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超 孫麗艷
摘 要:精準扶貧背景下,鄉村地區的發展情況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熱門話題。一些貧困地區具有一定的文化資源和物質資源等,可以挖掘當地資源的內在價值,采取發展鄉村旅游的方式幫助群眾脫貧致富。促進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的融合,既能促進貧困地區的發展,還能完善基礎設施的優化建設,使貧困地區具備“造血”的功能。
關鍵詞:鄉村旅游;精準扶貧;融合發展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0-0077-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590 ? ? ? ?文獻標志碼:A
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農村大量勞動力涌入城市,導致農村人口銳減,村寨社區呈現沒落的發展趨勢。民間活力逐漸被削弱,人力、物力資源不斷減少,使貧困地區更加貧困。貧困不單是制約農村地區發展的難題,也是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因此,為了促進貧困地區的發展,應促進精準扶貧與鄉村旅游的有效融合,合理利用貧困地區的當地資源,因地制宜,精準扶貧,推動貧困地區的經濟迅速發展。
1 ?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融合發展面臨的難題
1.1 ?無法精準識別扶貧對象
在開展鄉村扶貧工作中,一些部門往往以經濟收益作為衡量標準,簡單核對貧困人口的申請與扶貧標準,調查渠道較少且缺少科學判斷,無法對貧困進行精準識別,導致“扶假貧”的情況出現,嚴重影響扶貧工作的順利開展,無法幫助真正的貧困人群。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的有效融合,應嚴格遵循精準識別、精準管理、精準幫扶、精準考核的原則。積極落實精準扶貧政策,完善精準扶貧計劃方案的執行,全面普查貧困地區的旅游資源,建立扶貧村落、扶貧重點名錄等[1]。
1.2 ?貧困人口不懂旅游經營知識
貧困地區的經濟水平相對落后,教育普及存在一定問題。大多數農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覺悟不高,缺少專業技能,存在“等、靠、要”等消極思想,缺少主觀意識與勞動熱情,難以真正參與到旅游扶貧工作中。在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融合中,合理引導貧困對象的價值導向,培養貧困人口的專業技能,實現智慧幫扶,使貧困人口參與到鄉村旅游產業中,化被動狀態為主動參與,進而成為鄉村旅游的受益者[2]。
1.3 ?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融合缺少規劃
一些貧困地區開展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融合工作時,當地部門為了完成精準扶貧任務,存在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在缺少市場調查與合理規劃的情況下,便開始對鄉村牧場、魚塘、農田、果園等進行盲目地肆意開發,導致鄉村旅游市場定位不科學,旅游布局不規范,開發適用性較低,嚴重浪費鄉村資源,無法創造資源的價值。這種盲目開發缺少鄉村本土化特征,削弱了旅游價值,甚至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
1.4 ?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融合市場缺乏有序管理
現階段,一些地區在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融合中,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導致鄉村旅游市場存在無序競爭和不良開發等問題,嚴重浪費鄉村資源。投入過高卻無法保證產能,嚴重損害了社會公平性,脫離了旅游扶貧的建設初衷。扶貧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煩瑣性,相關部門應合理規范旅游扶貧的相關計劃,完善旅游扶貧的制度體系,促進旅游扶貧的發展[3]。
2 ?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融合發展的有效策略
2.1 ?引導鄉村勞動力積極參與旅游經營項目
在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的融合項目中,鄉村勞動力應積極參與到旅游經營項目中,促進鄉村旅游的開發與建設。鄉村旅游的開發項目涉及各種復雜或簡單的工作,為鄉村勞動力提供了一定的就業渠道與增收路徑。鄉村勞動力應按照自身情況,在鄉村旅游項目中找到合適的位置,發揮自身價值。過去的鄉村旅游開發工作,通常以旅游開發公司為主導,對農村土地進行租借開發,收入的旅游收益歸旅游開發公司所有。從長遠角度思考,這種方式浪費了村民的土地資源,破壞了生態環境,貧困人口極有可能面臨著返貧危機。故此,在開發鄉村旅游時,應由政府或村民集體合作,既要解決就業問題,提高農民收入,還要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的長遠發展。
2.2 ?以扶智促進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的融合
精準扶貧與傳統扶貧的不同在于改“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傳統扶貧主要采取“授人以魚”的模式,而精準扶貧則要遵循“授人以漁”的原則。現階段,貧困地區的人口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經營模式落后、競爭力差的難題。為了轉變這一局面,當地部門應積極“扶智”,加強貧困人員的專業技能訓練,使貧困人口掌握先進的旅游經營知識,提升貧困人口的文化素養與服務水平,進而實現以智慧幫扶促進精準扶貧。旅游市場發展變化快,為了滿足游客與市場的基本需求,鄉村旅游應培養一批創新型的旅游經營人才,例如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等,以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2.3 ?滿足旅游供給側改革,實現精準扶貧
近年來,當提到鄉村旅游時,人們往往能夠聯想到“河里捉魚、上山摘果、鄉下吃飯”等農家樂模式。旅游模式同質化且旅游產品千篇一律,缺少創意與特色,無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導致鄉村旅游難以滿足不同游客的多元化需求,難以刺激旅游消費。因此,在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中,應結合旅游供給側改革,開發特色民宿、綠色鄉村、休閑農家樂、親子訓練營等多元化旅游格局,滿足鄉村旅游市場的要求,打造精品品牌,促進鄉村旅游的長遠發展。
2.4 ?以鄉村文化促進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的融合
借助鄉村文化促進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的融合,主要是幫助貧困人口脫貧。借助于國家精準扶貧策略,將傳統鄉村文化與旅游開發有效結合,挖掘鄉村旅游的文化價值,完善文化旅游生態系統,加強美麗農村的優化建設,使貧困地區實現脫貧致富。在此過程中,鄉村旅游可以呼吁更多人回歸自然,感受原汁原味的鄉土文化,體會原始的生產方式,進而挖掘鄉村的文化內涵,既有助于保護貧困鄉村的村容村貌,還有助于促進鄉村旅游的開發。
3 ?結束語
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的融合作為開發貧困地區的重要渠道,不僅為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還充分發揮了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因此,在開展精準扶貧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應全面了解鄉村的當地發展情況,挖掘當地資源的內在價值,利用文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豐富旅游景點,吸引外來游客,激發鄉村發展的內在活力,促進鄉村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幫助貧困地區人們實現脫貧致富。
參考文獻:
[1]陳瑾.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創新路徑:江西實證研究[J].企業經濟,2019(10):1-8.
[2]郭小卉,康書生.金融精準扶貧模式分析——基于河北省保定市的案例[J].金融理論探索,2018(2):34-42.
[3]翟瑩瑩.基于精準扶貧視角下鄉村旅游發展對策探析——以灌陽商家村為例[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9,27(3):61-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