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游芷蕙 王恒杰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以及高校畢業生數量的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為了適應競爭越來越大的社會形勢,大學生們對自己的未來也有了更多的追求和目標,比如:就業、考研、考公務員、出國等。如今,中國正快速步入“互聯網 + ”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大學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由于網絡信息的雜亂性和缺乏針對性,導致現存于大學生群體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遲遲未能解決。只有形成一個完備全面的系統并建立一個完整的信息咨詢平臺,幫助大學生面對紛亂繁雜的信息,才能緩解當前大學生的焦慮,助力他們更好地走向未來之路,成為社會的棟梁。本次調查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對當前大學生在就業和考研等過程中遇到的信息資訊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分析,并得出了一系列基于此的結論和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考研;就業;信息資訊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9)11-0182-02
一、 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學已不再是求學的終極目標,精英階層標準的上升為大學生的未來指引了方向,研究生以及海歸等人才已然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2017年普通本專科招生761.49萬人,比上年增加12.88萬人,增長1.72%;在校生2753.59萬人,比上年增加57.74萬人,增長2.14%;畢業生735.83萬人,比上年增加31.65萬人,增長4.49%。
據統計,2019年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為290萬人,比上一年增長了52萬人,增幅21%,報考人數再次創造新的紀錄,同時淘汰率也飆升至75%。因此,在社會壓力增加的背景下,人們選擇考公務員的概率可能會進一步增加,2019年競爭比達到2007年以來最高值63,錄取率僅為1.58%,競爭形勢嚴峻。中國教育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達到60.84萬人,同比增長11.74%,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的地位。
綜上,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的數量的持續增長,導致社會競爭壓力日趨上升。當今大學生的最大需求就是求得未來,而他們對就業考研、出國、考公務員的信息了解甚少極大阻礙了個人發展,不少高校生尤其是準大學生缺少或者找不到獲得自己需要信息的有效途徑。因此,獲悉他們的需求并相應的建立有關平臺解決此類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基于此,了解分析大學生的畢業需求,從而提出針對性的建議,以此來提高大學畢業生的整體成功率。
二、 調查問卷的基本情況
為深入全面的了解相關情況,本文主要依托于各省市尤其是南昌市大學生對智慧校園信息平臺的需求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在樣本選擇上,以選取了江西財經大學、南昌大學、長春理工大學等高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保證了數據來源的可靠性,樣本的普遍性。
在問卷設計上,基于文獻綜述查閱線上資料并深入校園,對校內大學生的情況有了全面的了解,經過討論將有15項有價值的問題納入了問卷設計當中,保障了問卷內容的合理性,有效性。整個調查共投放問卷數總計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5份,有效問卷率為95%。在所有調研問卷中,大一學生有100份,占比35.09%;大二學生有91份,占比31.93%;大三則有89份,占比31.23%;大四只有5人,占比1.75%,由于大四年級大學生已經充分準備生涯規劃且考研實習等目標已經結束。因此主要分析大學一二三年級,大一大二大三人數以及比例基本相同,符合預期,調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 調查問卷統計分析
(一)未來規劃方面
調查結果顯示,未來打算考研的人數數量占據第一,有198人,占69.47%;就業次之,有49人,占比17.19%;考公務員與出國人數基本相同,都為19人,占比6.67%。不難看出,大學生市場中,考研需求極為旺盛,成為生涯規劃主流,就業其次,這也符合當前社會環境下“考研熱”“就業難”的大背景和大趨勢。基于此,本文的具體分析將以考研和就業實習為主。
(二)考研方面
1. 互聯網成為考驗資訊的主要渠道
調查數據顯示在198人的樣本中,有107人通過網頁搜索或手機app檢索的方式獲取他們希望得到的考研或實習信息,占到樣本總量的54.04%;專門詢問學長學姐的人數為57人,占比達到28.79%;而剩下的一部分是校園講座,僅有34人,占比17.17%。從調查結果不難看出,大學生如今信息渠道的主要來源是互聯網。互聯網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但互聯網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因此篩選和完善相關信息就顯得至關重要。
2. 考研信息獲取困難重重
