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國濤
摘要:營改增是我國稅制改革的重大舉措,其旨在將其企業稅負,避免重復納稅。施工企業作為建筑業的一環,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本文研究營改增對施工企業財務會計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營改增對施工企業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只要可以把握好,施工企業一定可以切實降低稅法,提高企業效益。
關鍵詞:營改增;施工企業;財務會計
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范圍內。營改增旨在降低企業稅收負擔,避免重復納稅。施工企業作為建筑業的重要一環,對于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研究營改增背景之下施工企業財務會計的變化不僅能夠順應稅制改革的要求,同時也能促進施工企業抓住機遇,降低稅負與成本,完善管理制度,提升企業效益。
一、營改增對施工企業財務會計的影響
(一)營改增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營改增是指企業原來需要交納營業稅的項目現在均計入增值稅的納稅范圍。最直觀的改變就是會計科目的變化。營改增前,企業需要就其提供的服務交納營業稅通常借記“營業稅金及附加”,貸記“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營業稅的稅率檔次較少,計算簡單,企業只需要根據相關產品服務的具體營業額與相應稅率之積進行營業稅的核算。營改增后,施工企業需要通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的科目進行增值稅的核算。為了更好地凸顯增值稅的交納、結轉、抵扣過程,在該一級科目下設置多個明細科目對增值稅的納稅情況進行記錄:“進項稅額”、“銷項稅額抵減”、“已交稅金”、“轉出未交增值稅”、“減免稅款”、“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轉出多交增值稅”等。增值稅核算的復雜程度、操作難度都明顯大于營業稅,施工單位需要為增值稅的核算配備專業的人員和技術,以確保根據收入及支出準確核算增值稅。
(二)營改增對稅負的影響
全面推進營改增后,我國為切實降低企業稅收負擔,促進企業長遠發展,多次對增值稅的稅率進行修改。此前我國增值稅稅率分為16%、10%、6%、0%四檔,為了進一步深化增值稅改革,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對于施工企業來說,營改增本就對重復征稅,不能抵扣等問題進行整改,稅率的下降無疑更是為企業帶來稅收福利。然而我們發現,存在很多施工企業的實際納稅負擔反而更加嚴重。究其根源,其一是因為施工企業的成本構成比普通的商品流通企業、制造業更加復雜,涉及多行業多領域的成本導致稅收成本上升;其二是因為直接人工成本占施工企業成本很大比例,與原材料的購入不同,這些成本是無法進行抵扣的,因此也會導致應交稅費增多;其三是雖然施工單位基本都是一般納稅人,享受進項稅額可以抵扣的政策,然而其上游供應商單位大多又屬于小規模納稅人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即使請稅務機關代開發票,施工單位拿到增值稅發票也只能享受3%的進項稅額抵扣。企業的應交增值稅等于銷項稅額減去進項稅額,能夠抵扣的進項稅額如果數額非常少,那么直接導致企業的應交增值稅會增多。
(三)營改增對企業利潤的影響
眾所周知,營業稅屬于價內稅,直接用營業額即營業收入乘以相應稅率即可算出。而增值稅屬于價外稅,施工企業需要先將其含稅收入換算為不含稅收入,再乘以相應的稅率得到增值稅。營改增之前,營業稅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可以在企業所得稅計算之前作為減項扣除,因此利潤總額會相應減少,施工企業就會相應減少企業所得稅。而增值稅并不能在計算所得稅之前作為成本費用進行扣除,因此企業的稅收總額相對來說會上升,企業稅負一旦上升,利潤自然會下降。營改增過后,我國的收入準則也進行了改變,這兩者對于施工企業這種業務周期長的企業來說,必然導致收入確認的時點改變,使得利潤總額受到影響。
(四)營改增增加了企業的風險
首先,營改增后,會計核算的難度明顯增加,為了確保增值稅核算的準確性與真實性,企業必須配備專門的財務及技術人員和設施予以支撐,否則會導致賬務處理混亂,出現財務危機等情況;其次,發票管理問題會爆發,增值稅發票管理不當會導致有心人趁機虛開發票出現逃稅漏稅的現象,情況嚴重的還會使得企業面臨訴訟危機等風險。因此施工企業需要控制營改增帶來的企業風險,避免企業增加更多無用成本。
