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學習環境的建構為教學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創造了條件。智慧學習環境以學習者為中心,要求學習者恰當使用學習策略、進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本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湖北省四所高校640名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在智慧學習環境下使用的英語學習策略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幫助大學英語教師和學習者更好地適應智慧學習環境、有效地開展自主學習。
【關鍵詞】智慧學習環境;學習策略;自主學習
【作者簡介】周馥郁,女,武漢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二語習得,譯介學。
【基金項目】本文章為武漢學院2019年校級教改項目“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英語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優化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2017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指出,“教學方法的運用應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和幫助他們掌握學習策略,學會學習。”智慧學習環境下的英語學習變得電子化、移動化和泛在化。在智慧學習環境的支撐下,智慧學習的目標不應僅關注學習者掌握既定的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成為會學、有主動學習意識與學習能力的終身學習者,使其具備終身學習力,以適應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智慧學習環境下的“會學、具備學習力”,就要求學習者掌握與之適應的學習策略、進行個性化的自主學習,使智慧教育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研究背景
1.智慧學習環境的內涵。智慧學習環境是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智慧學習環境下的學習情境具有靈活性與感知性,重視學習者個性化、自主化的學習,強調學生學習過程的記錄、跟蹤,以及行為數據的收集、分析,更強調學習方式的多元化。同時,智慧學習環境也分為不同的層面:如智慧地球、智慧國家、智慧生態系統等宏觀層面,智慧城市、智慧校園等中觀層面,以及智慧課堂、智慧教室、智慧學習空間等微觀層面。筆者討論的智慧學習環境是指由互聯網+平臺支撐,即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和最新的信息技術手段變革和改進課堂教學,打造智能高效、富有智慧的課堂教學環境。
2.外語學習策略。語言學習策略是二語習得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外語學習策略主要是指語言學習者為了使外語學習取得更佳學習效果而采取的方法,它既包括學習者為了更好地完成某個學習活動或學習任務而采取的策略,也包括學習者對自己設定的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學習結果進行計劃、調節、評估等而采取的一些宏觀策略以及學習者對外語和外語學習的一些基本認識(文秋芳,2001)。Oxford(1990)認為語言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語言學習更成功、更有目的、更愉快而采取的行為或行動。
與傳統課堂環境相比較,智慧學習環境的特殊性之一就在于師生角色轉變,學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身的學習策略,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學習效果進行管理和控制,學生是否能恰當運用學習策略,將直接決定其語言能力是否能得到提高。因此,了解大學生在智慧學習環境下的學習策略使用情況,將有助于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提高學習策略使用意識、合理使用各種學習策略,以幫助學生適應智慧學習環境的特點、促進其外語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實驗設計
1.研究問題。本研究試圖回答下列問題:在智慧學習環境下,大學生是否善于運用英語學習策略以及使用的頻率如何?怎樣解決智慧學習環境下大學生使用學習策略時出現的問題?
2.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武漢大學、文華學院、東湖學院、武漢學院的非英語專業大一(2017級)、大二(2016級)學生共640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286人,占比44.7%,女生354人,占55.3%;大一學生287人,占44.9%,大二學生353人, 占55.1%;文科專業的學生360人,占56.3%, 理工科專業的學生280人,占比43.7%。本文在選擇研究對象時,男女生人數、大一大二學生和文理科人數相對比較均衡,以區分不同類別的學生在選擇學習策略上的不同。
3.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調查問卷。智慧學習環境下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使用情況問卷調查的編制是根據 Oxford(1990)的語言學習策略量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簡稱 SILL)設計而成的,并根據智慧學習的特點進行了修訂。智慧學習泛指學生使用電腦或手機等智能學習終端所進行的各種英語學習活動,如:參與學校的網絡課程,使用各種英語慕課、微課資源和學習課件,利用各種英語學習資料庫,搜索瀏覽英語網頁,在線英語口頭或筆頭交流等。
