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孝武
【關鍵詞】 語文教學;自主;合作;探究;問題;運用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116—01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且還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傳統的被動學習方法不同,自主、合作、探究更加強調的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而教師僅僅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合作學習,能夠明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自主、合作、探究方法的運用存在的問題
1. 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基本上只是流于形式,實效性不高。新時代的教育要求教師要讓學生多讀、多寫、多講,但是教師在實行的過程中就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討論、表演、朗讀的形式上,雖然從表面上來看整體的課堂氛圍比較活躍,但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因此,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融合等,讓學生能夠發揮自身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鍛煉。
2.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并不能與教師引導相結合。自主、合作、探究主要強調的是學生的課堂主體以及教師的引導,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過于放任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時間過多學生就會討論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主題。再加上教師通常在備課時就已經設計好了各種問題,也不管學生在課后有沒有預習,一上課就找學生回答問題,最終只會使得教師并不能處理好自主學習以及教師引導兩者之間的關系。可見,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只有做好引導工作,學生的自主學習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3. 教師只重視結果忽略了過程與方法。當前,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對于學生學習的過程基本上不重視,假若教師教學過程中提出的目標不明確、針對性不強,就會讓學生做無用功,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重視學生結果的同時應更加重視如何獲得學習方法以及體驗情感的態度。
二、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1. 重視課前預習,加強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效率比較低,且教師教學效率比較低的原因就是沒有重視課前預習。一般來說,學生在課前沒有主動進行預習就會占用課堂上的時間來預習,這些本該在課前解決的問題占用到課堂時間,無形之中就會影響整體的教學效果。預習是每個學科學習的重要一步,尤其是語文學科的學習,這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一步。因此,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就應該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花費最少的時間找到學習內容的重點以及難點,并且明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存在的疑惑,并在課堂上與教師以及同學交流,這樣就有利于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找到側重點,從而更加有針對性的學習。
2. 運用課堂疑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疑問是不可避免的。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設置疑問的方法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大膽質疑。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分小組學習探究合作,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比如,在教授《桃花源記》這節課的內容時,學生對于漁人是怎樣發現桃花源的?為什么會“甚異之”?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相關的內容并不了解,因此,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一問題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仔細分析文章,并且發揮自己的想象,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可以清楚地明白漁人發現桃花林是偶然,而桃花林之廣之深是他之前未曾見過的,因此文中也曾提到“漁人甚異之。”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等特點,開篇就渲染了一種神秘的色彩,為下文寫漁人進訪桃花源做好鋪墊。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收獲到了成功的喜悅,自然而然地就培養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興趣。
3. 運用任務型教學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任務型教學法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學生布置相應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中掌握知識。這一教學法還要求教師結合學生之前學過的知識以及將來要學的知識進行準備,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還應該將這些教學法建立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比如,在教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給小組布置任務:第一,從標題分析寫作內容及順序。第二,找出兩段生活的過渡段,劃分結構。第三,朗讀第二段,劃出能準確表達事物特點的詞語并分析等等。通過給學生布置這些任務,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機會,從而提升學生能力。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