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冰萌
摘 要: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老師和家長選擇讓幼兒閱讀繪本進行認知和學習。教育部 2001 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 試行) 》中明確提出“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社會性發展目標。優秀的繪本故事帶給幼兒美的享受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幼兒語言發展、引導幼兒進行正確的社會性交往。
關鍵詞:幼兒;繪本閱讀;游戲化
游戲是幼兒最早的、最基本的交往活動,也是幼兒認識世界最有意義的途徑,游戲能夠為幼兒提供語言實踐的良好機會。維果斯基認為游戲是兒童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性活動,是一種特殊的實踐活動。繪本是幼兒體驗游戲的重要載體,在形式、內容和操作等層面上都具有游戲元素,與游戲結合的繪本閱讀能讓幼兒更深入理解材料內容。因此將幼兒繪本閱讀游戲化,可以使幼兒在游戲中充分體會和理解繪本故事的主旨,感受真善美;不僅有利于提升幼兒的積極體驗,更有助于促進幼兒情緒社會性發展。
繪本閱讀游戲化應該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幼兒的主動性,以不同的方式激發其積極性,將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與當下的故事內容相聯結。可以采用啟發式提問,引導幼兒去思考,培養他們預期、假設、質疑和反思的能力,通過角色扮演、體育游戲、動作模仿等來內化和鞏固幼兒的情緒社會性知識,提高其情緒社會能力。
一、幼兒繪本閱讀存在的問題
經過筆者的調查和訪談,發現當前幼兒繪本閱讀活動主要存在活動形式單一、閱讀方法機械、評價理念不夠開放等問題。
(一)閱讀活動形式單一、閱讀方法機械
許多家長和老師,對幼兒繪本閱讀的認識不足,只把繪本簡單地理解成為一本書。在陪伴幼兒閱讀的過程中,普遍采用大人講、幼兒聽的形式。甚至有些家長更多的是要求幼兒閱讀,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忽視了幼兒的興趣和天性。部分幼兒教師也只是簡單地對繪本內容進行闡釋,以幼兒能夠“聽懂”為閱讀目的。其實繪本中隱含有許多豐富的內容可以開發,同樣一本繪本也可以設計成不同種類的游戲。如果幼兒能夠通過不同的游戲來對相同的繪本內容進行多次體驗,則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從而將繪本的效果最大化。
(二)繪本閱讀指導方法和評價方法不當
幼兒的閱讀是一個從圖像到文字,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但很多家長在選擇書籍時往往會買一些“益智類”的讀物,看似是為了提升幼兒智力,實則沒有從幼兒的發展需要出發,并不能夠使幼兒體會到閱讀的樂趣。繪本閱讀時的指導方法和評價方法也應該建立在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基礎上,以帶領幼兒感受閱讀的樂趣為主要目的。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在幼兒繪本閱讀活動中應將繪本閱讀和游戲有效結合起來,讓幼兒能夠釋放天性,在游戲中學到知識,在閱讀中感受快樂。
二、幼兒繪本閱讀內容的選擇要適宜
(一)繪本內容要貼近幼兒生活
幼兒的游戲經驗可以直接影響到幼兒游戲的內容和質量,而幼兒的游戲經驗來源于對生活的仔細觀察。以結構游戲為例,從4歲開始幼兒已經可以照著立體結構造型的范例進行構造,學會根據形狀、大小、顏色的對應進行準確地觀察和模擬。在對繪本進行選擇時,內容貼近幼兒生活的繪本應該是首要的選擇對象。這類繪本不僅更利于幼兒接受,更加方便設計游戲,同時也能夠增加幼兒對游戲的理解程度和參與程度。比如繪本《抱抱》、《下雪了》、《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一園青菜成了精》等等,都是與幼兒生活非常貼近并且非常容易設計成游戲活動的。
