訓和管理人員的觀念更新,要求財務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更加現代化,在專業領域不斷強化學習,對新型技術有一定興趣,有更高的格局和戰略發展眼光,能夠應對市場競爭和國際化競爭中的突發狀況。
參考文獻:
[1]李鳳華.醫藥商業企業財務風險預警及防范研究[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 (20):267-268.
[2]劉迎鈺.醫藥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策略[J].管理觀察,2018,38 (11):177-179.
[3]張書田.西藏醫藥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及風險控制淺析——以奇正藏藥為例[J].商場現代化,2018,872 (11):159-160.
[4]佚名.當前時期下醫藥企業內控風險防范對策研究[J].中國經貿,2018 (1):165-166.
[5]張冬莉.內控視角下醫藥流通企業財務風險及防范[J].經貿實踐,2017 (2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