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根 劉應華
摘要: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的意見》(川委發[2017]20號)精神,全面落實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一幫一對口技能幫扶”工作,成都市工程職業技術學校(成都市技師學院青白江分院)按照《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深度貧困地區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全覆蓋行動方案》的通知》(川人社辦發[2018]30號)要求積極開展“‘一幫一對口技能幫扶”工作。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我校教師深入深山老林,對習總書記的“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智和志就是內力、動力”有了更新、更全面的理解,本文著重討論如何把扶貧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
關鍵詞:觀念更新? ?一體化? ?電子商務? ?走出去? ?引進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育內生動力要將“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智和志就是內力、內因。“扶智”是指通過對欠發達地區的知識文化、職業技能、專業技術等方面的傳授,對困難的群體“授人以漁”,從“輸血型”扶貧變為“造血型”脫貧,從根本上解決“一世”而不是“一時”的貧困問題。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扶志”是指通過樹立困難群眾的自信心與理想,激發困難群眾的主動進取、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我們對如何把扶貧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扶貧同扶智、扶志要結合起來,要堅持把觀念更新放在首位
貧窮落后地區的經濟開發必須同觀念變革同步,這是時代提出的重大而迫切的課題,一個地區的民族社會觀念,一般要經過較長的歷史時期才能形成,并表現為一定民族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觀念一經形成,便具有相對的穩固性,從而對一定地區的生產、生活起維系和鞏固的作用。因此,當特定地區的經濟生活面臨歷史性變革的時刻,歷史遺留下來的社會觀念往往成為阻礙社會進步的要素。只有沖破落后的社會觀念的羅網,才能使該地區產生歷史性飛躍。我國貧窮落后地區的社會觀念是在資本主義以前的社會形態上產生的,是在舊中國封建宗法制維系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淳樸性、保守性、封閉性、狹隘性的突出特點。由于貧窮落后地區受上述觀念的束縛,所以盡管土地遼闊、物產豐富卻不能發展,反而成為經濟落后區域。據調查,貧窮落后地區致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二是增加收入的各類資源十分有限,農民增收難度大;三是貧困人口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居貧思富意識不強;四是因學、因病、因殘致貧等僅有政府補償沒有致富門路;五是自然災害頻繁,致貧偶然性因素大。但是,最主要的貧困原因,不是自然條件惡劣或天災人禍,而是思想觀念落后,有的是好逸惡勞,有的是溫飽即安,有的是沒有財富積累觀念,有的是“等、靠、要”思想嚴重,致使扶貧資金難以起到實際效果,扶貧之后返貧現象嚴重。所以要扶貧,首先就要轉變貧窮落后地區群眾的觀念,把扶貧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把被動扶貧變為主動扶貧,把他人扶貧變為自主脫貧。只有轉變觀念,才會真正從根本上去改變自己,從而提升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脫貧。
二、扶貧同扶智、扶志要結合起來,要堅持集中居住小區一體化
通過貧窮落后地區集中居住小區的建設,提高現代信息技術、先進設備設施的利用率,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最大化,同時通過相互影響,從而促使貧窮落后地區群眾的文化發展、觀念更新、經濟發展。在2018年的‘一幫一對口技能幫扶中,我曾經到達過甘孜州九龍縣的小金彝族鄉、朵洛彝族鄉,這兩個彝族鄉山高路陡,環境極為艱難,它們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以藏、漢、彝三個民族為主,特產是九龍牦牛、蠶桑、馬鈴薯,林地面積占總面積的35%,森林覆蓋率達35.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主要樹種有冷杉、云杉、落葉松、華山松、油松、云南松、鐵杉、高山櫟、樺木等。? 在高山櫟和高山櫟與松樹的混交林中,野生真菌品種多。森林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極為豐富。但是朵洛彝族鄉在大約38平方公里的面積上,人口只有564人;而小金彝族鄉面積122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不到2000人。也就是說目前這兩個鄉,由于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人口分布約16人/平方公里,與發達地區是天壤之別。人口過于分散直接導致生產成本、政策成本高昂,效益低下,即使政府花巨資在當地進行醫院學校建設、危房改造、道路建設等一系列巨大基本設施投入,也不能完全發揮其價值,所以要推進扶貧工作,我們就應加快貧窮落后地區集中居住小區的進程,通過城鎮化、示范村現代化進程,提升貧窮落后地區群眾的綜合素質,改變其精神面貌,梳理脫貧致富的信心,達到扶貧的目的。
三、扶貧同扶智、扶志要結合起來,要堅持讓年輕人走出去
