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



【摘要】生產安全管理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隨著國家、社會以及企業對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實現安全工作的及時管理也越來越困難,在安全管理工作上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管理成本高,已成為影響企業進一步提升安全管理的制約因素。本文主要介紹如何通過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來解決這些制約因素。
【關鍵詞】安全管理 制約因素 信息化系統 管理水平 提升
0引言
安全生產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對安全生產領域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交流共享,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推動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結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的通知》要求,企業應大力推進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推動企業建設安全生產智能裝備、在線監測監控、隱患自查自改自報等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推進企業建設全過程信息化追溯體系。為此,邢臺金牛玻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金牛玻纖)建立了一套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下面主要以金牛玻纖為示例,介紹如何通過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來解決影響企業安全管理提升的制約因素。
1安全管理現狀
(1)隨著企業不斷擴大,各項安全管理工作面和深度急需擴展和延伸,真正的安全管理是與各業務部門、業務流程、業務活動息息相關的,以至于導致安全部門需要大量人工、重復工作來收集、匯總相關信息,并且收集到的信息還不夠全面、及時、準確,缺乏有效信息系統的支撐。要實現安全管理工作向各業務流程前移,并真正達到“自主安全”、“本質安全”的目的,已經成為制約企業安全管理工作提升的一個瓶頸。
(2)人員管理較混亂,無法做到對一名職工從入職開始到離職整個職業周期中,需接受哪些培訓、應持有哪些證書,從事的作業接觸哪些職業危害,需配備哪些勞動防護用品,是否需接受職業健康檢查等,難以將這些信息做到關聯式管理。
(3)各類安全生產、職業健康管理等基礎臺賬、記錄、數據不能實現自動匯總、收集、整理和分析,還需要人工收集、處理和分析;人員證書管理、教育培訓、職業健康體檢、特種設備管理、消防器材管理等均需要翻閱臺賬才能掌握其有效信息等等。上述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工作效率低,同時易出現管理的“盲點”,增加了錯誤概率和管理成本。
(4)安全檢查多,檢查標準不統一;隱患條數多,無法對每條隱患的整改狀態進行掌控。
2改進方案
2.1系統架構
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整體上包括兩大層次,為決策層和業務層。決策層,通過系統可了解企業安全現狀,如安全生產目標指標查看、安全投入查看、設備運行狀況統計、隱患排查治理統計、事故事件的處理和統計等。
業務層為系統的核心,以安全管理人員為核心,全員參與,業務功能以安全生產標準化為基礎,包括目標、組織機構和職責、安全生產投入、法律法規和安全制度、教育培訓、安全設備設施、作業安全、隱患排查與治理、重大危險源、職業健康、績效評定和持續改進等具體功能。
2.2人員管理
系統中人員管理模塊包括崗位庫、人員庫,通過這些基礎數據的設置,系統各模塊之間就能很好地對人員信息進行管理。
圍繞人員管理,系統能夠實現對一名職工從入職開始到離崗的全工作周期進行一個系統的管理,包括新入職職工需接受哪些安全教育,分配到相應崗位上以后需配備哪些必備的證書,以及崗位上接觸的職業危害因素和是否需要進行職業健康檢查等,與職工有關的這些信息,都能在系統中進行關聯性設置并做到實時提醒。包括職工轉崗需進行幾級安全教育,是否需要崗前體檢,均能做到智能提醒。
(1)設置崗位庫,對崗位進行描述。
(2)為崗位配置證書,做到崗位和證書進行關聯,員工必須持證上崗,如該崗位上的人員沒有對應的證書,能夠實現證書缺失提醒,避免無證上崗現象。
