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懷義
【關鍵詞】 語文教學;創新能力;氛圍;空間;自主;學法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081—01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僅能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不斷自我完善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發展的主觀能動性。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中,要使創新能力的訓練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努力做到:
一、創新素質與雙基教學相結合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創新素質的提高和基礎知識與經驗的積累。要想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教師要注重教學目標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導向功能,既要有認識目標,更要有創新精神,創造性思維,創造能力。在字詞教學中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聯系上下文以自學為主;閱讀教學中精心設計一些閱讀理解性問題,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作文教學重視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除此之外,還要結合基礎。基礎是人們學習專業知識,掌握技能技巧的支撐點,是人類文化積淀的基石和起點,提高創新素質和加強雙基教學是創新和繼承的關系,創新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繼承有助于提高創新素質。
二、 積極營造寬松氛圍
只有在民主、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學習才會熱情高漲,學習的積極性才會更高。因此,創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自由參與的教學情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重要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一位學生,積極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創造各種機會,誘發學生的主動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師要堅決摒棄過去一講到底的“滿堂灌”,一問到底的“滿堂問”,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放手讓學生去做,不要追求單一的“標準答案”,要讓學生享有廣闊的思考空間。
三、 努力拓展創新空間
要拓展創新空間,教師就要有創新的思維方式,特別是要有創新性的處理教材的方法,不能寸步不離教材,把課堂統得過死。因此,要真正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就必須在激發創新興趣的基礎上開放教學內容,拓展新的空間,引導學生解決教材中那些具有創新性的問題,追本溯源,了解作者獨特的思維過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還應該啟發學生多方面思考來尋求正確結論,引導學生自主加工信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大膽創新,標新立異。鼓勵學生發表與別人不同的見解,敢于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形成新的思想,樹立新的觀點。
四、 培養自主創新能力
我國的基礎教育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不夠,實行“填鴨式”教學,使許多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減弱,學習方法機械、呆板,主要依靠死記硬背完成學業。但有知識不等于有能力,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表現出競爭能力差,知識面窄、技能單一,缺乏創新的激情和創新的能力。因此,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學校教育乃至終身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學生只要掌握了自主創新能力,才具備了最主要、最基本的素質和能力。
五、 注重加強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區別于傳統的學科教學,它更傾向于教學生如何學習一門課程。學法指導和創新學習是教與學的關系,加強學法指導是強調教學中給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生負擔。那么,如何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呢?
1.教師要開闊視野,轉變觀念,豐富知識,為開展學法指導打下良好的基礎。創新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所以教師應更新觀念,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人才觀、質量觀、教學觀和學生觀,在教學中重視從學生的角度,從學習心理的角度來研究和采用教法,主動參加學習科學理論和學法指導方面的培訓,時刻注重去研究學法,總結創新學習方法指導的一般規律。
2.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學法指導。教師備課要備學法,上課要用學法,輔導要教學法,小結要講學法,使學法指導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必須把創新學法指導列入學科教學常抓不懈。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