治貧先治愚,扶貧必扶智。讓貧窮落后地區的年輕人走出深山老林,到發達地區學習文化技術、更新觀念,增強信心,從而通過扶智與扶志,實現扶貧。讓年輕人走出去,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大職業教育對口幫扶,通過開展職業教育對口幫扶合作,以貧困地區學生穩定就業為中心,讓貧困學生有機會接受先進的職業技能教育,使貧窮落后地區貧困家庭盡早脫貧致富。目前藏區“9+3”、“9+5”模式就是職業教育對口幫扶的典型。另外我們還應加大就業對口幫扶,實現異地就業。為了解決民族地區就業難的問題,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經濟發達地區必須要有高度的政治覺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用真心、真情來確保異地就業工作得以順利推進。通過異地就業,讓貧窮落后地區的青年接觸更多的現代生活、現代技術、現代思想,從而在經濟上和精神上實現雙豐收,最終改變貧窮落后地區群眾的命運。
四、扶貧同扶智、扶志要結合起來,要堅持在貧窮落后地區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加大電子商務,讓貧窮落后地區的特色產品進入現代都市,讓更多的人接觸和了解,促使貧窮落后地區的特色產品價值被挖掘并最大化,增加貧窮落后地區的特色產品附加價值,增加民族地區群眾經濟收入,增強民族地區人民的致富信心。隨著現代社會的進程,人們對特色原生態的產品有更強的渴望與需求,但是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大多數處在深山老林,交通不便,所以現代城市居民對貧窮落后地區的特色產品多處于遠距離狀態。為了克服地理環境的限制,利用現代化電子商務,促進電子商務的特色產品進入現代都市,不僅能解決產品銷售渠道,提高農民收入,而且有利于貧窮落后地區群眾借助現代化技術提升自我,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共同發展,達到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的目的。
五、扶貧同扶智、扶志要結合起來,要堅持挖掘和發展貧窮落后地區的特色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
讓貧窮落后地區的特色民族文化、傳統藝術走出大山,融入現代社會發展,在傳統與變更中得到提升,增強民族自信心,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雙豐收。魯迅先生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什么是民族文化呢?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是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能代表民族特點,體現民族精神,是根植于民族內涵之上的。我們的衣食住行,語言文字,宗教風俗,節日傳統、民族性格等等都是民族文化的具體組成部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凸顯了民族的重要性。缺少民族個性,便喪失了文學的本質特征。所以民族特性發展的愈鮮明、愈豐富、愈充分,就愈具有世界性。但是民族文化是在民族的發展過程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要不斷自我發展,自我進步,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就會被淘汰,不可能成為世界的,所以我們要讓貧窮落后地區的特色民族文化、傳統藝術走出大山,融入現代社會發展,在傳統與變更中得到提升,增強民族自信心,使之成為世界的,提升民族自信心,達到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的目的。
六、扶貧同扶智、扶志要結合起來,要堅持引進來的思想
我們要堅持把先進文化、先進思想、先進技術引進來的思想,實現扶貧同扶智、扶志相結合。目前,黨和政府十分關心貧窮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僅政策優先,還投入巨大資金,改善基礎條件,改善民生;不僅選派優秀干部進入貧窮落后地區,還通過對口幫扶實施技能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等方式,助力貧窮落后地區群眾脫貧致富。一系列措施確實極大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也很大程度上促進貧窮落后地區群眾的觀念更新,但是,由于長期的封閉觀念的思想的影響,從實際了解的情況看來,不少貧窮落后地區還存在極強的狹隘意識和“等、靠、要”嚴重的思想。
總之,對貧窮落后地區的扶貧,既要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扶持,更要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支持,雙管齊下,挖掘出貧窮落后地區群眾的內力、動力,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方面促使貧窮落后地區的群眾早日脫貧。
參考文獻:
[1]沈士光.扶貧要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N].文匯報,2017-09-07.
[2]鄭長德.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10).
[3]謝鵬.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開發與觀念變革[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1987,(02).
[4]王艷秀.基于“互聯網+”時代的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研究[J].云南社會科學,2016,(03).
[5]何楊平,韓海雯,張瀟元.現代物流與電子商務[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
[6]張秀志.由居住需求決定住宅小區功能結構的分析[J].住宅科技,2003,(06).
(作者單位:成都市工程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