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摘要:套期保值是一種為避免或減少價格發生不利變動造成損失的工具,從經濟原理的角度來看,套期保值是種有意識的規避風險措施,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也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影響套期保值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外貿企業套期保值業務中的內控風險防范措施,以此減少和降低外貿企業操作的風險性,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
關鍵詞:外貿企業;套期保值;內部控制;風險防范
套期保值業務是企業用了來進行價格風險防范的工具,但是套期保值作為一種金融工具,其本身存在一定的風險性。企業如何在實際的操作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套期保值已經成為當前主要面臨的問題之一,尤其是當前企業正處于重要的轉型時期,企業應當如何充分認識套期保值業務,并采取有效的內部控制措施,實施有效的資金業務監督,規避套保業務的風險,成為了外貿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外貿企業套期保值業務中存在的風險因素
企業進行套期保值業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規避風險,但是企業在實際的經營過程中,會因為投機心理的影響,加之操作次數增多所帶來的盈利增大,使得套期保值業務存在許多風險。而其風險因素主要表現在外部風險、內部風險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風險三個方面。
(一)外部風險
外貿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業務時,可能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使得套保業務存在一定的風險,具體表現為:市場環境變化大,使得期貨虧損的概率增大,并且高于現貨的盈利。在套期保值業務中,其最大的風險來源就是基差風險,基差就是指現貨的價格與期貨價格之間的差價,一般情況下,只要期貨與現貨的進行反向運作,盈虧相抵,便能夠有效規避價格的風險。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投機者會有投機心理,存在操盤的情況,以至于期貨出現過漲或者過跌的情況發生,而現貨的收益并不是直接體現出來的,是隨著企業經營的一段周期所體現,在這一時期內如果期貨過漲或過跌,則會容易出現套期保值業務流產的情況發生。
以德國金屬公司套期保值巨額虧損事件為例,德國金屬專門從事石油商品交易,20世紀初,該公司與紐約商業交易所和柜臺市場用戶達成供貨合約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合約期間德國金屬利用能源市場通常呈現現貨升水的規律來賺取基差,但是不幸的是當時的世界能源價格一直處于低迷的狀態,使得德國金屬用以套期保值的多頭短期石油期貨合同及互換合同形成了巨額的浮虧,也就是說,石油產品的現貨價格低于期貨價格,德國金屬要彌補從現貨升水到現貨貼水的基差變化,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最后站到了破產的邊緣。后來經過對這一案例的分析,指出德國金屬在商品交易所和柜臺市場通過石油標準期貨合約和互換協議建立的多頭頭寸并不是套期保值策略,而是高風險的投機行為,即把全部賭注壓在世界石油交易市場會長期呈現現貨升水這樣的預期上。
(二)內部風險
企業套期保值業務的內部風險,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由于企業授權不合理,導致了資金損失的風險存在。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業務時,其收益來源并不是來源于商品的增值,而是來源于商品價格的變化,然后企業可以選擇繼續持有或者適時的拋出,從而獲得收益。所以,在這一交易過程中,如果企業授權不當,就會容易給資金帶來巨大的風險,甚至是資金流失。尤其是在授權不當的情況下進行套期保值業務,加之相關人員的風險意識薄弱,可能會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一系列問題,也有可能會發生舞弊以及欺詐的行為,最終導致企業資金的損失;(2)內部風險防范和預警機制不完善,使得企業在應當突發情況時無法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風險性。主要是因為市場經濟變化浮動大,如果企業沒有做好相應的預警措施,便不能夠及時的反映,所以導致了風險的增加,甚至經營損失風險發生。因此,外貿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業務時,不僅需要注重企業的經濟收益,而且還要重視風險的防范,建立健全風險防范和預警機制。(3)企業內部信息傳遞不順暢,這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風險。尤其是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企業財務信息已經成為了企業發展的重要資產之一,并且社會公眾對企業的信息披露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要求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業務時,需要保證整個交易過程信息傳遞的順暢性,并且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遞,不僅要具備規避交易損失風險和避免喪失交易機會的能力,而且要保證交易過程中資金收支核算以及套期保證盈虧計算的結果準確。但是,在實際交易過程中,市場監管能力不足以及企業管理能力和水平較低,在套期保值的交易過程中財務報告信息不準確,導致了企業存在嚴重的財務風險。
(三)其他風險
