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平
【關鍵詞】 小學語文;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062—01
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不僅僅是小學生的主要學科,也是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學生的主要學科,而且,語文學科是眾多學科的基礎,學好語文是在為學好其他學科作鋪墊。除此之外,語文也是一個人文化水平和文化素養的重要體現。然而,很多學生在小學時期就已經成為了語文學科的“困難戶”,盡管很努力地去學,仍然不見起色,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針對這些語文的學困生,要通過分析成因進而提出針對性的對策,以便有效地幫助他們脫離學習語文的困境,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
1.缺乏對語文的重視。很多人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語文是和漢語緊緊掛鉤的,作為中國人,學好語文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基本上沒有什么難度。其實,他們忽略了語文所包含內容的廣泛性和復雜性。不僅家長這樣認為,很多學生也會這樣認為,因此,無論是家長對孩子的督促和輔導,還是學生本身的自學,都會相應地減少對語文的重視,轉而去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數學、英語等學科上面,這就導致從學生這個根源上就缺乏對語文的重視,學好語文也就無從談起了。
2.缺乏學習語文的興趣。很多小學生實際上并沒有完全適應有計劃、有安排的學習模式,尤其是剛從幼兒園升到小學的一年級學生,他們都還處于孩童時期,本身很難對某一件事集中全部的注意力,他們更喜歡像體育、美術等輕松的、愉快的學習內容,而不是一直在朗讀、背誦、默寫的“枯燥”語文。因此,很多學困生對語文“無能為力”,關鍵的原因就是缺乏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有很多學生會因為對語文不感興趣,但又不得不去學,轉而排斥語文。而“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做任何事情,如果沒有了興趣,就沒有了動力,將一件事情做好也就很難。
3.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較差。進入小學階段后,學生的學習也就進入了正式的階段,語文也不再是單純的講故事、學漢字。不斷增加的生僻字,各種各樣的詞語、背誦等,導致一些學生無法適應這門學科的學習,越是學不進去就越沒有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小學生不同于初中生、高中生等,他們年齡小、玩心重,學習的自覺性較差,事事都需要老師和家長督促,而語文學科內容瑣碎,一張語文考卷上的題型就多種多樣,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無法保證對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方面都進行督促和檢查。
4.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很多老師在教授語文這門學科時,為了及時地督促學生記會背熟,能夠在考試卷上寫上正確答案,往往會采用集中的、高壓的應試教育方法,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記,一遍一遍地背,然后由老師進行檢查,檢查不通過的學生可能還會受到罰抄罰寫的懲罰。在一段時間過后,老師還會對過往的內容進行抽查,讓學生默寫、聽寫等,如果記憶出現問題就會讓學生重背重記。這樣的方法雖然會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但同時也會讓懵懂的小學生對語文“深惡痛絕”,對語文愈發地失去興趣,師生關系也會受到影響。
二、轉化策略
1.加強對語文學科的重視程度。家長應該和學生一起增加對語文的重視程度,應該從根本上意識到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同等重要,要分配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這門學科,家長對孩子的幫助和輔導也應該更多,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壓力,認為學習語文是一件理所當然的很簡單的事。
2.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要讓學困生學好語文,首先就要讓他們喜歡上語文,對語文產生興趣。因此,老師對學困生應該更加有耐心,不斷地引導這些學生,讓他們明白學習語文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也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少年時代的小學生本身就會被有趣的事物所吸引,老師更應該抓住這一點,可以經常在課堂上組織一些語文小游戲,例如,成語接龍、造句、看圖編故事等,以此來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在輕松的氛圍中讓學生們學到一些知識,減少學習語文的“恐懼感”。
3.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美國教育家布魯姆說過:“學生的興趣、動機、態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進學生智力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這些方面要靠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教師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他任何教學手段都代替不了的。”語文本身就包羅萬象,里面的內容豐富多彩,因此,老師在上課時不應該單純地為了應付考試,而是本著讓學生們喜歡語文,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來進行教學。在平常的督促和檢查中,老師更應該耐心和細心,與學生保持融洽的師生關系,在學生學習語文遇到困難時,及時進行幫助和安撫,在教學生閱讀、寫小作文時傳授一些技巧和方法,多進行示范和練習,讓學困生在學不懂時仍然有信心和動力去學習語文。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