二、施工企業應對營改增采取的對策
(一)加強人員的培訓與教育
營改增對于我國稅制改革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和跨越,因此營改增的過渡也是具有相當的挑戰和難度。施工企業應該注重加強員工的培訓與教育,特別是針對財務人員。首先,施工單位應該組織相關財務人員對營改增的政策進行學習和理解,對營改增應運而生的背景、意義、過程等都要熟悉和清晰認知。其次,施工單位應該對財務人員進行增值稅會計核算的培訓,尤其是對進項稅額的抵扣,科目內部的結轉等問題進行專項培訓,確保財務人員具備應有的專業知識和賬務處理技能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最后,企業應該統籌普及有關營改增的知識,各部門在運營過程中應該相互配合和權衡考慮營改增帶來的影響,包括采購、造價等都應該合理考慮營改增,促進采購合同、招標合同等談判更加順利進行。
(二)加強增值稅發票的管理
發票管理問題是增值稅一大難點和重點,施工企業也應該足夠重視發票問題,提前制定好相關制度與措施,未雨綢繆,防范發票風險,以免給企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首先,施工企業應該建立專門的發票管理制度與規章,嚴格規范發票的申請、開具、使用、審核等過程,確保每個關口有專人審核和監管。發票的每一個流轉環節都必須有專人簽字才可以繼續到下一個環節,確保發票內容、格式的合法性和準確性,同時也要確保增值稅專用發票與相關的記賬憑證、銷售合同等一致性。其次,施工企業應該建立相應的懲罰機制,任何不按照規章制度開具使用發票或是利用監管漏洞利用發票實施違法行為的,一律要接受相應的處罰,嚴重的直接通報相應機關進行處理。施工企業完善增值稅發票監管不僅有利于增值稅的核算,長期來看更是規范企業管理流程,降低成本,促進發展的操作。
(三)做好稅收籌劃、規避稅務風險
營改增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企業稅負,因此施工企業需要合理利用稅收政策積極找尋合法途徑來降低自身的稅負。施工企業可以請專門的稅收籌劃團隊幫助其制定長短期的方法來綜合降稅。對于施工企業自身來說,應該選擇那些可以給其提供增值稅發票的供應商進行原材料的采購,不能喪失進項稅額可以抵扣的機會。但是施工企業不能打擦邊球,利用稅收政策合理避稅是合法的,如果利用漏洞投機取巧進行偷稅逃稅必然會承擔違法的后果。施工企業應該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擇優選擇供應商等,避免稅務風險。
(四)建立監管體系、加強內部審計
施工企業的項目通常涉及周期長,跨期核算更是復雜。營改增后,對施工企業的核算要求更是嚴格,因此施工企業需要建立自身的監管體系,對每個環節進行監督和審核,尤其是對增值稅的核算做到細化監管。首先,施工企業需要全方位的監控采購過程,采購成本占總成本很大一部分,同時原材料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在監管過程中及時發現采購環節的問題,派遣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對接,及時處理,爭取在采購環節將成本降至最低。其次,應該特別關注財務處理過程,因為施工企業項目大、核算期長、涉及內容多,內部審計應該發揮其作用,重點監測大金額、大數目的科目,將問題制止在內部。最后,監督體系要分析費用的構成和合理性,如人工費用、材料費用、制造費用等,檢查各項費用支出是否合理,爭取壓縮費用,降低成本,最終提升施工企業的效益。
三、總結
營改增對我國的稅制改革來說是一大躍步,營改增對施工企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施工企業應該分析具體的影響,發現其自身優勢,積極把握,同時對營改增帶來的問題及時做出決策和應對措施,將挑戰轉化為機遇,最終切實降低施工企業的稅負,促進企業效益增長。
參考文獻:
[1]趙美蓉.淺述營改增稅收政策對施工企業財務會計的影響[J].經貿實踐,2018 (04).
[2]陳玲.營改增對施工企業財務會計的影響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8 (06).
[3]崔紅霞.營改增對企業財務核算的影響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6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