本次問卷共設計了67小題,有兩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學習者個人信息(性別、專業、高考英語成績、性格傾向等)和學習者運用網絡學習的相關問題,如每周的上網時間、上網的主要工具、對網絡學習英語的態度、對網絡學習環境的評價等;第二部分是關于各種學習策略的 51 個題項,包括記憶策略、認知策略、補償策略和間接影響學習的學習策略: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調查問卷的問題用來測試六類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具體做法是把每類學習策略具體化解為若干的問題,每個問題的答案選項分為“從不、很少、有時、經常和總是”。為了便于數據的統計分析,根據克里特五分量表(Likert scale),將答案選項對應的數值分別規定為“1、2、3、4 、5”,這樣每類學習策略所有問題答案的平均值反映了該類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
4.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640份,回收640份,回收率100%。問卷結果用SPSS軟件進行了分析,問卷用Cronbachs Alpha系數進行了內部一致性的檢驗,以達到較好的內部一致性,保持問卷較好的信度。
三、結果與討論
1.智慧學習環境下學習策略使用的整體情況。根據本次學習策略調查問卷的數據統計結果(見表1),筆者發現,Oxford學習策略框架中的六大類學習策略在智慧學習環境下都被學習者所使用,但使用的頻率有區別:記憶策略平均值為 2.8157,認知策略平均值為 2.7971,補償策略平均值為2.8186,元認知策略平均值為 2.8343,情感策略平均值為 2.9645,社交策略平均值為 2.7603。整體策略的平均值為2.8318,在“有時使用該策略”(2.5-3.4)區間,可見在智慧學習環境下學習策略整體使用水平偏低。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習慣了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沒有養成運用學習策略來主導學習的自我意識。尤其在智慧學習環境這種高自主性學習模式下學生往往處于無所適從的學習狀態之中,不會有計劃系統地安排自己的學習,不知道應該何時學、學什么、如何學等,學習策略嚴重缺失。其次,很多學習者網絡學習資源和時間利用率低,容易受到網絡上與學習無關信息的干擾,缺乏自我監控、自我管理的能力,網絡學習游離和網絡信息迷航現象嚴重。
由表1可知,智慧學習環境下英語學習策略按照使用頻率由高到低排列分別是:情感策略,元認知策略,補償策略,記憶策略,認知策略,社交策略。比較而言,在智慧學習環境下,學生最擅長使用情感策略,而社交策略的使用頻率最低。這說明學生在智慧環境學習中能較好地感知自己的精神狀態、積極地調節自己的情緒。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仍然存在一些心理障礙,害怕犯錯誤,遇到問題采取回避的態度,不愿或不會尋求他人的幫助,沒有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缺乏用英語與人交流學習方法的意識。
2.智慧學習環境下學習策略使用的微觀情況。本次問卷設計的題目共有67道,涉及學習策略的共52題(16-61),其中記憶策略8題(16-23),認知策略12題(24-35),補償策略7題(36-42),元認知策略11題(43-53),情感策略7題(54-60),社交策略7題(61-67)。表2和表3列出了智慧學習環境下使用頻率最高和最低的5項英語學習微觀策略。
由表2可知,在前5項使用頻率最高的微觀學習策略中,有兩項屬于認知策略、兩項屬于補償策略,一項屬于情感策略,平均值最高的是第40題。說明智慧學習環境給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學生比較善于利用搜索引擎來獲取未知的學習信息,擅長使用在線字典和翻譯工具,喜歡通過英語電影、歌曲、電臺節目等方式來學習英語,在智慧學習環境下能積極地調節自己的精神狀態。
由表3可知,在使用頻率最低的5項微觀學習策略中,有一項屬于記憶策略,三項屬于認知策略、一項屬于元認知策略,平均值最低的是第31題。這說明學生不擅長在智慧學習環境中進行聽、說、讀、寫這些真實的語言實踐活動,這將阻礙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將表2中的第40題和表4中的21題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在智慧學習環境下,學生能較好地利用信息技術學習詞匯,但有過度依賴網絡學習工具的傾向,在學習和記憶單詞的意識和策略方面有待加強。此外,與英語電影、歌曲、電視電臺節目、教學微課和慕課等網絡學習資源相比,學生對國外開放課程的學習使用頻率較低,這與學生的英語基礎、學校網絡技術環境的支持等多種因素有關。
四、結語
大學英語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語言學習策略的指導;學校要結合本校實際,建立和完善內容豐富、分層次、分等級的智慧學習平臺,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者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和自我提高,應逐步糾正在學習觀念、學習策略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學校、教師和學習者應共同努力,構造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合作學習、情感溝通、充滿生機的虛擬學習共同體??傊?,大學英語教學要充分發揮智慧學習環境的優勢,通過智慧的教與學,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和智慧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堅林,賈振霞.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化外語學習方式探索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7(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