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金 王鑫
【關鍵詞】 數學教學;核心素養;信息技術;自主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2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080—01
數學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教師要抓住知識的本質,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感悟知識的本質,積累思維和實踐的經驗,形成和發展核心素養。基于此,本文針對核心素養視閾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進行探究。
一、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
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重視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價值。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優勢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1.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增加學生對數學教學的重視程度。2.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教學,能夠有效強化學生的信息意識。教師通過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不僅需要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使學生熟悉信息技術以及相關設備的基本操作方法,還需要教師利用課外時間,指導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中,教師為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網絡交流平臺,學生在這個平臺中共同學習,交流對長方體、正方體的看法,共同商討解決難題的方法。在課外時間,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給學生發布學習任務、課件等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熟練掌握數學知識。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核心素養中的重要組成內容。教師需要在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數學知識感興趣,才能自主探索學習知識、參加數學教學活動,并且在教學中積極配合教師。從小學生的特點來看,他們思維比較敏捷,且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但與此同時,他們的自律性較差,只要外界的環境稍有變化,他們的注意力就會被吸引,導致數學教學效率不高。因此,教師可以立足于學生的興趣,挖掘具有趣味性的數學素材,將其運用在數學教學中,滿足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而提高學生對數學教學的接受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通過科學的引導促使學生自主探索數學知識,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最終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三、設計生活化的數學教學
實踐也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教學中,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結合,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在生活中,并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提高學生數學實踐能力。如,在學習除法知識時,教師做出假設:“假設我在前年就已經40歲,我還有一個女兒,我的年齡與女兒的年齡呈倍數關系,并且倍數不會超出6,問今年我的女兒可能的年齡是多少?”在充滿生活氣息的情境中,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復習乘法知識,從乘法知識過渡到除法教學,這樣的教學也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既培養了學生的數學素養,又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四、創設數學問題教學情境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構建問題教學情境,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學中,真實的問題教學情境需將現實生活和數學問題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感受學習數學的真正價值和意義,學生要在教學活動中學習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基本的數學問題。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問學生的問題就是“你們覺得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要這樣做?”看似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但實際上教師已經將答案告知學生,而后再使用淺顯易懂的道理和語言進行概述,學生沒有形成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因此,在核心素養的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看到傳統教學的不足,在為學生設計問題情境時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其能夠自主思考,并且要注意問題的開放性,幫助學生逐漸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完成教學任務,也為學生發展奠定基礎。
五、整合數學課堂教學內容
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能僅依靠教材當中的內容進行教學,教師還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資源,與教材當中的內容進行整合。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將教材當作一種權威,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這樣就將學生的學習面縮小了,限制了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的拓展,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應轉變這種教學方式,將有效的資源融入到教材當中進行高效教學。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