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中,風險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對此企業需要重視風險的規避,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風險或者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才能夠有效的減少風險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所以,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業務時,不僅要具備識別風險的能力,也要考慮識別的機會。就外貿企業而言,除了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之外,還存在著其他的風險,包括匯率的變化、客戶信息的變化、供應商信用變化以及稅務政策等方面,同時企業內部運行流暢和操作能力也會帶來風險,包括企業內部人員的操作行為和道德操守、流程內部控制不當也會帶來風險。因此,外貿企業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套期保值業務的內部控制體系,以此有效規避各個方面影響所帶來的風險。
二、外貿企業套期保值業務中內控風險防范
(一)完善組織架構和流程體系
外貿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業務時,需要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首先就是要具備良好的組織構架,并且對其流程體系進行內部控制。具體而言,就是要適當的授權、崗位職責明確、報告制度的建立以及檢查制度的完善。企業在進行套期保證業務時,所涉及到的部門有業務部門、財務部門、期貨操作部門、風險控制部門以及期貨業務部門等,這些部門的特征和職責都不同,所以企業必須要做到各個部門之間的職責明確,并且授權適當,以此保證套期保值業務的順利進行。同時,企業在進行套期保值業務時,需要明確各個部門在其中的職責,并做好相關信息數據的采集以及補充。如3個月后客戶有一筆100萬美元的收匯,客戶為規避未來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出現變化可能出現的風險,與銀行做一筆遠期結匯業務,約定在3個月后按7.10的匯率賣出美元。這樣,到期時市場匯率無論怎樣變化,客戶都是按7.10的匯率交割美元,規避了未來可能出現的美元兌人民幣貶值對企業造成的匯率虧損。
(二)提升財務收益測算水平
企業的財務部門是內控風險防范的關鍵,因此財務部門應當全程參與到套期保值業務的過程中,并且提升財務收益的測算水平。首先,財務部門需要發揮其管理職能作用,針對企業在資金管理、稅務管理以及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建設提出專業的建議和意見;其次,財務部門需要對套期保值業務的財務收益進行測算,主要包括現貨的盈利或者虧損、期貨的盈利或虧損兩個方面,通過這兩個方面的測算規避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最后,由于套期保值業務本身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所以要求財務人員在進行會計工作時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會計處理能力,正確區分套期工具以及被套期項目,合理判斷套期有效性,估算利得或損失,以此提升企業接受風險的能力。
(三)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
外貿企業完善套期保值業務內控風險防范體系,還需要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包括市場研究和分析人員、財務人員、監督人員、風險控制人員以及決策人員等,通過打造一支專業化的團隊,以此有效規避業務過程中帶來的風險。企業要對其進行及時和持續的培訓計劃,因為人員企業發展的根本要素,也是一切制度實施的基礎。
(四)完善風險報告機制
在完善風險報告機制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全面考慮各個方面的因素,包括市場價格的變動、財務信息的變動、風險報告記錄以及檔案管理等方面,尤其是重大風險報告機制,要在企業的實際情況下進行,并且根據常有的標準對企業的盈利或虧損金額、企業凈資產、期貨保證金余額等進行風險控制,并生成相應的風險報告,第一責任人要針對風險報告中存在的風險問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從而減少風險的產生以及帶來的經濟損失。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外貿企業需要充分認識套期保值,且能夠正確應用套期保值,以此有效規避企業經營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同時也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通過內部控制手段加強風險防范的能力,降低各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并且也要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順應時代發展的變化進行調整和改進,不可松懈企業經營過程中風險的防范和控制。
參考文獻:
[1]彭惠子.套期保值應用與企業價值研究文獻綜述[J].會計師,2018 (19):9-11.
[2]田松梅.套期保值業務會計處理探討[J].財會通訊,2018 (28):71-74.
[3]琚洋洋.外貿企業運用套期工具規避匯率風險的核算探析[J].中國商論,2018 (22):32-33.
[4]蔣滿霖,時波.關于JL酒精工業集團利用期貨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案例分析[J].經貿實踐,2018 (0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