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志
摘 要:農村學校,家長素質普遍不高,對學校教育教學也不十分關注。教師錄制的作業微課面向QQ群、微信群發布,相當于一節網絡公開課,利用這種方式給予學生積極課后作業輔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家長對部分教師的誤解、對孩子學習的漠視。微課能幫助家長理解教育者的良苦用心,進而營造全社會助教興學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作業輔導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課外作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活動形式,但學生在課外缺少教師的引導與幫助,作業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束手無策,現代多媒體數字技術之下的微課程正好解決了這一難題。在此,我主要從微課在課外作業中的應用方面來談一下前置性的導學作業和后置性的鞏固作業與微課程的結合。
一 微課輔導前置性導學作業
前置性導學作業,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探究新的數學學習方法,分散課堂教學重難點,拓展學生自主探究空間。將導學作業與微課程整合,拓展了導學作業的設計領域。微課程支撐下的導學作業,沒有了對課型的限制,所有類型的課都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
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前置性導學作業微課輔導為例。我的設計是這樣的:首先,直接出示探究性微課結合的導學作業,讓學生試著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并求出它的面積。接著,我利用微課結合實際操作講什么是平行四邊形,以及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最后,留給學生的自主探究作業是畫一個平行四邊形并試著將它轉化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求出它的面積。在整個過程中,同學們可以在自主求出面積后,觀看視頻進行知識鞏固。也可跟隨視頻一起通過割補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從而找出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系,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不管是學習能力強的同學還是學習能力差的同學,都能在課前利用導學作業對新知識進行探究,獲得親身體驗,從而分散教學難點。
本課微課程的制作運用了三大技術:首先借助PPT與錄屏軟件,將平行四邊形的特征進行了演示,接下來將學生的割補拼接方法進行音視頻的錄制,最后通過動畫演示平行四邊型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及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系,從而得到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微課與導學作業的結合,有效地解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難點,讓每一個同學都能夠在自主學習中有一定的收獲。微課程在導學作業中的應用范疇,還包括數與代數中算理的理解、圖形與幾何中的各種公式的推導、統計與概率中統計圖表的合并等。
二 微課輔導后置性的鞏固作業
后置性的鞏固作業,能使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技巧,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整合所學知識,形成知識體系。微課輔助下的鞏固作業與傳統鞏固作業相比,老師提供微課與學生共享,學生如果遇到困難,可以先觀看視頻,回顧所學知識。再進行相應的練習。
例如,四年級下冊的《幾何與圖形》單元教學中,分別進行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這三種圖形的面積計算,都是利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將所學圖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進行計算,從而推導出面積計算的方法。在進行這部分知識的整理與復習時,學生容易將這些圖形的計算方法混淆,比如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沒有除以2,梯形面積計算時不知道為什么要用上底加下底。
引入微課教學后,老師把在課堂上展示的內容通過微課進行匯總整理,將所有圖形面積的推導過程都整理在一起,上傳到班級QQ群中,并在布置鞏固性作業時提醒學生,如果練習時遇到困難,可以先觀看視 頻,回顧所學知識。有了這樣的匯總整理,學生就相當于把老師帶回了家,對于自己在課堂上沒有掌握的知識可以反復觀看,加深理解。本課微視頻的制作采用了錄屏與操作拍攝相結合的方法,先將各種圖形的轉化過程進行拍攝,再將轉化前后圖形間的關系通過動畫的方式進行演示。最后,將不同圖形的轉化方式進行對比展示,加以區分。
本課視頻的制作也是以操作拍攝與動畫演示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制作的。先通過錄屏演示立體圖形各部分間的關系,再采用動畫演示體積的推導過程,再輔助實物操作組合的過程,最后是對相關知識的歸納總結。
結語:
微課程在鞏固性作業中的應用還有很多,如數與代數中的算法的復習與鞏固。圖形與幾何中單元知識的匯總和整理。統計與概率中統計圖表的應用。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還將繼續深入地研究,我們還將嘗試制作互動型的微課程,將作業融入微課程的播放中,體現人機互動。
參考文獻:
[1]王羅娜,章蘇靜,唐彩斌.綜觀小學數學微課時代[J].小學數學師,2015(Z1):17-21.
[2]楊財英.探究微視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考試周刊,2017(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