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能夠改善傳統圖書館的問題,為人們帶來更多的服務,同時也是數字人文背景下時代發展的需求,通過建立具有智慧化特點的圖書館,能夠為人們的信息獲取和利用帶來更好的保障。本文對數字人文視域下智慧圖書館建設的模式與路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數字人文;智慧圖書館;建設模式;路徑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智慧圖書館也逐漸得到了應用,通過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能夠為社會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技術。在數字人文背景下,數字化技術的結合使圖書館數據庫建設發揮出了更好的作用,同時也為學術研究等領域帶來了有效支持,在智慧圖書館的發展下,圖書館和用戶之前能夠實現高效的交互,更加準確的對用戶的需求進行掌握,改善服務的效果,這為圖書館建設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技術條件。
1 數字人文的概述
數字人文是一種能夠實現高端計算和人文溝通的連接的推理,也是一種建模方式。一些國內的研究者將數字人文定義為使研究對象能夠得到數字化的保存和應用的一種資源采集、加工以及組織等活動的總體概括。在當前的時代發展背景下,數字技術在人文領域中逐漸發生了變化,這使數字人文也產生了新的內涵,因此,可以將數字人文理解為人文計算的拓展內容,是能夠促進人文社科領域知識的數字化發展的方式。
2 數字人文視域下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要求
1)智慧化空間。圖書館的空間設計上可以滿足人們的借閱需求,但是由于缺少采集用戶信息的功能,難以了解用戶的需求。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能夠使圖書館變得更加的靈活,可通過智能感知技術對用戶的信息進行采集,獲取到用戶的需求數據,并且通過實時的空間數據對圖書館中的光照以及溫度等進行調節,創建更加適合用戶的環境。通過定位技術以及射頻識別技術等能夠對館藏的資料進行準確的定位,提高了搜索的效率,這樣能夠為用戶帶來更好的服務。
2)高質量服務。數字人文技術能夠將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改變,同時也對圖書館有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圖書館不僅局限在文獻檢索服務中,還能夠從深層獲取到多種領域的信息,滿足人群需求。圖書館需要對文獻資料等進行數字化處理,結合用戶的情況,對數據進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并且建立知識網絡。通過用戶的需求來實現知識的融合,同時通過語義網以及關聯規則等來表達知識的關系,實現大量數據的網絡。結合深度學習技術以及知識推理技術,使圖書館的資源和服務系統結合,快速的對用戶的需求進行資源匹配,并且采用精細化的組織方式進行資源管理,為用戶帶來更好的資源服務。
3 數字人文視域下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模式
1)資源建設。智慧圖書館具有全面感知以及立體互聯的特點,能夠對信息進行深度挖掘,使數據、信息等實現智慧化。圖書館需要通過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對不同的資源進行分類和分析,使資源能夠得到有效的整合,與系統之間形成無縫對接。不管是實體資源還是虛擬資源,應將篩選以及分析工作做好,并且在其中挖掘出具有價值的信息,找到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資源之間的高效共享。在智慧圖書館的資源建設中,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需要及時的進行更新,同時保證資源的質量,為信息庫的建設帶來有效支持。圖書館還應加強推廣,與知名的學術網站等進行合作,便于人員進行資料的收集和使用,滿足人們的需求。
2)技術建設。數字人文技術是促進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重要因素,能夠為圖書館的智慧化發展帶來幫助。當前大部分的圖書館中采用了這項技術,但是在技術的應用中還不夠全面,圖書館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特點,與技術企業進行合作,獲得更多的技術支持,采用新技術將管理服務模式改善,同時將服務系統更新,使人和物之間能夠形成智慧互聯,為圖書館的資源智慧化水平帶來提升。
3)空間建設。隨著圖書館領域發展中空間服務意識的產生,傳統的空間逐漸得到了改善,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模式產生創客空間以及信息共享空間,增加了空間形式。在當前的數字人文背景下,圖書館服務的需求也逐漸提升,智慧化圖書館空間也有著更多的價值。圖書館可以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等先進技術的結合,創建具有多種功能的空間,例如投影智慧展廳等,結合用戶的需求,創建不同的服務場景,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這樣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到圖書館中來感受改造空間的特點。
4 數字人文視域下智慧圖書館的發展路徑
1)促進圖書館跨領域的合作。圖書館屬于公共文化服務中的重要內容,對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數字人文背景下,學科交叉以及產業的融合逐漸產生,這也要求圖書館的建設應向著更多的領域方向推進,將服務的范圍擴大,使社會發展需求得到滿足。智慧圖書館自身有著大量的用戶,信息資源規模較大,在數據的收集和共享中有著較好的特點。通過應用圖書館的優勢實現更多的合作,可以為其帶來更好的條件,將圖書館資源展示在多種場所中,通過服務機構的信息共享,從信息中進行深入的挖掘,了解用戶的需求,能夠提升服務質量。智慧圖書館還應加強與企業、出版社等之間的合作,通過合作來開辟更多的發展空間,加強數字人文知識宣傳,為圖書館的服務帶來更好的條件。
2)提升人員和讀者的能力。生態人文建設將人們的需求作為重要的內容,對圖書館的問題進行解決,使智慧化服務能夠具有更好的應用。當前的圖書館中存在著人才緊缺以及人員素質較低等問題,不符合智慧圖書館的發展形勢,同時難以獲得人們的認可。因此,智慧圖書館應加強生態人文建設,培養具有高素質的人員,能夠對智慧圖書館的情況有更多的了解,還對大數據技術等有相應的理解,在學習和交流過程中提升人員的專業能力,為智慧圖書館帶來更好的支持。同時,智慧圖書館需要培養讀者,開展講座等活動,使讀者能夠更好的應用數據檢索等功能,提升自己的應用能力,了解圖書館的制度,加強對圖書館的認識,為智慧圖書館發展帶來幫助。
3)根據環保需求開展建設。智慧圖書館發展應符合環境的要求,具有節能環保特點,結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建設中應選擇低能耗以及無污染的設備,并且創建出具有良好環境的空間,采用先進的技術對環境進行調節,包括智能系統等,能夠對空間中的溫度以及濕度等進行感知,并且實現自動化的調節,滿足用戶的需求。圖書館員應該改變傳統服務理念,貫徹人文發展觀,向用戶宣傳低碳環保的閱讀理念,盡量為用戶傳遞易于存儲的數字化資源,減少紙張浪費。同時設計基于圖書館門戶的虛擬研究平臺,支持多種數據分析工具與機構知識庫,為館員、科研人員、普通用戶之間的協作提供開放靈活的環境,形成高效、動態、可拓展的資源共享體系,發揮自身在維持數字人文跨界融合方面的積極作用。
5 結語
數字人文背景下,為了更好的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圖書館建設應結合時代特點進行改善,通過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等應用創建智慧化圖書館,借助智慧圖書館的功能來加強圖書館的服務,同時為圖書館的建設帶來更好的條件。為了更好的實現智慧圖書館的發展,應重視跨領域之間的合作,提升館員的綜合素質水平,同時需要結合環保理念進行建設,使智慧圖書館的建設發揮出更好的作用,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也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少琴.基于智慧圖書館的智慧空間建設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4):21-24.
[2]申嫻,褚嘉欣.淺談智慧圖書館建設的特點[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1(3):88-90.
[3]張樹,朱琳,李曉冉.智慧圖書館建設與創新服務[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39(9):123-124.
[4]孟曉丹.智慧圖書館建設與智慧閱讀推廣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9,20(9):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