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文
【關鍵詞】 小學數學;學習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165—0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迪其智力潛能并使之處于最活躍狀態,使學生自強不息,努力學習。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思維水平只有情緒高漲時的二分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了興趣,就會喜歡數學課,就會經常向任課教師請教,這樣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一、以情待人,培養興趣
要想讓學生親其師,教師本身首先要管其生,想方設法讓學生親近你,而不能讓學生“敬而遠之”。大體來看,學生喜歡哪一位老師,同時也就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門學科。學生在一個和藹可親的老師面前,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對其所教的學科能不感興趣嗎?例如我班有一名同學叫小華,他是一個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以前一向厭惡學習,尤其數學學科,一拿起數學書,就感到頭痛。我多次找家長做工作,要求學生家長多配合學校老師來幫助這名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但學生家長也認為這個學生“無藥可救”了,后來我反復針對這名學生的心理實際進行研究、探討,又經過了認真、細致地觀察后告訴家長:“孩子并不是像你們所想象的那樣,只要家長與我們共同配合好,孩子一定能喜歡上數學課。”孩子家長滿意地說:“只要能讓孩子熱愛學習,提高成績,我們做學生家長的怎么樣都成。”從此以后,我便向有經驗的老校長、老教師請教,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感化這樣的孩子,讓他酷愛數學,酷愛學習。有了好方法以后我便試著去實驗。
首先我在課堂教學中對他降低要求,逐步提高,并動用適合他的學習方法去指導他,每到課余時間,我便主動找他談心、了解、摸索他的心理,掌握他在數學上還存在哪些數學問題,我便及時地加以解決,在心靈中給他一個輕松、愉快感,減少心理壓力,與此同時,我又與其家長取得聯系,要求家長此時此刻更要關心他、愛護他、鼓勵他,在同學中我又建立了一幫一活動,同學的幫助溫暖了他的心,使他自己也不斷增強自信心和勇氣,這樣小華同學逐步由害怕數學,慢慢變成喜歡數學了,兩個月后成績榜前面逐漸也有了他的名字,成績讓小華感到驕傲和自豪,成績讓他有了信心、有了勇氣。一年以后小華變成了班級數學科的尖子生。針對這一實際,我深深地懂得,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會提高學生智力活動的積極性。
二、愉快教學,培養興趣
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數學知識,要通過一些恰當的數學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每個學生都喜歡做游戲,用游戲這種方式適應兒童的心理特點,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增強他們的求知欲。比如在“秒的認識”這節課中,我讓學生通過跳繩和擊掌活動,再來估算用了多少時間,第一次不夠準確,而第二次估時間就比較準確了,說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對“秒”的認識已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估算能力,而這一點正是數學新課程所要發展和提高的。接著我又通過跳繩、寫字、畫畫、做口算題等活動,讓學生在簡單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了一分鐘能成功地做完一些事情,在實踐中體驗了數學知識就在生活、學習中,把一分鐘變成了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既符合低年級的心理,又把課上活了、上實了,使學生在愉悅中輕松地學會了知識。
三、多媒體教學,培養興趣
多媒體教學是當前教育教學手段的發展方向,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充分發揮現代視聽媒體的優勢,從圖片、視頻等多角度展示教學內容,從而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更加符合小學生學習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為鞏固分數的意義,設計了這樣一個課件: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果紅草綠,蘋果樹上結了l0個又紅又大的蘋果,有6只辛勤的蜜蜂正一桶一桶地在采蜜,它們一起去采了12桶……這活潑生動的畫面,鮮艷的色彩,延長了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全班學生圍繞老師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展開討論:(1)你可以把圖中的什么看作單位盯“l”?(2)可以把它平均分為幾份?(3)可以表示這樣的幾份?(4)用分數表示是誰的幾分之幾?在學生興趣盎然、思維活躍的情況下,充分挖掘畫面中所提供的素材,說出:可以分別把l0個蘋果、l2桶蜜、6只蜜蜂看作單位“l”,并能把每個“l”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用不同分數表示的過程中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東西,充分展開思維的翅膀,獨立思考問題。這樣不僅較順利地將具體形象的事物轉化成抽象的數學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