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瑩
摘 要:中國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彰顯了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底蘊。在學前教育領域,重視傳統節日文化教育不僅有利于培養幼兒傳承傳統節日文化的意識,而且有利于帶動家長和社區人員重視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學習,普及傳統節日文化知識。然而,目前幼兒園存在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識不足、應用水平低等問題,加之缺少相應的理論研究成果的指引,使得在幼兒園開展與傳統節日文化相關的教育研究顯得尤為迫切。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通過梳理相關文獻和開展實踐調研,對傳統節日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意義進行研究。
關鍵詞:傳統文化教育;節日文化;傳統節日;文化建設
幼兒園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時,應該把幼兒的發展看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精選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帶有中國優秀民族文化精髓的傳統文化內容,在教育的目的性與發展的可能性之間尋找平衡點,創設蘊含豐富審美刺激的生活、學習環境,使幼兒能夠主動地觀察、探究、模仿和表達,不斷豐富自己對外部世界的感受、體驗、認識,塑造健康活潑的個性,實現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一 營造傳統節日氛圍,讓幼兒感受節日文化
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環境的利用十分重要。因此在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過程中要營造一個濃厚的傳統節日氣氛,根據具體的節日在園內建立一個合適的節日環境。我園在每次傳統節日來臨之際,教師與幼兒合作進行環境創設,例如,春節期間在園內走廊懸掛一些親子制作的燈籠、布藝鞭炮;當元宵節來臨,家長陪同幼兒上街看豐富多彩的正月十五鬧元宵活動,用孩子們拍攝的精彩照片來布置教室、走廊;在端午節來臨前夕讓小朋友自己搜集有關端午節的掛飾,我園也組織家長和幼兒一起制作香囊和龍燈,營造一個節日的氣氛。師生還針對不同傳統節日的相關資料進行搜集,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幼兒講一講與節日相關的神話傳說、民俗習慣等。環境對小朋友產生了影響使其對我國傳統節日產生了興趣,加深了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印象,從而主動地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同時,幼兒在節日環境的布置中也感受到了節日氛圍。
二 開展適合幼兒的節日活動
我國的傳統節日中都有與之相對應的節日活動,但是一部分節日活動并不適合在我園開展,所以我們對一些節日活動進行選擇,例如在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組織中大班的孩子包餃子、湯圓、粽子,讓幼兒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體會到節日的氣氛,老師趁機向幼兒講解食物的由來,例如,粽子就是古代愛國詩人屈原投河以后,當地人向河里投放粽子,喂食河里的魚蝦,防止其破壞屈原的遺體。由于小班的幼兒不具備自己制作食品的能力,所以將家長們邀請來和孩子們一起制作食品。而對于一些其他節日活動也可以選擇性地使用現有條件進行替代,例如,原來在春節的時候都要燃放鞭炮,考慮環保和安全因素,我園購進一些電子鞭炮供孩子們玩耍,幼兒在放鞭炮時老師告訴孩子鞭炮的由來,既讓孩子充分體會到節日的快樂,還不用擔心孩子受到傷害。我們對傳統的節日活動進行選擇并進行創新,在保證幼兒安全的前提下,使幼兒充分體檢節日活動帶來的快樂。
三 在日常教育中插入與我國傳統節日有關作的品
幼兒園的日常教學相對于其他階段來說比較靈活,可以根據這一課程特點在重要的節日開展主題教學周活動。我國有許多關于傳統節日的文化作品,傳統節日主題教學周就可以從中選取適合幼兒的文化作品進行學習,不僅使幼兒學習到了知識,更了解了傳統節日文化。例如,在元宵節來臨之際,我園開展了元宵節主題教學周,在元宵節猜燈謎,并選擇一些傳統的字謎給孩子們猜,不僅使幼兒認識了許多新的漢字,更讓幼兒認識到了學習漢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幼兒學習語文的興趣。音樂課帶領孩子們學習歌謠《賣湯圓》,這首歌謠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符合幼兒的接受習慣,還可以開展安全教育課程《安安全全元宵節》,提高孩子們的節日安全意識,提醒孩子過節在開心的同時不要忘了注意安全,數學的加減法則可以出下面這樣的計算題,例如,盆里原來有十個湯圓,有兩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吃三個還剩幾個?這樣的傳統節日主題教學可以在寓教于樂情況下,使幼兒更好地了解并喜歡上傳統節日文化。
傳統節日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過傳統節日是增強我國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幼兒進行傳統節日文化的教育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意義。在幼兒教育中,應將節日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進行有機結合,使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傳統節日文化,促進其身心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陸蓉.節慶文化在幼兒園課程中的開發與利用[J].中國教育學,2013(7).
[2] 雷麗麗.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6.
[3] 郭英.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8(31):177-178.
[4] 楊娟祥.淺談幼兒園開展傳統節日活動的意義[J].文學教育,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