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霞
【關鍵詞】 數學教學;計算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179—01
計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計算教學更是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可見計算教學的重要性。但小學生計算的準確率常常受到學習興趣、態度、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在做計算題時,學生普遍存在粗心的毛病,有的抄錯題,有的看錯運算符號,有的不認真計算或不進行驗算,導致錯誤出現。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計算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計算,進而獲取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至關重要。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呢?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時列舉一些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者給學生講述他們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學生的思維。同時還可以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除此之外,還要講究訓練的形式,盡量體現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進行訓練,或者采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方式。實踐證明,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二、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顯然,與文字題相比較,計算題枯燥乏味,學生不感興趣,也沒有學習熱情。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至關重要。筆者認為,采取形式多樣的訓練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如,積極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進行闖關游戲、分小組進行競賽等等。
如,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計算量比較大,計算側面積需要乘以3.14,計算底面積也需要乘以3.14,最后還需把兩個底面積和側面積加起來。在這個復雜的過程中,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計算錯誤。因此,計算時必須注意力集中,具有較高的學習熱情。為了實現這一點,筆者鼓勵學生分小組競賽。對算得又快、準確率又高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比如,一人一個橡皮擦等等。實踐證明,在這樣的激勵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積極主動地進行計算,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加強學生的口算訓練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口算不僅需要正確,而且還需要速度。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訓練就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訓練實現的。 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每天堅持練習。筆者是這樣做的: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利用課前五分鐘每天進行10道口算題。當然,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讓學生搶答,有時讓一個組的學生 “開火車”,有時讓學生寫在練習本上,再集體訂正答案。每隔2周進行一次小結,對特別優秀的學生進行表揚、獎勵。這樣,通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計算的正確率。
四、強化學生的簡算能力
簡便運算教學是計算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要求學生能夠合理、靈活地運用所學的運算定律、運算性質對原有的算式進行全等變形,從而達到能直接口算的目的。簡便運算的正確運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題速度,另一方面還能夠讓題目變得簡單,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這就需要學生對基本的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要掌握清楚,尤其注意其適用范圍。如,乘法有分配律,但除法沒有。
五、注重學生計算習慣的養成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因此,平常練習就要嚴格要求,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細心書寫、自覺檢查和有錯必糾的習慣。檢查的方法有多種,如按步驟逐步檢查;用加法驗算減法,用乘法驗算除法;還可以代入原題驗算,看是否符合實際;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來驗算。及時進行改錯訓練,教師要針對學生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講解,之后讓學生在改錯本上改錯,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粗心的毛病。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會見到成效。課堂中,教師要努力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知識的天地。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