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湄
摘 要:近年來,集團公司干部人事改革步伐較快,我礦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在制度創新、培養教育、選拔使用等方面呈現出與企業發展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本次調研目的旨在客觀分析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解決的途徑,持續優化管理機制,努力培養一支適應新形勢要求的高素質后備干部隊伍。
關鍵詞:科級后備;創新;隊伍建設
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是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重要措施,也是干部隊伍建設的一項基礎工作,更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礦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有關精神,規范程序,積極探索,切實加強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為全礦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一、科級后備干部隊伍現狀
(一)開展調研
筆者對所在單位科級后備干部基本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采取座談會和問卷調查兩種形式進行,較為客觀真實掌握了基本情況。座談會由部分黨總支書記、科級干部及后備干部組成,共發放問卷50份,收回問卷50份,問卷采取無記名方式,參與問卷調查的50人中有科級干部10人、隊級干部29人、其他一般干部11人。
(二)科級后備干部隊伍主要特點
1.規章制度比較健全
近年來,根據集團公司文件要求,我們持續完善科級后備干部管理辦法,注重及時把上級新精神、新要求固化成制度。通過不斷完善規章制度,結合我礦工作實際,對后備干部資格條件、選拔程度、培養教育等環節都進行了修訂,使得整個后備干部選拔工作進一步規范化、科學化。從問卷調查來看,干部職工對后備干部建設的總體評價較為滿意,基本滿意度以上達到98%。
2.隊伍結構持續優化
通過設置年齡、學歷、職稱等一些“硬指標”,讓一大批優秀的年輕干部在排資格、論資力的阻隔中能夠脫穎而出,初步形成了老、中、青相結合的干部隊伍,結構趨于合理。2019年,全礦共有科級后備干部70人,其中正科級后備干部18名,副科級后備干部52人。從年齡看,35歲及以下27人,占38.6%,36歲至40歲27人,占38.6%;41歲至45歲16人,占22.8%;從學歷看,第一學歷為本科及以上,28人,占40%,后續本科學歷42人,占60%;從職稱看,高級職稱2人,占2.8%,中級職稱43人,占61.4%,初級職稱25人,占35.8%;從專業系統看,生產系統52人,占74.3%,政工系統11人,占15.7%,經會統系統7人,占10.0%。
3.隊伍整體素質比較高
一是學習能力比較強,由于學歷、職稱等一些“硬指標”的設置,使得后備干部人員具有了較為扎實的文化基礎,對于新事物、新知識樂于接受、樂于學習、樂于嘗試運用到工作實踐中;二是工作業績進步明顯,后備干部相較于其余一般管理人員,工作能力突出,工作主動性更強,在各自崗位上已經成長為業務骨干,能獨自承擔一定工作量;三是自我要求比較嚴,在工作和生活中,注重在思想、學習、作風、工作等各個方面嚴格要求,積極發揮正能量。從問卷調查來看,干部職工對后備干部的日常表現認可度比較高,優秀、良好率達到94%。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創新機制前瞻性不夠
近年來,集團公司人事改革發展步伐較快,新形勢下干部工作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針對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思考不夠,在制度的建設上沒有及時跟進,現有規定與當前工作結合不夠緊密,在具體執行中靈活性和科學性遠遠不足,造成后備干部隊伍建設還無法適應我礦發展需求。現行管理辦法在宏觀管理上有重選拔、輕培養管理使用的傾向,在平時的培養教育上部門職責不明確、相互配合較少,加之礦上沒有對這項工作做硬性要求,基層各部門對此項工作也不重視,沒有對后備干部采取針對性和有效性措施進行培養。
(二)培養載體拓展不多
從日常工作和座談會可以感受到,當前的后備干部進入后備干部序列后,有著強烈的自豪感和歸屬感,工作中愛思考、喜表現,想在工作中有一番作為,以進一步引起領導和組織上的注意與重視。但是我礦培訓方式比較單一,主要依賴于各基層單位加強后備干部的實踐鍛煉,輪崗、掛職、交流、政治素質提升等具體工作措施還不多,影響了后備干部快速增長才干、走向成熟的步伐。從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干部職工對產生后備干部人選的方式還是有一些不同看法,認為通過民主推薦產生的占48%,通過干部日常表現產生的占24%,通過領導班子研究產生的占28%。
(三)備用結合還不夠緊密
近幾年隨著機構改革步伐的加快,領導職數不斷削減,客觀上造成了后備干部“備而不用”的現象,一部分后備干部由于干部職數、任職條件、年齡、學歷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多年一直是備而不用或者失去了后備資格;并且在后備干部選拔使用上渠道比較單一,創新力度不夠大,極大地打擊了一部分后備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從問卷調查來看,新提拔科級干部應從后備干部中選擇的占34%,應公開招聘的占48%。
三、加強和改進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一)拓寬選人視野,建立后備人才庫
一是創新選拔方式,為積極適應集團公司干部人事改革的新需要,必須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大力改進后備干部產生的辦法,要按照全礦干部隊伍建設的總體目標要求,打破地域、部門界限,采取民主推薦、組織推薦、群眾推薦、專業組織推薦等多種方式,確保把基層優秀高校生、骨干人才等選拔到后備干部隊伍,保證后備干部人才隊伍數量充足、質量過硬。二是明確選拔目標,嚴把“入口”關,初步明確選拔目標,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原則,按數量比例、專業結構、年齡層次合理選拔,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干部選拔到后備干部隊伍中來。三是優化后備干部隊伍結構,在堅持正科級按照1:2確定后備干部數量,副科級按照1:1確定后備干部數量的基礎上,按系統需求實行總量控制,注重從礦在聘的高校生隊干、高校生技術員、隊級后備人才、入選集團公司“111”工程人才庫等人員中選拔,保證不同類型干部都要有一定的數量。
(二)拓寬培養載體,加強能力建設
一是轉變成才理念,要通過培訓逐步樹立后備干部正確成才理念,讓后備干部從思想上真正認同,成才并不是只有提拔為科級干部這個唯一途徑,到基層成為優秀隊級干部或者成長為行家里手、模范榜樣、發表重要論文專著、取得重大專利、創新工作方式方法等,都應該是成才的途徑。各級黨組織應結合實際,鼓勵后備干部通過多渠道成才,并給予比較豐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二是加強教育培訓陣地建設,打造論壇式培訓,建立定期學習交流制度,以專業教師、領導干部為主進行教學,以后備干部主題演講為主進行交流互動,注重形成理論成果,全面提高綜合素質。三是強化實踐鍛煉,要采取機關和基層單位、機關門和機關部門、基層單位和基層單位之間的互相交流,促使后備干部增長工作閱歷、拓寬眼界、提升綜合素質,為下一步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健全用人機制,抓好備用結合
抓好“備用結合”這個“牛鼻子”,是做好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的核心,“備用結合”工作搞好了,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后備干部隊伍的內在活力,不斷培養優秀后備干部人才。一是完善制度明確目標,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要把后備干部作為重要來源,后備干部是民主推薦出來的,具有較好的群眾基礎和較強的綜合素質,可以成為重要的考察對象。二是完善制度明確條件,對于后備干部須明確逐步成長的條件,對于成熟的后備干部,應適時進入基層領導班子或者重要領導干部崗位進行鍛煉,大力克服后備干部“備而不用”的問題。三要完善制度明確備用結合,在提拔科級干部補充缺員問題時,應綜合評估基層領導班子結構,充分考慮學歷、年齡、專業等方面,優先從后備干部中選拔,有力激發后備干部工作積極性,保證后備干部隊伍永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