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真
摘要:新媒體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主要趨勢和潮流,在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轉變過程中,脫口秀節目也面臨著機遇和挑戰。脫口秀節目誕生于廣播,在電視上大放異彩,贏得觀眾喜愛。相比于傳統媒體時代,新媒體環境下脫口秀節目主持藝術風格發生了變化,具體呈現為主持人成為脫口秀節目的核心競爭力;新媒體環境下脫口秀節目更加開放,自由;文化型脫口秀節目日漸受到歡迎。
關鍵詞:新媒體;脫口秀;主持風格
對于脫口秀節目主持藝術風格的研究已經有很多,但主要是針對傳統媒體脫口秀節目主持藝術風格的研究,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沖擊下,近年來脫口秀節目主持藝術風格也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基于目前研究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對新媒體環境下脫口秀節目主持藝術風格進行研究。
一、主持人的風格成為脫口秀節目的標識
主持人是脫口秀節目中鮮明的標識。很多觀眾在看一檔脫口秀節目其實就是在看一個主持人。如果說主持人就像一塊磁石一樣吸引著觀眾的注意力,那么有個性的主持人會更加強化這種吸引力,從而有利于更好的傳播效果,提高收視率。傳統的脫口秀節目制作和播出都離不開電視臺的支持,往往需要制片人,編導,攝像,舞美,化妝師以及主持人各司其職共同完成制作出一檔節目,并且通過電視臺這一平臺播出。主持人雖然在脫口秀節目重非常重要,卻要依附于電視臺來展現自己的魅力。一個節目的核心競爭力是電視臺而不是人,再有個性風格的主持人都需要依托一個強大的媒體平臺才能獲得觀眾的認可與喜愛。
在新媒體時代為人們創造了一個寬闊的平臺,高點擊率會助推脫口秀節目主持人的名人效應?!侗虮蛴欣怼藩毐脔鑿?,針對女性收視群體制作的一檔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彬彬作為成功女性的代表,主要討論關于女性的愛情,事業,生活,為都市白領提供分享和幫助,吸引了很多女性觀眾的關注?!侗┳叽笫录芬詡€性化的造型設計吸引觀眾的目光主持人頭頂一個漫畫頭套,用輕松幽默的語言播報現實生活中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引起網友們的熱烈追捧,具有很強的社會諷刺意義?!对巍芬桓囊酝摽谛愎澞康男问剑叱鲅莶ナ遥鞒秩擞H臨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更直觀的讓觀眾感受到歷史與現狀,講述背后的故事。這些節目誕生在網絡上,憑借著主持人獨具一格的主持風格吸引著廣大的網民的收看,反之,高點擊率也讓他們的知名度一再擴大,積累更多的觀眾,知名度以及商業利潤。
更有一大批原來在體制內工作的主持人轉移到自媒體,前央視財經頻道制片人羅振宇,推出了網絡熱播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曾經是中國香港衛視副總裁,鳳凰衛視《有報天天讀》節目主持人楊錦麟,華麗轉身打造了新媒體脫口秀欄目《天天看》、《夜夜談》;前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王凱離開央視轉戰新媒體,開辦脫口秀欄目《凱子曰》,新媒體因為這些著名主持人的加入而生機勃勃,引發高點擊率。這些網絡脫口秀節目通常由主持人或者他們的團隊完成,往往身兼數職,不僅是節目的主持人,出品人,營銷人也是經紀人。他們借助之前的名人效應更有利地吸引了一大批觀眾,而以他們名字命名的脫口秀節目也會成為該節目的名牌標識。
二、新媒體環境下脫口秀節目風格個性化更加鮮明
新媒體環境突破了傳統媒體嚴格審查制度的束縛,節目主持風格個性化更加鮮明。2004年國家廣電對廣播電視節目下達了《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管理規定》,其中第二十一條明確規定廣播電視時政新聞及同類專題、專欄等節目只能由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制作,其他已取得《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的機構不得制作時政新聞及同類專題、專欄等廣播電視節目。再從脫口秀節目的定義來看“脫口秀節目是通過討論對新聞或社會問題進行評論,表達觀點的一種形式。”[1]因此在傳統媒體中,脫口秀節目勢必會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無論是從選題上還是觀點的表達上,都不能很好的體現脫口秀節目的特色。電視脫口秀要想生存必須十分圓滑的繞過層層規定,于是出現了很多偏向娛樂型的脫口秀節目。這正印證了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說的那樣:“電視的一般表達方式是娛樂,一切公眾話題都以日漸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盵2]
在傳統媒體環境下的脫口秀節目為了獲得高的收視率,往往在節目中加入歌舞表演,情景喜劇,同時還會邀請明星嘉賓助陣,但脫口秀的部分卻寥寥無幾?!短焯煜蛏稀繁闶堑湫偷膫鹘y媒體環境下誕生的脫口秀節目,它的定位是一檔知識性脫口秀節目,主要目的是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然而脫口秀的比重卻非常有限,更多的則是歌舞表演,明星互動。相比傳統媒體環境下誕生的許多脫口秀節目,我們可以明顯看出網絡脫口秀節目內容更加開放,自由。在節目選題上,只要是觀眾關注的話題,無論是社會新聞,微博熱點還是貼吧比較火的話題都可以拿來討論一番;在口語表達上電視節目不允許使用網絡流行語,網絡流行語之所以普及就是因為它是大眾的語言,能夠詼諧幽默的表達人們日常的感受或狀態,運用起來也非常生動。在網絡脫口秀節目中主持人就會經常說一些流行語,更貼近大眾生活的現狀;在個性風格上更加敢于表現自己的獨特與與眾不同。
