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針對初中生物實驗課堂教學理論以及實踐所出現的問題,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一定的改進及創新策略,有利于初中生物實驗課堂教學的開展,并且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積極參與教學實踐,推動實驗課堂改革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創新;教學改進
一、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改進策略
(一) 教師對實驗的理論指導
1. 做好課前相關的準備工作
教師要理解并熟悉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編制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課前備課要做好的準備工作,根據實際的理論知識,提出問題、疑問,讓學生掌握基礎理論。首先,理解掌握教材。實現實驗課的教學理想化,專注教科書是滿足不了課堂需求的。然而當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不夠仔細,不夠充分,不夠有趣是無法激發剛接觸生物實驗的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在沒有良好的學習興趣時將會影響學生之后的生物實驗課學習。所以,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對實驗過程中涵蓋到的各個細節都要翻閱相關的參考書、教輔資料等。教師在授課時要將注意事項及細節跟學生分析清楚,培養學生的實驗素質和態度。其次,充分了解學生。老師根據學生的課上課后的表現,綜合評估學生的特性,針對特性做好指導工作。例如:在實驗課上,有由于自身膽怯性格而抵觸做實驗或只顧研究實驗器材等性格各異的學生,這就表明課前了解學生是十分重要的。最后,編制良好的教學方法。關于“自主-探究-合作”新教學方法,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不恰當,會導致課堂紀律受到影響,導致學生在實驗課上不遵守紀律,因此教師要根據各個實驗課內容的不同,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讓課堂內容更有趣更獨特,能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式教學、分組對比實驗可方便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更利于學生理論知識的積累,提高學生的思維、實踐、創新能力。
2. 課中設疑
學生的學習效果是一堂實驗課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教師在實驗課堂上要時刻提醒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在適當的時候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專注度和思維能力。教師要積極地引導、鼓勵學生多提問,帶著疑問完成實驗,這樣才能實現“學生發現問題”的教學效果。發現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意義,因此學生要學會發現問題,這是學會掌握知識的最主要的條件之一。既要引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更要培養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再是單純地掌握初中生物學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基本的實驗操作技巧,而是能將知識與技巧貫通到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去。
3. 課后總結
課后總結工作是完整的教學環節的一部分。學習情況反饋,課后作業、反思、輔導和學習效果評估是課后總結工作的內容。加強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是新課改理念的核心,根據學生課后作業的情況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是否運用到課堂所學知識,清楚掌握教學成果。教師針對實驗課的各項情況做好總結工作,了解自身授課的優點與不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斷完善自身授課模式,給學生樹立榜樣,利于培養學生學會總結的習慣。
(二) 學生理論學習
一堂實驗課效果的成功與否不單單是教師一方面的努力,也需要學生自身的積極配合。因此,學生課前要預習教材及時發現問題,這樣在老師授課中才能緊跟老師的上課節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提高課堂專注力和積極性;課中及時質疑并解決問題,在預習實驗內容后,心中有疑慮,在實驗過程中就會全身心的投入,積極參與課堂實驗中,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課后的小結反思,揚長避短,能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鞏固知識點,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二、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創新點
(一) 改進實驗材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到的:“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蘇霍姆林斯的著名觀點“獨立發現的道路讓學生去走”。培養學生的自主性。自行選擇實驗課題及實驗材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理念。例如,某校在做植物葉片結構這個實驗中,實驗教材的材料是菠菜葉,傳統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跟著教材選擇同樣的材料,再根據學生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去完成實驗,當實行學生可自主選擇實驗材料后,發現學生采用的實驗材料不再是單一的菠菜葉,而是根據自己的想法選擇綠蘿、葵花葉,也有用槐樹葉的等,最后學生得出的實驗結論:綠蘿的臨時裝片效果最佳,而菠菜葉水分容易揮發導致萎蔫,導致看不到葉片的所有結構。這樣的實驗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更拓開了師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
(二) 改進實驗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實驗活動中可以鍛煉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而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正是實驗教學中的實踐活動。因此,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在符合實驗原理與目的的情況下,讓學生從各角度利用各方法完成設計預想及實驗方案,激發學生思維的自主性,探討總結出多套實驗方案,進一步完善實驗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創新能力。例如,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某校的學生在實驗材料上嘗試著選用銀邊天竺葵,在經過相互間的溝通討論,反復了解確認后,得出銀邊天竺葵中間部分是綠的,葉邊緣是白的,所以完全根據自己的想法在將葉子進行暗處理后再放在陽光下照射,白色部分與綠色部分形成對比,得出了與教材一樣的結論。學生通過自身的自主探索能力,改用了與眾不同的實驗方法,展現了創新意識與能力帶來的不一樣實驗體驗。
(三) 優化實驗儀器、實驗方式,培養創新能力
實驗作為檢驗理論和假設的操作方式,因此,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改進實驗材料及方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可通過改進實驗設備儀器、實驗方法來實現學生的創新能力。譬如,在做“發酵現象”實驗裝置時,標準方式是在瓶口上將氣球套入,而某校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性選用了別的實驗材料以及儀器,采用了Y形管橡皮塞以及錐形瓶,通過實驗過程直觀了解到原料、條件及實驗產生物質的不同帶來的不一樣的效果,形象地解釋了實驗內容所涵蓋的知識。為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不僅是驗證性的課堂演示實驗,更應該把驗證性變成探究性,組織學生到野外認識生物現象,接觸生活驗證生物理論知識。如:花種的萌芽條件,提前布置,按照實驗意圖自己動手在家里提前完成,而后再把完成的實驗結果帶到實驗課堂師生相互間做進一步的觀察與研究并討論實驗結果,這樣的教學實驗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實驗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拓寬了學生知識視野,學以致用。
三、 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課標的改革,生物實驗教學不再是單一的、只處于基礎理論的學習以及基礎技能操作,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理解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技能以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體現初中生物學科存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志紅,任瑞芬.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效果的初探[J].科技視界,2017(16):97-98.
[2]王麗娜.初中生物實驗探究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探索[D].蘇州:蘇州大學,2012.
[3]李萍.初中生物探究性學習中以科學探究活動促進學生發展的實驗初探[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8.
[4]劉薇.探究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
[5]黃鶴.初中生物學科探究教學現狀分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
楊玉霞,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阿陽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