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高中語文新課標中更重視高中生的素質培養,要求教師要更加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在學生原有基礎之上適當調整教學方式,讓學生能更好地發揮其個人能力,但由于小班教學在我國并不普及,所以為達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的,分層教學的教育方法應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普及開來,讓每個學生可以在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下取得更大的進步。
【關鍵詞】分層教學;高中語文;教學要點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分層教學法早在20世紀就被引入到學校教學中來,但由于當時分層手段較為粗暴,導致學生在心理等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傷害而受到各方面的批評,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發展,分層教學法的不斷完善,分層教學被再次引入到課堂中,國外的分層教學是基于小班化教學而實施的,而分層依據主要是由學生的各項能力綜合評定而來,但由于我國教育情況特殊,基本是大班教學,所以分層教學法在我國有了一個新的發展。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新課標進一步強調了教學必須面向全部學生,同時,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那么,如何對學生實施差異化教學,就成為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一個共同問題,亟待解決。
一、高中語文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雖然高中生在進校初始,就按其中考成績進行了分班,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教師為差距較小的學生安排統一進度的教學,但由于分班成績是一個綜合成績的評定,所以同一班級內學生的語文水平并不一致,尤其在進入高中后,由于各個學生的心理變化較大,在語文學習中所采取的方式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等問題,導致同一班級內的語文成績分化愈加明顯。所以,教師要按照新課標要求來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就要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性格特點、語文水平、文學素養等各個方面的情況,正確地對班級學生進行分層,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課程準備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適合自己情況的教學方法下,更快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最終達到減小班級內學生成績差距的目的。
二、分層教學要點
(一)科學劃分學生層次
分層教學的首要步驟是采取科學的調研方法,合理地將學生分為高等、中等、低等三個層次,比如新生入學時,教師可以先瀏覽班級內學生的語文成績,作為一個初步印象,組織一次自我介紹的活動,初步考查學生表達能力、文字運用水平,然后讓學生提交一份日常課外閱讀的書單及一篇讀后感,確認學生閱讀及寫作能力后,對學生層次進行初步的劃分。
一般來說,可以根據前幾次情況的綜合評定來確定高等、中等、低等三個組別,然后在三大組內選定合適的小組長,再對三個大組進行3~5人的小組劃分,并且每個小組評定一名小組長,方便今后教學活動的安排,每半個學期根據學生情況進行一次調整。為避免損害學生上進心,小組名稱要避免過于明顯的分級詞匯,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討論得出適合的名稱。分層結束后,教師就可以按照學生水平來進行適合學生層次的教學活動安排了。
(二)課程合理分層
首先,教師在進行課程準備時要充分考慮三個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高、中、低三個大組的學生有分層的不同要求,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情況來進行適當的調整。比如課文《雷雨》的備課中,首先需要根據學生層次來確立教學目標,低等學生的教學目標可以確定為掌握戲劇鑒賞的基本方法,了解戲劇構成及戲劇中人物性格;中等學生的教學目標可以確定為進一步掌握戲劇沖突的設置,嘗試賞析戲劇中的各種語言;高等學生的教學目標則為在前兩者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刻分析周樸園思想性格的幾個層次所變現出來的復雜性。然后,教師可以在備課中準備部分發散性問題,比如作者為何要以“雷雨”為題目?來調動學生思考,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的回答,來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對題目有一個符合自己水平的正確理解。
其次,課堂教授過程中,教師要在授課中注意授課過程的分層,由于現有教學環境的限制,國內高中授課無法形成小班教學的授課方式,所以,不同層次的學生集中在同一個課堂中,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既有全面教授的基礎知識,還要有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所設定的相對應的活動,即使是同樣的課堂提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的要求也要各不相同,教師要在點評回答時,根據學生層次不同,有側重點地進行引導,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對課堂知識有一個更為深刻的理解。
比如課文《雷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引入課文,讓學生直觀地理解課文目的,然后教師可以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語言情境,讓學生分組進行練習,體會情境中人物的心情,對低等組可以設置類似的問題,找出第一場戲中“三十年前”出現的次數及這個時間概念是如何表達人物心情的。對中等組,則要求學生在對話練習后繪制出人物關系列表,并對照人物表來進行分析。對高等組則要求學生在明確這部分關系后,進行相關詞語的分析,比如為何提到“洋火”的細節,然后教師對每一個組的問題答案進行匯總評析,讓高等學生的答案來引導中等、低等學生的理解,進一步完善課文教學,拉近學生差距。
再次,課后的練習作業也要進行一定的分層,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定作業內容,仍以《雷雨》為例,低等學生的課后作業可以為收集名家評說;中等生則要求其寫出讀后感;高等級學生則可以在完成學習后進行組隊表演,進一步揣摩人物性格。
(三)考核合理分層
學生在結束學習后要根據自身水平來進行一定練習,教師則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水平來進行合理的考核及評價,盡量讓課后考核難度與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相符合,避免讓成績優秀的學生不斷進行重復練習,導致其對基礎學習產生逆反心理,同時,要避免讓成績不足的學生不斷面對失敗,導致其有心理受挫的感覺,放棄學習。教師要嘗試布置一些創新的題目,讓學生在思考中完成題目。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最終評價時,也要進行適當分層,對低等生給予鼓勵,引導學生在找出自身不足的同時,發現自身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有自信地縮短與其他學生的差距,調動其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其語文核心素養。
三、高中語文分層教學的意義
高中語文分層教學的意義首先在于滿足了高中生語文學習的不同需求,分層教學模式被應用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讓班級中的學生可以準確找到自己的學習需求,消除了以往大班教學中,優等生覺得無聊,學困生覺得聽不懂的問題,有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鞏固基礎知識、創新學習上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讓成績好的學生,眼界更為開闊,成績中等和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不斷進步,縮短與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之間的差距,滿足了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求。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分層教育中,不僅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需求為導向,還要注意分層教學中學生的心理狀態,學習情況的各種變化,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學方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在教學中找到自己的需求,在原有的學習基礎上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冉麗.以學習需要為導向的高中語文分層教學要點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6).
[2]王蓉.淺析如何進行高中語文分層教學[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
[3]陳其松.淺談高中語文分層教學的有效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2).
[4]閆俐冰.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分層教學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5.
[5]張健.淺談高中語文課堂分層教學[J].赤子(上中旬),2015(7).
作者簡介:任少冬,1980年生,男,漢族,江蘇江陰人,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