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鑫
【關鍵詞】 語文教學;閱讀;隨筆;寫作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079—01
隨筆作為散文的一個分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具有篇幅短小精悍,表現形式靈活自由的文體特征。隨筆在中國有著悠久的創作歷史,宋人洪邁在其《容齋隨筆·序》中就曾提出:“予老志習懶,讀書不多,意之所之,隨即記錄,因其先后,無復詮次,故目之曰隨筆。”隨筆的寫作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也正因為隨筆具有這種短小、靈活、率性的寫作特點,成為高中作文教學的重要補充。為了讓閱讀隨筆在作文教學中提供最大的幫助,筆者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 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所以要寫好作文必須要閱讀。但高中學生的閱讀時間有限,所以我們首先應鼓勵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如,講授老舍《故都的秋》時,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濟南的冬》和蘇教版教材中的《江南的冬景》;講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可以讓學生延伸閱讀季羨林的《清塘荷韻》。其次,應積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廣泛閱讀精煉的小品文、時評文以及一些名家短篇和優秀的報刊。最后,應讓學生明白讀書要有取舍,應閱讀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能真正給予我們幫助的優秀作品,進行“整本書閱讀”,沉浸在其中,從熟讀到精思再到自知。
二、要引導學生從熟讀、精思到自知
蘇軾有句話概括了優質閱讀的三個境界:“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閱讀隨筆的寫作需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有一個善于思考的大腦。不管是喜還是憂,是生活瑣事還是國家大事,無論是書評影評、片段式描寫或是鴻篇巨制,一切都可以在隨筆中信手拈來、隨性而書。但隨筆絕不是名言警句的摘抄,更不是敷衍了事、泛泛之談,而是學生深思、深悟、深識的文字呈現。所以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對于閱讀隨筆的寫作非常重要。
三、要鼓勵學生經常創作閱讀隨筆
鼓勵學生經常創作閱讀隨筆,并使之融入課堂教學中,讓讀與寫、教與寫真正融為一體,才能起到水滴穿石的作用。例如,在《赤壁賦》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后群文閱讀余秋雨的散文《蘇東坡突圍》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然后在此基礎上結合蘇軾的人生體驗完成閱讀隨筆的寫作。閱讀隨筆的寫作不但能體現學生的個性化思維,而且開放靈活的寫作方式也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創新性,而這些是與新課程理念相契合的,也能有效地提高中學生的作文素養。
四、要及時完善評價體系
教師對于學生閱讀隨筆的評價應注意兩方面的問題,一是要及時,趁熱打鐵;二是要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為切入點,淡化分數評定,重視反思肯定。教師可通過網絡平臺,建立班級微信、微博,定期推薦學生們的隨筆習作;還可以利用課前五分鐘,鼓勵學生就當下熱點話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者以“月旦評”的形式,鼓勵每位學生拿出一篇閱讀隨筆,參加組評推薦班評。總之,對于學生閱讀隨筆的評價,最主要的目的是鼓勵學生多讀、多想、多寫,最終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在運用這一作文寫作的訓練方式時,我們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閱讀隨筆的寫作要把握好“隨”的度,任意的“隨便”都無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在教師積極引導的基礎上,讓學生的寫作活動體現出科學性和合理性。其次,教師應讓學生明白閱讀隨筆不是讀后感,二者是有明顯區別的。讀后感的寫作要緊緊圍繞所讀內容展開,而閱讀隨筆寫作前閱讀的經典作品只是寫作內容展開的切入點和引爆點,閱讀只是為隨筆的寫作提供了一個簡單基礎,而不是建立一個不可逾越的藩籬。最后,閱讀隨筆的寫作訓練應堅持多元開放的原則,教師不應人為地設置一些條條框框,應鼓勵學生勇于表達、樂于寫作。
綜上所述,在筆者看來閱讀隨筆的寫作應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僅僅只是為了應付高考作文。閱讀隨筆是對生活的思考,是用語言來描繪世界的方式,是學生從心中流淌出的真情實感。在閱讀隨筆的寫作中,學生不但可以逐步形成對社會生活的正確認知,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總之,寫閱讀隨筆既能成為傳統作文教學的有益補充,又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