在眾多的脫口秀節目主持人當中,金星是一個極具個性化的節目主持人。金星的個性化表現在她個人的經歷,語言犀利以及觀點鮮明。首先是她個人的經歷,她是中國較出名的變性人25歲之前她是男兒身,25歲之后通過手術便為女人。她之所以被大家熟知,更重要的是因為她的舞蹈,她是國際著名的舞蹈家,她憑借出色的現代舞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的舞臺。其次,是她的語言風格被網友稱之為“毒舌”。她在節目中敢于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敢于揭露現實的丑惡,更不遮掩自己的態度。正是由于金星在《金星秀》中淋漓盡致的展現了自己的“毒舌”觀眾才讓看的更加暢快。最后,是金星在節目中有著非常鮮明的觀點輸出。無論是節目中對娛樂圈怪現象的抨擊,如耍大牌,演出市場扭曲,偽善等,還是對社會熱點現象的解讀,都體現出她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豐富的個人判斷。美國著名節目主持人靳羽西說過:“每一個節目主持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特點,一定要敢于表達自己的特點和風格。”[3]在新媒體環境下,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節目主持藝術風格已經不能夠吸引到觀眾的眼球,只有發揚個性,才能獲得觀眾的喜愛。[4]
三、文化型脫口秀節目日漸受歡迎
文化型脫口秀在新媒體環境下日漸受到了歡迎。在傳統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是大眾媒介它的受眾群體非常廣泛,因此節目制作時既要考慮到能否讓知識水平較低的觀眾接受,因為看電視的人群很大一部分是家庭婦女,她們的閑暇時間比較多,通常會看電視來消磨空閑時間,因此娛樂型脫口秀欄目曾風靡一時,而文化型脫口秀欄目卻被安排到深夜檔,甚至很多文化型脫口秀由于收視率過于低而被迫停播。這樣的環境阻礙了文化型脫口秀節目的發展,同時也流失了一批文化程度較高,獲取知識意識較強的觀眾。
新媒體環境中,觀眾人數巨大,觀眾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文化型脫口秀欄目只要制作精良,內容優質就會引來許多觀眾。《羅輯思維》的內容折射出時代的新思考,主持人羅振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識儲備豐富,并且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和人生閱歷,并且口語表達能力突出能夠將復雜高深的理論說的淺顯易懂,能夠把故事講的滴水不漏。在節目2012年播出開始,已經舉起600萬的粉絲他用會員制的方式凝結成當下互聯網最大的知識社群。
近年來,由于脫口秀節目受到觀眾喜愛,脫口秀節目也出現了遍地開花的現象。然而數量多了,精品卻少了,節目質量下降,同質化、娛樂化傾向嚴重,甚至為了贏得收視率出現了低俗的節目內容。娛樂型的脫口秀節目越來越多,而文化型的脫口秀節目卻無奈在深夜時段播出,觀眾對脫口秀節目日漸失去了信心,收視率自然越來越低。這一局面在新媒體時代卻出現了很大改觀。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中指出:“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睘榉e極響應總書記的號召,杜絕脫口秀節目娛樂化,同質化,很多節目組,制作人開始學會在商業社會挖掘文化的影響力,并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績。
《曉松奇談》是2014年6月6日愛奇藝網站開辦的一檔互聯網文化類脫口秀節目。之所以能夠在短短五個月內,視頻點擊率突破一億,取得廣大網民的關注,是因為《曉松奇談》立足于文化,通過脫口秀的節目形式,把自己讀過的書,知道的東西通過聊天的方式講出來,其實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高曉松成長過程中有著深厚的學術氛圍,這與他的家庭背景是分不開的。他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曾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學習,畢業后從事過編劇、導演、作詞、作曲,影視制作等工作,可謂學識寬廣又具備豐富的社會閱歷。因此在節目中高曉松可以毫不費力地談論歷史,文化,地理,音樂,電影等各方各面的知識,既讓人感覺新鮮又感覺很真實有趣。僅僅在西安事變(上)這一期節目中高曉松就提到了《萬歷十五年》、《歷史大脈絡》、《黃仁宇全集》等書目,并通過生動幽默的語言引用書中的故事,不僅能夠激發觀眾對歷史興趣也把好書推薦給了觀眾,因此吸引了很多文化程度較高的觀眾。據愛奇藝數據顯示,節目的受眾群體本科以上的占43.4%,其中碩士以上占19%。因此節目在無拘無束的談天說地中,也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陣地。
讀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然而越來越多的人沉迷于手機刷屏中不能自拔。隨著2013年以來,移動媒體的用戶使用時間超過電視和PC的總和,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第一媒體,移動終端也成為人們閱讀信息的主要來源。網絡閱讀信息具有獲取速度快,費用低,互動性強等優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從網絡上獲取信息,但是它的弊端也日益顯現,信息碎片化,娛樂化,虛假信息泛濫等等都不利于人們從中獲取有益的知識或信息。文化型脫口秀節目以其短小精悍的優勢,不斷創造出有思想深度、藝術精湛、有價值的節目,同時又能夠帶動觀眾讀書,真正在商業社會挖掘出了文化的影響力。
四、結論
主持藝術風格對脫口秀節目非常重要,節目主持藝術風格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節目的整體風格。新媒體環境下,脫口秀節目主持藝術風格與傳統廣播電視脫口秀主持藝術風格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往對脫口秀節目主持風格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傳統媒體環境下,而如今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網絡已經非常普及,很多傳統媒體環境下主持藝術風格已經不再適應網絡脫口秀節目,因此這項研究在新媒體已經成為時代發展趨勢的今天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趙玉明,王福順.廣播電視詞典[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1999:179.
[2]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6.
[3]俞虹.節目主持人通論[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321.
[4]俞虹.節目主持人通論[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