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霞
(新疆焉耆縣查汗采開鄉中心學校,新疆 焉耆 841100)
小學階段的教學是我國基礎性的教學內容,在小學階段要注重小學生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為培育高素質的人才奠定基礎。閱讀與表達是相互關聯密不可分的,閱讀為表達提供了素材提供了基礎,表達對閱讀也有相應的促進作用,曾經有人調查得出表達能力越強的人越喜愛讀書。本文就如何統籌閱讀與表達能力提出了淺顯的意見。
在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方面,最基本的便是教材,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內容,充分發揮教材的作用。在小學課本中有口語交際、回顧拓展、選讀課文、綜合性學習等幾個版塊,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重視對這幾個板塊的運用。在教完一個單元的課程后,鼓勵學生有意識的完成口語交際和回顧拓展內容的學習,鞏固學到的生詞生字、積累名言警句。這兩個板塊要求學生在學完本單元的內容后針對單元主題進行寫作訓練并相互交流獲得的體會。如,在六年級上冊第二元的課文學習中,通過詹天佑、懷念母親、彩色的翅膀和中華少年幾篇文章的學習,讓同學們感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這單元后的口語交際就要求圍繞“祖國在我心中”這一主題寫一篇演講稿。教師要重視這一教學環節,通過開展班級小型演講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文章寫作能力。
課堂中進行的閱讀教學方式往往是把文章進行肢解,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分析文章語句和段落,最后進行總結得出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新課標要求,學生應作為課堂中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獨立進行思考討論,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在授課時要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時可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小組成員將討論結果在課堂進行展示。通過小組形式,構建活潑的語文課堂。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師對學生提出幾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引導討論的方向。如,在教學《山中訪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首先提問作者在文章中都拜訪了哪些好友?為什么本文的題目為山中訪友?本文運用哪些修辭和表達方法?這些問題提出后,讓學生首先自己通讀文章,思考結果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增加了對文章的認識。教師可以在課程結尾處,讓學生對本課學到的擬人修辭方法進行仿寫,加強學生修辭方法的運用能力。
課外閱讀是語文閱讀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因課程時長和內容的限制,教師會有意識的略過一些文章,這便要求學生把這些文章作為閱讀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同時,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應避免學生閱讀那些枯燥厚重的歷史名著,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并不能對其進行解讀,甚至于還會打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進行閱讀書籍的選擇時,要選用具有教育意義并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聯系的書籍,如《大中華經典故事博物館》、《法國小口袋文學》。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要培養學生書寫讀書筆記或者是把好詞好句進行摘抄的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布置閱讀作業的方法,加快好習慣的形成。在關注日常生活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生活,學生要合理的利用電視,從《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中了解社會感受社會,同時可以通過騰訊新聞、搜狐新聞等新聞客戶端了解中外社會發生的重大事情,為寫作積累素材。通過各種途徑積累素材,學生在寫作時便有內容可寫,在文章的立題時比較富有深意。
語言表達能力是不能簡簡單單就掌握的,為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不斷的進行重復訓練。教師應每天都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寫作的時間可長可短。如在講授《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時,可在課堂結尾的最后十分鐘,讓學生描寫印象最深刻的與父母有關的一件事。在遇到好的句子和文章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仿寫。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周進行閱讀練習和寫作練習,在學生養成習慣后舉行寫作評比,評委是班級中的所有學生,學生自己評選出自己認為最好的文章,在評選的同時要附上評選理由。小學生總體上來說,語文素養并不高,在寫作練習時,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分類總結,并在課上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和建議。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寫作練習時,要讓學生們自由發揮。寫作的內容可以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看到的,甚至是同學之間的游戲等等內容。在寫作要求方面,教師要適當的放寬,學生只要愿意寫便好,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要慢慢來,一點點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閱讀與表達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把這兩者相結合,促進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