在考研過程中,大學生們普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如有占比68.18%的學生對考研復習感到困惑,整體復習比較盲目;同時,也有61.62%的學生認為考研過程中沒有整合的院校資訊,也不能清楚把握對應的復習參考書目;59.60%的學生不清楚錄取條件的政策及變化;還有51.01%的學生表示他們對各專業沒有足夠了解。從以上數據可知,大部分學生在考研時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非常突出。
3. 對考研信息資訊平臺的需求
調查結果顯示了大學生們對新的考研資訊平臺有著各方面的期待:
(1)在考研的198個樣本當中,有占比75.76%的大學生希望能有一個全新的平臺來提供根據個人信息進行考研推薦的檢索服務,這也反映出大部分考研學子并不清楚個人方向定位的問題。
(2)在樣本中149人、占比75.25%的人期望有一個全新的平臺能夠實時對選定院校以及專業的招生信息進行更新、推薦,而當今市場上所有的服務大部分都沒有提供,或是推薦的廣告和與考研無關的內容較多,在查詢官方信息時還是只能單獨訪問院校官網。
(3)有147人、占比74.24%的人希望能有一個全新的平臺將院校與專業的信息整合,并統一檢索。在我們的實際觀察中可以發現,市場上的信息檢索基本將院校與專業分開,給考生造成不便。
(4)結果顯示有69.7%的考生希望能有一個全新的平臺能夠提供復習參考書目以及復習方式、網課推薦的服務,在掌握了招生信息后,考生更需要有可靠的復習規劃,從而避免盲目復習而帶來時間精力的浪費。
(5)調查顯示56.06%的考生對于一對一在線指導服務抱有期待,有過來人的在整體復習規劃層面的專業指導,又不需要付出考研機構單獨授課的高昂成本,也避免了營銷式的信息推薦干擾考生的判斷,考生對此抱有很大期待。
(6)有近半的考生同樣支持希望能有一個全新的平臺開設校園論壇板塊,讓考同一所學校同一專業,或來自相同學校的志同道合的同學有一個充分交流的平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研友”效應,彼此激勵復習,提供有用信息。
(7)少數樣本反應市面上的軟件忽略了二戰、三戰(指第二次考研、第三次考研的考生)的市場,或者選定院校的范圍過小,僅僅能夠選擇1~3個學校的目標。
(三)就業實習方面
1. 就業與實習信息渠道狹窄,信息不對稱情況嚴重
在我們的樣本當中,有34.69%的人通過手機軟件或訪問公司官網的方式檢索信息,26.53%的人是通過校園講座的方式了解實習就業信息,渠道與信息面都過于狹隘;剩下只有零星的人通過班群通知或部分的教育機構來了解;當然,還存在著26.53%人沒有途徑來了解信息,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十分嚴重。
2. 高質量的就業與實習信息難尋
在就業與實習過程中,大學生們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如有77.55%的學生認為所能獲悉的崗位信息太少,資源匱乏;同時也有67.35%的學生面臨著就業實習信息質量不高,甚至遇到許多虛假信息的問題;還有占比為61.22%的學生認為現存的實習信息檢索平臺具有無法根據個人專業進行檢索的弊端,更希望能夠直接針對自身專業能力生成工作崗位方向。
3. 學生們對就業與實習資訊平臺有著較高的需求與期待
調查結果如下:
(1)在全部的就業實習大學生樣本中,75.51%的大學生希望能有一個全新的平臺能夠針對個人信息實時推薦合適崗位,在對市面上的平臺調查時,我們發現平臺上無法對崗位是否過期,人數是否招滿進行更新,導致很多學生做了無用功。
(2)73.47%的樣本希望可以提供用專業信息檢索崗位的服務,根據分析得出,部分學生雖然對專業及適合崗位有一定了解,但存在著各公司崗位介紹、崗位名稱差異。學生個人對適合崗位了解不夠全面、信息過多不夠精確等各種因素影響,他們希望檢索能夠省去這些麻煩,直接通過專業檢索出能夠從事的職業。
(3)65.31%的同學希望得到有效的個人職業生涯培養指導計劃,有了目標崗位但不知如何培養自己也是市場上的一大痛點。 學生們希望能夠得到有力有效的培養指導,讓自己免去不必要的活動,針對性地發展個人潛能,將自己培養為最合適的人。
(4)相比于通過專業信息檢索,61.22%的人也希望可以提供用公司性質檢索崗位信息的服務。 例如,部分同學希望就職于奢侈品公司,對具體崗位的要求則沒有那么高,這樣的情況就使得通過公司性質檢索信息的需求增加。
(5)調查也表明近一半人希望能夠有就業指導老師一對一的在個人整體職業規劃上的專業咨詢服務。 這樣就能夠免去各種時間成本上的浪費,過來人的經驗能夠給客戶提供最有效的信息咨詢。 同時這種線上的短期指導也避免了市面上教育機構所推出的一對一就業指導課程的昂貴成本,其市場期望也較為突出。
四、 結論與建議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綜合分析,不難看出面對現如今的社會競爭壓力,大部分大學生在考研與就業等過程中遇到了許多與信息資訊相關的問題,其中很嚴重的一點就是學生與其目標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然而面對混亂復雜的互聯網信息,市場上并未能有一個完備的平臺來解決大學生所面臨的各類問題。雖有考研幫和實習僧等一類軟件問世,但其在使用體驗與功能的完整性上還存在著諸多缺點。如在上文調查中大學生在考研與就業實習面對的問題即為市面上現存軟件未解決的問題。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創新創業切入點。市場上迫切需要一個基于大學生各類相關需求應運而生的平臺來解決這些問題,為大學生提供完整且及時更新的各類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助力學生更好地規劃職業生涯。
參考文獻:
[1]李冰仙.從就業難看大學生考研熱的原因:基于職業地位獲得目標的理性選擇視角[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5(5):604-610.
[2]叢康林,李西燦,董超,等.大學生考研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3):139-140.
作者簡介:
邱游芷蕙,江西撫州人,江西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學生;
王恒杰,山西臨汾人,江西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