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


摘要:化學課堂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主陣地。依據核心素養發展要求結合課程內容等確定教學目標,從教學目標出發創設學習情境,由學習情境和學習內容生成學習任務,通過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并運用化學學科特征思維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實施多元有效評價,可有效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關鍵詞: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教學設計
文章編號:1008-0546(2019)12-0026-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12.008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提出:發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要求教師積極開展“素養為本”的課堂教學實踐,主動探索“素養為本”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和策略。鑒于此,初中化學教師也應順應這一趨勢,以便更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初中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下面從“素養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模式的具體運用及模式的實施策略三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素養為本”課堂教學模式
目標、情境、任務、活動、評價是課堂教學的5個基本要素。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根據目標創設真實情境,來引發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根據情境生成教學任務,通過任務引領學科核心素養發展;通過組織具有學科特質的多樣化活動完成學習任務,在活動中體現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把評價融于在教學的全過程中,通過評價激勵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上述五個基本要素功能各異、互相影響、環環相扣,都圍繞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基于以上理念整體架構“素養為本”的課堂教學一般模式(見圖1)。
二、“素養為本”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運用
1.教學設計(見表1)
2.設計思路(見圖2)
3.板塊設計
【板塊1】感受中和反應的發生。
【板塊2】感受中和反應的實質。
【板塊3】感受中和反應的應用。
板塊之間的邏輯關系見圖3。【板塊1】對應的核心素養是“宏觀辨識”,【板塊2】對應的核心素養是“微觀探析”,【板塊3】以解釋含A1(OH)3的藥物可以治療胃酸過多為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運用中和反應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對應的核心素養是“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從板塊遞進關系來看,從宏觀現象進入到微觀本質,體現了化學的學科邏輯,板塊1、2、3中都有相應的符號表征,充分體現了化學學科特有的“宏觀一微觀一符號”三重表征的思維方式。
三、“素養為本”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1.化學課堂教學目標應依據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征、初中化學課程目標、初中化學課程內容,考慮學生的經驗基礎,對一節課的結構、任務和活動進行整體設計的基礎上加以制定。
特別要注意知識、能力與素養目標的整合,關鍵在于通過化學知識的建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案例中的3個目標,分別是在“探究酸堿能否反應”“中和反應的本質”“中和反應的運用”等相關知識的建構過程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學科核心素養。
2.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真實、新穎且有價值,盡可能聯系當地的社會實際和貼近學生的生活。真實的問題情境是生活世界與化學世界、文字符號與化學事實、核心知識與學科思維的有效鏈接。案例中“分別品嘗蘸醋前后的皮蛋”“實驗探究酸堿能否反應”“含Al(OH),的藥物可以治療胃酸過多”等情境,很好地體現了上述特點,為培養和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提供了重要平臺。
3.基于教學目標和學生認知基礎和需求,把化學學習內容設計為具體的化學學習任務(問題或問題鏈)。尤其要注意依據探究的核心要素和探究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對核心任務(問題)進行合理分解,設計子任務(或子問題);注重問題的驅動性,問題關聯體現知識內容的內在邏輯和探究活動的思維架構。
學習內容一般比較抽象,學習任務則較為具體,具體的任務比抽象的內容更易于操作;相同的知識內容可以設計為不同的學習任務,正是課堂教學豐富多彩的一個重要方面;也為教師實現教學的多樣與創新,更好地培養和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舞臺。案例中針對本節課“中和反應的發生”“中和反應的本質”“中和反應的運用”等學習內容,設計了4項學習任務,有些學習任務又由多個層層遞進的問題組成,這樣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和驅動學生的思考,在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問題)中建構相關知識,發展學科核心素養。
4.開展具有學科特質的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求知不是靜坐、死記、硬背的被動接受過程,而是實踐、體驗、感悟的主動建構,離開了個體的體悟,知識就無法轉化為素養。學習活動要多樣化,可以采用教材或學習資料閱讀、質疑、交流討論、實驗探究、學習成果展示等形式,圍繞某個問題的探究、某項任務的完成來設計、組織。特別要注重設計與組織兩類活動,即實驗類活動和科學思維活動。通過組織、引導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活動去解決相關問題,一定會有效地發展學科核心素養。
5.實施評價一定要圍繞核心概念、學科思想與觀念、學科思維方式的建構、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來進行學習評價,同時要關注學習任務完成過程中的活動表現進行評價,使學習評價與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設計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
案例中每一個學習目標都有相對應的學習評價,圍繞“中和反應的定義(化學核心概念一化學反應分類)”“中和反應的微觀實質及實際應用(化學學科思想與觀念一微粒觀、價值觀)”“判斷鹽酸與氫氧化鈉是否反應(學科思維方式一證據與推理)”“判斷無明顯變化的化學反應發生的一般模型(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一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等內容的建構來進行學習評價。同時也對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的活動表現進行評價,如積極思考的意識、表達交流的能力、實驗操作與解釋結果的技能、與同伴合作的能力等。
“素養為本”的化學課堂教學,對初中教師來說更是一個新的、富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讓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尋求培養和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提出有效方法和策略,為學生未來更大的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