為不同的崗位添加對應的職業危害因素、體檢項目及體檢周期,職工上崗后系統會按照配置好的信息做出職業健康檢查的體會。
2.3教育培訓管理
安全教育培訓模塊能夠幫助企業實現安全教育的信息化管理,依據安全教育培訓的要求對培訓計劃、培訓類型、取證培訓等進行管控。通過系統建立培訓計劃,跟蹤培訓計劃的落實情況。在線上傳培訓資料,實現培訓資料共享,方便職工在線學習,在線考試,并能智能化的記錄職工的學習積分。
2.4安全設施管理
每個企業都會有大量的設備設施、特種設備等,該套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能夠實現安全生產的精細管理,將設備的檢查周期、保養周期、檢測周期、使用年限和檢查標準實現周期性提醒。能夠實現,解決設備較多無法保證檢查、檢測、保養的全覆蓋問題;過期設備的及時提醒,為設備維護提供便利,方便維修計劃的制定,減少設備過期帶來的安全風險;設備的檢查記錄、保養記錄、檢測記錄等自動匯集形成臺賬。
(1)配置特種設備類型及相應的內部檢查和外部檢測周期,并實現智能化的到期前提醒。
(2)根據檢查、檢測周期以及上次的檢查、檢測日期,系統自定提醒下次檢查、檢測時間。
2.5證書管理
我單位需要配備證書的崗位較多,且持有各類證書的人員也較多,現各類人員證書共計160多人次,且每一類證書定期復審和換證的周期也不相同,管理起來較為繁瑣。將所有持證人員的證書信息錄入系統后,還能夠實現證書到期提醒功能,避免出現證書過期管理人員還不知道的情況。
2.6隱患排查治理
事故的發生幾乎全是小的隱患所引起,避免隱患的最好手段就是預防性檢查,目前檢查工作已經是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往往簡單的檢查也會面臨眾多問題,如:檢查人員不清楚檢查依據什么標準,面對檢查對象只能觀察表面現象;檢查出的隱患,沒有規范化的整改過程,往往擱置在某個環節得不到有效地解決等問題。
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統中對隱患排查和治理功能依據“PDCA”的閉環式管理模式,對“整改措施、責任人、資金、時限和預案”五到位進行管控,企業管理人員可以方便的了解隱患的具體跟進情況。實現的作用如下:提供檢查標準庫,統一檢查標準,避免“亂發揮”現象,便于發現本質問題;通過制定檢查頻次,實現智能提醒,提醒責任人開展檢查工作,方便管理者進行過程監督;隱患整改閉環式跟蹤,發現隱患及時整改,界定責任,避免遺漏;檢查情況和檢查結果統計分析,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
3實現效益
該套安全生產信息系統以《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GBT33000-2016)為建設依據,體現“過程管理”、“系統管理”理念和PDCA循環管理思想,涵蓋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的所有要素和業務流程;以崗位為核心,明確崗位職責,構建監督檢查體系,實現危險源的風險管控;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做到“安全管理可視、過程可控、績效可考”,實現安全工作的“簡單化、便捷化、精益化、有效化”,全面促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通過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促進公司全面推行并牢固樹立了“安全紅線高于一切、安全法規大于一切、安全投入優于一切、安全檢查全于一切、安全誠信勝于一切”的安全理念,通過安全管理軟件系統的建立,可為公司提供可視化的安全管理工具,使領導不再僅僅聽取匯報,而是可以在管理過程中及時獲取相關信息,并根據需要及時作出干預或督促,最終達到全面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促進企業的長治久安。
安全管理的高效性,一方面是宏觀把控,但其細節更為重要,很多事故的發生事由小問題引起,如果管理精力下方,必然造成管理的復雜度增加,必然帶來很多管理不到位的“盲點”,該系統提供的智能提醒功能,避免這些“盲點”的產生。從而將原來的“人找事”,提升到現在的“事找人”。
參考文獻:
[1]中國安全生產協會.安全生產管理知識[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1.
[2]朱輝.運用科學管理模式提高企業安全管理水平[J].鋁鎂通訊,2004(1):56-58.
[3]劉衍勝.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教材[M].氣象出版社,2006.
[4]中國安全生產協會.安全生產技術[M].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