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俊平 夏菁 曾顯茜
摘 要:眼視光專業人才的培養強調“以真實工作任務為核心”,通過校外實踐任務提升其職業素養,既是滿足就業崗位需求,也是社會眼病防治形勢所需,更是職業教育的特性應采取的教學模式。眼視光校外實踐任務,可增強民眾對眼健康的重視,也可使學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深化專業知識的學習,融匯專業核心素養,提升對專業的認識和認可度,樹立專業和職業自信,極大地提升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職業素養。
關鍵詞:校外實踐任務;眼視光;職業素養
眼視光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是“培養能適應國民健康中眼健康的需求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掌握眼視光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的眼視光技術員”。培養模式則強調“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以工作項目為導向”,“以真實工作任務為核心”。可見,眼視光人才培養通過真實工作任務來提升職業素養已成共識,而且,“職業學校學生對專業實踐的興趣很高,實踐課的教學效率一般比理論課和文化課的教學效率要好”[1] 。實踐任務是與職業院校學生整體智力類型適配度高的教學模式,是“實現學習者自身智力類型特征與教育類型適配的公平性追求”[2] 。
一、通過校外實踐任務提升眼視光專業人才職業素養的必要性
(一)眼視光專業人才職業素養不適應就業崗位需求
通過對我國開設眼視光技術專業的7個省、14個地級市的高校、眼鏡店及眼鏡相關企業、綜合性醫院等用人單位對人才能力的要求調研結果顯示,用人單位最注重眼視光技術專業畢業生的操作技能,認為眼視光技術專業學生首先需要提高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其次,是具備團隊意識和敬業精神[3]。對XX職業技術學院眼視光技術專業畢業生的調查也得出同樣的結論,學生在校期間應加強人際溝通和團隊協作等方面的培養。且畢業生普遍認為在校期間應注重專業技能操作(42.8%)、人際溝通(30.4%)、社會實踐(15.9%) 等能力培養[4]。由于眼視光技術從業人員每天直接面向顧客,無論是專業技術崗位還是產品銷售崗位都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表達技巧。
(二)社會眼病防治的嚴峻形勢需要眼健康專業人才積極參與
國家衛健委(原衛計委)2016年制定的《“十三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16-2020 年)》明確提出,要深入開展眼健康宣傳教育工作,動員社會各界廣泛開展眼病防治健康教育,普及眼健康知識,增強公眾眼病防治意識。大力倡導兒童和青少年的科學用眼。開展眼病防治相關的醫療資源調查和眼病流行病學調查。完善鼓勵非政府組織和公民個人等參與愛眼護眼宣傳教育和眼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工作。2014 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及大學生的視力不良率分別為 45.71%、74.36%、83.28%和 86.36%。如果近視發展不能及時得到有效干預,到 2020 年,我國存在視力問題的人口可能會高達7億以上。愛爾眼科與騰訊聯合推出《中國青少年眼健康狀況調查報告》發現有45.4%的家長沒有主動了解過近視防控知識。有相當一部分仍然認為近視“沒什么大不了”,且縱容孩子玩手機、平板電腦[5]。
(三)職業教育的特性要求進行實踐任務的教學
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是教育基本原理的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之一,是黨的教育方針的核心內容,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應遵循的主要原則。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教學方法等改革。《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再次強調,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工作任務導向法”是源自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中的一種教學方法。基于“任務導向”的校外實踐教學改革,學生們普遍反映,實踐目的明確,實踐項目要求清楚,任務清單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校外實踐教學的效果[6]。合作性課外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相互學習、相互觀察和自我反思的材料和機會[7]。
綜上可以發現,就業崗位要求眼視光專業人才畢業生提升人際溝通和團隊協作等職業素養,說明院校在這方面的培養有所欠缺,必須加大力度培養。社會眼病防治的嚴峻形勢也需要眼視光專業人才執行校外實踐任務,進行健康宣教和社會服務,喚醒大眾對眼健康的重視。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是教育基本原理之一,職業院校的學生因智力類型不同于普教,因此,通過任務式、項目式等實踐教學對職教人才職業素養培養尤其重要。
二、校外實踐任務的模式
職業院校眼視光專業人才培養課程設計已在第一學年進行了基礎技能訓練和初級崗位技能訓練,第二學年進行七八級崗位技能訓練,第三學年進行職業崗位綜合訓練。而且從第二學期開始,把學生分成固定的實習小組安排到固定的校外實訓基地班實習上班,實習期間學生和企業的正式員工一樣,所以學生在第二學年開始就應當具備較強的職業素質。根據這種情況,要求學生組建任務小組,人員在5至8人之間。以二年級學生為主體,可以同年級、班級、也可不同。教學團隊根據專業核心技能課程的任務模塊制定校外任務執行計劃。任務小組在專業教師以及人文素養與應用寫作、人際溝通等教師的指導下,制定任務執行實施方案并撰寫總結報告,分階段執行任務。
第一階段:在社區居委會和院校的支持下,進入社區和院校,對人民群眾和學生關心的相關知識進行健康宣教,包括近視、遠視、斜弱視、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防治,眼鏡的定配等。
第二階段:在社區和院校進行義診,對人民群眾和學生常見的眼科疾病進行初步診查,包括近視、遠視、斜弱視、視疲勞,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科疾病,也包括視力檢測、眼科疾病最新的防治解決方法。
第三階段:進入眼鏡行進行眼鏡營銷、定配眼鏡等的觀摩學習。對社區或家庭所在地的眼科流行病進行專題調查和統計,寫出調查報告。
所有任務均為校外真實的任務,與校內模擬的任務不同在于更能激發學生執行任務的興趣和創新力,學生必須充分發揮個人才智與團隊協作才能直面大眾完成任務,既培養了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又提升了專業核心素養。
學生通過三個階段的校外任務的執行,有利于增進人民群眾對眼科疾病的了解和認識,提升對眼科疾病防治的重視,對對接“健康中國”“健康湖南”“健康長沙”的戰略部署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也對學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深化專業知識的學習,融匯專業核心素養,提升對專業的認識和認可度,樹立專業和職業自信,以及極大地提升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職業素養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和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學生對地方的服務,不僅可以提升院校和專業的社會知名度,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把“小專業”辦大,而且可以融洽校地關系,服務地方、服務社會,讓地方真正離不開。
參考文獻
[1] 廣州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物理研究會.中職學生物理課程學業成就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R].廣州,2004.
[2] 姜大源.關于加固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地位的思考(連載二)[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2):5-30.
[3] 賈松.新形勢下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才需求及現狀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21):3-5.
[4] 王海營.永州職業技術學院眼視光技術專業就業調查分析[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7(6):174-176.
[5] 夏菁. 2017級眼視光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Z].湖南長沙:長沙衛生職業學院,2017.
[6] 鄭艷.基于任務導向的校外實踐教學項目設計:以社區矯正專業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7,4(50):118-120.
[7] 李愛琴.大學生課外實踐教學監控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3(26):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