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體驗式學習在國內外的理論基礎,然后分析當前高職英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現實情況,通過對體驗式學習和傳統學習模式的對比,指出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更符合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從而改善學習理念,明確學習目標,最終有效提升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體驗式英語學習;英語自主學習能力;高職學生;學習情景
【作者簡介】沈劍(1976-),男,陜西漢中人,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英語語言與文化、二語習得與高職英語教學等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教改重點課題“體驗式教學模式在我院高職英語分層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JG1801]階段性成果。
一、國內外體驗式學習的理論背景
1.國外體驗式學習的理論背景。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又稱“發現式學習”“經驗式學習”“行動學習”或“互動學習”,先由學員自愿參加一連串活動,然后分析他們所經歷的體驗,使他們從中獲得一些知識和領悟,并且將這些知識和領悟應用于日常生活及工作中。20世紀80年代,杜威最早主張學習者應該在“干中學”,而后期分別有斯金納的“刺激—反應”理論、桑代克的“嘗試—糾錯”理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皮亞杰的“認知結構理論”等等,這些都是體驗式學習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體理論。
2.國內體驗式學習的理論淵源。《荀子·儒效》中曾經明確提到“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的體驗學習思想。在我國民國時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則歸納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具體的體驗學習思想。進入21世紀以來,許多教育學者強調從學生的興趣、生活經驗等方面入手,提倡學生應該體驗、參與任務型教學活動、增加學生小組合作與交流,最終提高學生的語言實用技能。
二、高職院校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分析
1.高職學生學情分析。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生源日趨多元化,大部分高職院校的生源由高中生源,中職類生源和定向生源等三個主要類別構成。其中,高中生源、中職類學生、定向招生這三類生源大多沿襲傳統的課堂模式,教師講授較多,學生自主學習內容較少,自主學習意識不足,能力孱弱。
2.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分析。首先,大部分學生語言基礎較差。他們英語學習的基礎詞匯、聽力、語法知識、閱讀和寫作等能力都與高職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有較大差距。據調查,大部分高職學院的中職類學生的詞匯數量大部分都在800上下,高中類的學生的詞匯量在1000左右。大部分學生對基本音標知識和發音缺乏了解和練習,從未聽過任何英語類的聽力素材,主動完成聽力練習。這些基礎上的差距導致許多學生面對高職學習時覺得困難重重,很難進行主動學習。其次,自主學習意識薄弱。許多學生在完成課堂學習,配合老師回答問題,參與課堂其他活動等方面表現出能力不足,無法完成課堂的英語交流、課后的翻譯練習。
三、體驗式學習與傳統講授模式的對比
1.學習模式不同。體驗式學習在學習模式上更強調學生從實際交流與應用的角度去掌握語言中最新鮮和最活躍的學習內容。同時,他們在學習之后需要把學習的成果通過小組匯報、小組短劇、role play等形式與其他學習者進行分享、協作和交流,從而極大的推動后續學習的熱情,改進學習策略和方法,是一種以群體體驗為基礎推動個體學習者學習效能的模式。而傳統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中心,通過教師的教學設計去引導學生,學生只需專心聽講,認真記筆記和完成作業或者練習即可。這種學習模式比較單一,學生的學習動力來自書面測試中的分數,是一種以個體學習行動為基礎的內化學習過程和模式。
2.學習主體不同。體驗式學習以學生為中心,傳統學習以教師為中心。要使學習有效,學習的主體必須是學生而非教師。正如伽利略所說:“你無法教別人任何東西,你只能幫助別人發現一些東西”。體驗式學習把學習者推到學習過程中的中心舞臺,使他們必須在學習過程中提前做好教師安排好的學習活動或內容,對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良好的培養作用。學生參與形式的多樣性、豐富性和創新性會激發他們主動理解并消化學習內容,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提現語言學習“學以致用”的實際作用。傳統學習模式中,學生需要服從或配合教師完成教學內容,處在學習過程中的被動地位,參與形式有限,方式比較單一,學習熱情受到限制,學習效率較低。
