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貴仲
摘要: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其次是擴展學生思維面,建立民主的教學觀。最后要留給學生創新空間,并建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關鍵詞:創新意識;教學觀;創新空間;學生觀。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課堂教學及素質教育的實施,將創新意識的培養推向了新的高度。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便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一片沃土。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營造創新氛圍,激發創新興趣
學生大部份時間要在學校里渡過,校園中自然環境和心理環境的創造性氛圍將對學生創新精神和意識的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是感染力和可塑性極強的群體,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環境和設施,精心設計出富有創新意識的空間。在校園顯要位置上懸掛古今中外名人的畫像、名言,設計布置具有象征意義和極富啟發力的建筑,開辟陳列室,展出師生的杰出作品,成立各科興趣小組,并開展活動。這樣讓學生隨時隨地生活在一個極富創造氣息的校園中,從而誘發出創新的熱情和興趣.為創新能力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創新的靈感隨時流光溢彩。
校園無小事、處處皆育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用環境、用學生自己創造的周圍環境,用豐富集體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學校教育旨在創造一種合作的氛圍?和環境,而這種氛圍和環境是激發學生創新激情,培養創造力重要的外在條件,這對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形成創新能力,至少有三方面的益處:
1.有利于消除“恐懼感”,確保學生心理安全和自由
回顧自己的讀書經歷都能體會到,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過害怕老師、害怕家長的心理體驗。尤其是那些智商較高、而又不安分、言行往往表現為獨特而“出格”的學生。由于不符合教師要求,而常常受訓。而這種創新意識氛圍形成后、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消除恐懼感,可以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對其所在的學習環境感到輕松、快樂和自豪。
2.有利于學會給與和寬容
和諧的氛圍和環境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形成創新的內驅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想象“一個不允許胡思亂想的地方,一個只認標準答案的地方,一個不允許犯錯,不允許有出格行為”的地方,肯定不會培養出具有創造力的人才,在教學中更應注意寬容,不要輕易對學生說“不”判“錯?”要充分尊重學生個性,把學生引向知識的更高境界。
3.有利于形成平等的人際關系。在學校教育中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充分體現平等,它不僅體現在人格上,而且包含思想意識、情感理念、行為方式的相互尊重。教師對學生持以尊重和認可的態度,可以使學生得到足夠的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
二、擴展學生思維面,建立民主的教學觀
學生有了創新的內驅力和外部環境后,還得具備創新本領。培養學生創新本領的基本途徑是拓展其思維面。學生思維面廣,就不會束縛在一個“點”上,而可以在更寬更廣的思維空間里選擇更合理的學習方法,現代發散思維、頓悟思維、形象思維的訓練,可以形成有效的民主氛圍。在這種氛圍里,學生沒有心理壓力,錯了不要緊,下次再來,創造的火花才能閃現。教師在培養創新意識的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有民主合作的意識,把學生看作與自己人格平等的朋友和教學話動的合作者。承認他們的主體性,尊重他們的人格、情感,形成民主、和諧、融治的師生關系。相信“天生其人必有材,天生其材必有用”,實現教學相長的互動過程。
三、留給學生創新空間,建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學生創新意識是指有積極探索新知識的進取傾向和興趣。以及掌握必要的探索方法,并不是說非得有什么創造和發明。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的新發現,實際上可能是社會早以存在和掌握的知識,施教中要認識并遵循這個規律,不要譏笑、否定。讓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真正成為自己發展的主人。雖然學生都處于不成熟,不完善的時期,但是我們要認識到他們是發展中的人。這種潛能如果被開發,就會走向成才的彼岸,老教育家陶行知語重心長地告誠教師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愛迪生”。因此教育者在執教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以發展為出發點,充分地參與質疑,積極思維,勇于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