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鳳
【關鍵詞】 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083—01
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養成習慣。”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習習慣的培養一直是小學數學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這不僅是為了讓學生能學好數學知識,取得優良成績,而且是要提升學生個人素質,使學生掌握終身有用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這里就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良好教學學習習慣談自己幾點淺見。
一、創設情境,營造氛圍,讓學生樂于學習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數學是一門知識抽象、邏輯嚴密的學科,小學生年齡較小,讓其在短時間內明白一個道理,單靠老師的硬灌,會感到乏味,甚至望而卻步。因此在接受系統性學習的初級階段,培養興趣尤其顯得重要,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能夠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 課前設計問題,指導學生預習。教師在預習前應充分鉆研教材,設計預習方案,充分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各方面情況,應思考要讓學生預習什么,怎樣預習,學生在預習中會遇到哪些問題。還應注意:預習題要有針對性,即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預習不要流于形式也不必要求過高,學生“跳”了,還是摘不到桃子,或預習形式千篇一律,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設計預習問題,要注意層次性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學生所能解決的問題應該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以免挫傷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因此,要科學地設計不同程度的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用多種思路、方法解決問題,以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
3.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呵護學生好奇心。小學生的特點就是好奇心強,對什么都感到新奇,對什么都要問個為什么,而好奇心正是創造的起源,是獨創思維火花的閃現。教師需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教師那微笑的面龐、親切的話語、信任的目光,讓每個學生感到安全、舒暢,學生便會思路開闊,思維敏捷。
二、鍛煉膽量,樹立自信,讓學生自主學習
1.課堂上要重視孩子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語言能力的增強可以極大地改善孩子的學習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因此,必須重視孩子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每一節新授課,我都讓孩子們自己觀察情境圖,說一說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上都有說數學的機會。在練習課中,我也盡量多地創造條件,讓孩子們交流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及解決思路。從而加速孩子的孩子語言發展,并學會運用數學語言表述問題。
2.善待每一個學生,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師生是平等的,教師應走下講臺,深入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與學生多接觸,了解他們學習、生活情況;在學生有錯時不過分批評指責,而是給他們改過的時間和機會,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樂于和教師交往,并自覺地投入到積極學習之中。
三、激發潛能,注重指導,讓學生主動學習
1.設置合理科學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沿著健康軌道開展競爭。可以采用評☆的方法對學生預習情況檢查。就不同程度學生的完成情況,給出不同顆數的☆ 。也可采用:看學生的預習符號、出幾個小題讓學生做做、提問檢查等方式。無論采用哪種形式評價,都要及時反饋意見,以推動下一次預習。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主要靠學生持之以恒的預習實踐,只要長期堅持,經常指導,學生的預習水平便會不斷提高,就能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2.注重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小學生好奇,有求知欲望,但不刻苦、沒耐心、少毅力、自我控制力差。要想使學生主動聽課、積極動腦、學會學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用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直觀的演示、形象的畫圖、啟發性的提問、變化多樣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使他們有效地把耳、目、腦、口利用起來,在動手、動腦、動口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他們獨立的學、思、用的能力;在概念、法則、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懂得如何學習數學,從而培養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
3.培養獨立作業習慣,發展思維。獨立作業是指學生獨自完成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精心布置的練習。作業是吸收和消化知識、應用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鞏固所學知識、檢查學習效果和了解學習狀況的重要手段,是教學的延續,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