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吉雯
(江蘇省無錫市融城實驗小學,江蘇 無錫 214000)
音樂的教學,對小學生情操的培養和個人修養的養成有很大的推進作用。但由于某些家長對音樂的偏見,導致了音樂教學在家長的思想觀念中得不到重視。而且因為小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還比較有限,所以在音樂教學中需要教師來“掌控”整個局面,這也就促成了“主導式教學”的形成。在主導式音樂教學中,通過教師講解的理論知識,再配以親身示范,為小學生展現音樂的“形式美”、“韻律美”等。主導式教學對教師自身的音樂技能和語言的表達能力也是一種考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完善自己,才能讓小學生吸收到更多的音樂知識。
在音樂教學課堂中,教師對音樂知識點的語言敘述也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小學生來說,首先需要了解音樂的基礎,包括音樂的樂譜、曲調等。所以教師教授理論知識,是為了讓小學生先了解音樂的概念,才能在這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層的教學。通過教師的講解,在小學生思想中形成音樂的“模型”,使其對音樂產生“憧憬”。教師的講解也會讓小學生對音樂的產生有一定的了解。小學生會知道在演奏音樂時需要樂譜、樂器等,并且教師也會給學生闡述音樂所配備的樂器,以及樂器的構造原理等,這也是為能更好地使用作準備。
例如,在學習《大鼓和小鼓》的時候,教師首先需要讓小學生知道什么是鼓。教師可以用語言文字來描述“鼓”的形狀、體積等特點,讓小學生對鼓有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可以再展示一些鼓的圖片,加深小學生的理解。接下來就需要教師給學生講解大鼓與小鼓之間的區別。教師可以從發音頻率、音色、音高等方面來進行闡述。由于大鼓和小鼓的演奏法大致相同,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哪種演奏法最適合大鼓或者是小鼓。小學生可能對發音頻率不太理解,教師可以通過演示自己說話頻率高低的不同所發出的不同音調,以此類推音樂中的發音頻率。通過教師細致的講解,小學生就會理解到這首音樂中描寫大鼓和小鼓詞語的含義。
通過教師的講解之后,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這時候需要教師對其進行親身演示,學生才能深化理解。在示范教學中,考驗的不僅是教師扎實的基本功,更考驗教師是否采用了恰當的教學方式。教師不能以自己的思維來思考問題,要從小學生的心理入手,使用小學生感興趣的示范方式,才能使其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來。教師通過演示,將抽象的音樂實際化,讓小學生知道音樂的精髓所在。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所以教師在進行示范的時候要抓住音樂知識或技能的關鍵之處。
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教學課堂中,由于這首曲子的旋律是比較激昂、并且振奮人心的,所以教師在進行示范教學時就要把這種情緒融入進入。教師可以使用相關樂器先為小學生奏樂一番,將學生情緒狀態牽引到旋律當中去。教師在演奏完之后,可以將這首歌再演唱一遍,加強理解,讓學生真實感受到這首歌的旋律和歌詞之美。教師也可以配合著這首歌的伴奏來進行演唱,或者是給學生播放這首歌的唱片或視頻等。教師采用“分解”的方式開進行示范也是可以的,這樣小學生也更能吸收到更多有用的知識。接下來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示范來進行演唱。教師通過錄音或錄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在分析之后進行相應的指導,從而提高音樂水平。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下,小學生所學習到的都是比較淺層次的知識。而在教師將一些音樂的抽象知識直觀地呈現在小學生的面前之后,其能夠體會到音樂中存在的韻律美,進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教師在選擇內容時,不僅要挑選與所學內容緊密相關的,并且其內容質量也要比較高,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教師要靈活運用呈現的方式,根據小學生的不同年齡階段,使用適合地方式來進行展現。而且教師也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我們的田野》時,為了讓小學生深刻體會到“田野”的概念,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關于“田野”的圖片,其畫面可以是一些稻田、螞蚱等。教師使用動態的圖像并配上某種伴奏來進行闡釋也有很好的效果,如一些“田野”的視頻。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到戶外,在“田野中”進行教學,讓學生真實領悟到《我們的田野》中的旋律所表達出來的情感等。通過參加音樂會,也能幫助小學生進行理解。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去觀看《我們的田野》的音樂會,通過專業的演奏,領略這首歌的精髓。
通過音樂的教學,可以培養小學生的情趣,也豐富了學生的精神生活。音樂的學習對小學生素質方面也有一定的影響。小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可能還處在“兒歌”階段,所以教師要先將學生的音樂思維轉變過來,為之后更高級的音樂學習打下基礎。由于小學生接收知識的能力還比較弱,因此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由淺到深,不要急于求成,注意循序漸進地進行指導。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格外注意自己的教學方式和重視音樂基礎教學,并且從小學生的感興趣的入手,否則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