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軍強 李茜
摘 要: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的生命線,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在民族團結教育方面有著獨特優勢,這就要求要清晰地界定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的職責。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在這方面的職責分為內部職責,即教育、發展和培養、管理和監督學生黨員的職責,外部職責,即組織群眾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向群眾宣傳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在服務群眾中凝聚群眾的職責。
關鍵詞: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民族團結教育;職責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筑牢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和義務。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民族院校在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方面承擔著重要的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民族院校的大學生是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對象。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是黨的基層組織,應自覺擔負起民族團結教育的職責。民族院校的學生黨支部因學生黨員民族成分的多元性、角色多重性和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的先進性,決定了其在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要切實擔負起民族團結教育的職責,就需要我們首先弄清楚民族院校的學生黨支部在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方面具體承擔了那些職責,清晰的界定了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的職責,才能有效地落實和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
一、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民族團結教育職責的界定
黨章明確規定:“黨支部是黨的基礎組織,擔負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1]根據黨章對黨支部職責的規定,結合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對象的特點,我們可以把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的民族團結教育職責分為內部職責和外部職責,所謂內部職責指的是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對支部內黨員的職責,具體來包括用民族團結教育理論體系教育學生黨員、注重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的發展和培養、從嚴管理和監督學生黨員在民族團結方面的言行,外部職責是指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對外部群眾的職責。具體包括組織廣大同學群眾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積極向廣大同學群眾宣傳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在服務廣大同學群眾過程中凝聚人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團結奮斗。
二、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民族團結教育職責的類型
(一)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民族團結教育的內部職責
1.用民族團結教育理論體系教育學生黨員
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對支部黨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離不開豐富科學的教育理論體系,民族團結教育的理論體系應該包括中國共產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憲法等法律對有關民族團結方面的法律規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科學理論、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中華民族大家庭團結奮斗的現實成就和中華民族豐富燦爛的文化。通過這些內容的教育,可以讓廣大學生黨員從理論、歷史、現實等多個維度去理解和認同中華民族形成的必然性,加強各民族的大團結意識。
2.注重少數民族學生黨員的發展和培養
民族院校的少數民族黨員是各族青年中的先進分子,他們在自己本民族的青年學生中有重要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他們中的多數人畢業以后還會成為民族地區發展的骨干力量,因此,民族院校的學生黨支部要重視少數民族黨員的發展和培養。“在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發展黨員方面,在嚴格按照黨章的要求來發展黨員的同時,也要注重少數民族黨員的培養和發展,將黨員發展的嚴肅性與黨員結構的代表性和廣泛性有機結合起來。嚴格按照黨章的要求開展黨員發展工作,就意味著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首要考察的是黨員發展對象的政治意識和政治覺悟,如能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能否正確理解和高度贊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否正確理解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方針路線、能否自覺維護民族團結等。此外,還要考察其能否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能否在生活學習各方面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以及是否具有服務同學的意識。在滿足黨員發展的政治條件的同時,還要注重少數民族黨員的培養和發展,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所決定的,也是落實黨的民族政策的需要。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就要求民族院校在發展黨員的時候,要注重將各民族的先進分子及時吸收進來,以充分發揮各民族先進分子的先鋒模范作用。這樣做的話,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少數民族黨員了解本民族語言和風俗習慣的優勢,更好地將黨的政策與實際相結合,更好地落實黨的各項政策;另一方面能夠代表各民族同胞的意愿,將各民族同胞的訴求傳達給黨組織,更好地完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2]。”
3.從嚴管理和監督學生黨員在民族團結方面的言行
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在學生黨員的管理監督方面,應該堅持嚴格和平等相結合。堅持嚴格管理,就是要認真落實黨章黨規等黨內法規的各項要求,落實黨的民族方針政策,培養學生黨員的“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自覺踐行兩個“維護”,真正展現出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堅持平等原則,就是要在黨內首先做到民族平等和團結,“要旗幟鮮明堅決反對大漢族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大漢族主義錯誤發展下去,往往產生民族歧視; 狹隘民族主義錯誤發展下去,則會滋生民族分裂傾向”。[3]要消除特權思想,無論什么人、什么民族、來自什么地區,堅決維護不同民族黨員的平等地位,對于民族院校學生黨員中出現的違反民族團結方面的現象和問題,要積極解決,更要依據黨章黨紀黨規嚴肅處理,爭做民族團結的先鋒和榜樣。
(二)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民族團結教育的外部職責
1.組織廣大群眾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
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作為各民族先進青年構成基層黨組織,應該也可以在學生群體中承擔核心作用,積極組織廣大同學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首先,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可以帶頭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吸引和動員廣大同學積極參與進來,堅持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開放性。其次,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應該將民族團結教育活動與其他的學生活動相融合,積極利用年級大會、班會、團會等多種形式,將民族團結教育的理念融入學生的學業活動、文體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等,力爭實現全覆蓋和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2.積極向廣大群眾宣傳黨的民族理論方針和政策
黨支部是黨在基層的戰斗堡壘,黨支部承擔著貫徹和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職責。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承擔著宣傳和貫徹黨在民族團結方面的理論和政策的職責。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的黨員是來自各個地區和各個民族的先進青年,在宣傳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因此,要充分發揮這種優勢。一方面,民族院校的學生黨員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宣傳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比如,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自覺傳播有關民族團結的正能量,讓身邊的同學了解和認同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另一方面,民族院校的學生黨員,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黨員多來自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邊疆地區或少數民族地區,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獨特身份優勢,向家鄉的父老鄉親宣傳和解讀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積極消除語言和心理上的隔閡,引導家鄉人民梳理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自覺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的良好局面。
3.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把人心凝聚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旗幟下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和學生黨員應自覺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具體來說,就要結合實際,堅持為身邊廣大同學的生活學習服務,積極為身邊的廣大同學排憂解難,做同學們的堅強依靠。每一個學生黨員都是黨的一面旗幟,每個學生黨員用實際行動贏得同學的支持和認可的時候,黨組織的公信力和號召力自然就樹立起來了,在這個基礎上力爭實現心心相通,情感相容,求同存異,凝聚人心,“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4]”。
參考文獻
[1] 中國共產黨章程.2017(10).
[2] 師軍強.將民族院校學生支部建設為民族團結教育的堡壘[J].中國民族報,2017(12).
[3] 祁帆,徐伯才.新時代民族團結教育的認知與創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論述[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9).
[4]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J].求是,2017(21).
基金項目:中南民族大學2017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經費專項資金項目,青年項目“民族院校學生黨支部民族團結教育功能建設研究”(CSQ1801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