3.學習內容載體不同。體驗式學習強調在學習中解決工作或生活中問題,在學習過程中重在以口語或聽力的語言輸出訓練和運用為主,完成預設的課堂內外的教學任務,學習過程主要通過小組的協作,完成所給任務,強調對聽說技能、職場交流、英美文化習俗等實用內容的運用。傳統的學習內容則以書面信息為主要載體,形式比較單一,以語法知識、詞匯等內容為主。
4.評價標準不同。體驗式學習以不同形式的情境和任務需求為學習環境,從而使學生進入語言運用的實際環境中,有效解決語言運用的實際問題或需求。其評價標準以“任務導向”為主,有助于學生快速與職場工作和崗位需要銜接。而傳統學習以書面測試為主要模式,重在對學生知識學習與理解,無法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四、體驗式學習在高職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的可行性分析
1.信息化教學的快速發展,為學習者主動參與體驗式學習活動創造有利條件。由于網絡技術與教學新模式的深度融合,“互聯網+教育”成為培養學生利用網絡提高自主學習的新契機。當前各省都在推動網絡資源庫與在線課程的建設,學生可以通過學校的在線開放課程和資源庫內容進行深度學習與自我測試,學習內容情景化,學習過程自主化,學習方式多元化。其中,“雨課堂”是其中深受廣大師生喜歡的教學平臺,雨課堂充分使用PowerPoint和微信,使課外預習與課堂教學間完美融合,課堂互動效果良好。教師通過手機將學習視頻、學習內容、課后測試等課件推送給學生,從而形成及時溝通;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與老師進行彈幕互動,從而提高交流的及時性與效果。
2.職業英語能力培養需求,需要學生持續提高自己語言綜合運用技能。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以基礎英語教學為主,內容上過度注重英語知識的基礎性,學習過程過于依賴教師的引導與講解,學習效果的評價過于看重書面測試的終結性數據。這樣的教學模式落后于我國社會和教育發展的現實,無視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自主尋求學習內容與興趣的主動性,也忽略了企業與行業對全球化背景下學生職場英語應用能力的需求。大量研究發現,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英語學習無法滿足未來工作中的實際工作需求,學生無法運用英語口語進行口頭交流,也無法看懂英文技術類說明書,在書面寫作方面也存在較多困難。這就充分說明,當前的高職英語教學的方向和模式存在較多問題。其中,課程設置中如何把學生的英語職業需求與公共英語教學進行銜接成為各個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
3.分層教學改革為高起點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形成制度保障。由于高職生源的多元化趨勢,借助于分層教學改革,提出對高起點學生更高的學習目標,運用體驗式學習模式激發其對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當前的高職英語教學質量評價指標應該轉變到與職場需求相結合,如提高此類學生參加高等學校應用英語能力等級考試(口試)為主,部分對英語要求較高的專業,如旅游、國貿等應該提高與國際“導游證”或外貿“單證員”考試的銜接。這些目標都應該通過“體驗式”學習,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內容的積極性,解決課堂任務中所對應未來工作崗位的實際問題,從而適應未來職場工作的需求。
4.推行“微創新”型體驗式英語課堂,以任務引導課堂小組學習。鼓勵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把傳統教學任務中的詞匯學習、聽力練習、口語練習、翻譯與寫作等學習內容設置成不同的學習任務模塊,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完成相應的任務,并通過課堂內匯報、短劇表演、辯論、比賽等形式展開,從而增加學生對英語在口語聽說、書面寫作與翻譯、職場情境模擬、英美文化禮儀等方面的實際應用能力,最終推動他們進一步學習英語的熱情和效率。
五、結論
高職英語體驗式學習模式有益于提升高職英語教學整體質量,對高職學生未來適應職業需求,提升職業發展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同時,快速發展的信息化教學將推動體驗式學習的廣泛應用,有利于樹立高職英語教學的新形象,從而取得教育質量的新突破。高職院校應該在未來的課程建設中,加強專業英語與基礎英語銜接力度,提高以職業為導向的體驗式學習方式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的比例,重視師資隊伍的培訓,強化過程型學習對學習質量的作用,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郭佳,李光霞.從傳輸式教學到體驗式教學[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24-128.
[2]戴日新,彭宣紅.一種創新英語教學方法—高職體驗式英語教學實驗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163-164.
[3]戴日新,彭宣紅.高職英語體驗式教學模式的理念與實施[J].職教論壇,2012(35):44-47.
[4]張云勤.高職英語體驗式教學應用探討[J].長春教學學院學報,2014(30):133-134.
[5]宋娟.高職英語體驗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4(33):15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