(二)為繪本內容設置適宜的游戲情境
幼兒是在情景中學習的,繪本創造了優質的學習情景,讓幼兒沉浸其中主動學習。在根據繪本內容設計游戲時,要充分考慮繪本自身所創造的情景與幼兒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為繪本內容設置適宜的、易于使幼兒接受的游戲情境。努力創設良好的環境,為幼兒提供感受和探索的機會與條件,幫助幼兒獲得和逐步積累交往的技能和經驗,引導幼兒在游戲情境中積極地運用語言交往,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比如,繪本《獨一無二的你》,主旨是讓幼兒學會自我接納的,但是書中運用了大量的色彩來描繪五彩斑斕的海底世界,這對于幼兒來說同時也是一種美的教育和享受。所以在根據這本繪本設計游戲活動時,可以設計成美術游戲。又因為這本書有具體故事情節,也可以鼓勵幼兒通過討論、根據繪本內容設計劇本,最后將這個故事表演出來。每一本繪本的內容都不是單一的,因此在設置游戲情境的時候也可以用多種思路將游戲設計得豐富多彩。
三、幼兒繪本閱讀的過程要游戲化
(一)活動形式游戲化
在實踐中,很多幼兒教師經常把繪本教學活動設計為語言活動或者閱讀活動。繪本中既有突出的主流思想,更有廣闊的多元信息,教師應該以繪本為媒介,開展各領域的整合教學,而不僅僅是語言教學。比如繪本《花格子大象艾瑪》主要講的是大象艾瑪不想跟大家不一樣,于是想方設法改變自己。繪本的主旨是讓幼兒學會接納自己、善待自己的獨特,但是因為花格子大象這個形象是色彩豐富的、與眾不同的,所以可以設計美術游戲,讓幼兒嘗試用各種色彩進行裝飾,用色彩來表現自己心目中的大象,從而激發幼兒大膽想象與表現的能力。其實不管是語言游戲、表演游戲還是美術游戲,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將游戲活動形式真正游戲化,不要給幼兒太多束縛,使其能夠全身心放松地投入到游戲之中,享受游戲活動本身帶來的快樂。游戲活動的主要目的應該是玩、感受和探索,其次才是認知和學習。
(二)指導方法游戲化
在幼兒教育的新形勢下,提倡“閱讀應是幼兒的自主行為,幼兒教師不應用自己的意識來抹殺幼兒的親身實踐。應使幼兒自主產生聯想,增強感悟和體會,感情受到陶冶,思想得到啟發,有了美的感受。要重視幼兒的感知、體會和解讀。”由此可以看出,繪本閱讀應該是開放性的、多樣性的、富于特性的。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伴讀者總是用鼓勵、積極的語言來回應幼兒,能夠讓幼兒對自己有一種積極正面的全新認識。這個過程能讓他們從自我中心中脫離出來,在閱讀和游戲中體會和總結經驗,識別、理解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教師的指導要以游戲為中心,在游戲的前提和背景下對幼兒的游戲行為進行適宜的引導。如果采用游戲化的方式來陪伴和指導幼兒的閱讀活動,更易于幼兒接受,也更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繪本閱讀游戲過程中的指導可以采用自由開放的討論方式,使幼兒能夠自由地表達思想,提出問題,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和推理。同時增加思考的可逆性和變換性,有助于幼兒建立故事概念、發展其認知和語言能力,使幼兒逐漸成為一個富有情緒和智慧的人。
(三)評價理念游戲化
教師在幼兒進行游戲活動的整個過程中,都要以游戲化的態度來對待幼兒,所有的介入以及評價都應該是為了幼兒能夠更好的游戲。繪本閱讀活動游戲化本來就是為了讓幼兒全方位、多層次地感知繪本故事,因此依據繪本而設置的游戲活動并不能夠簡單的以完成程度來評價幼兒。評價的內容可以是幼兒的作品,也可以是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或表現。比如根據繪本故事《媽媽摘的葡萄》設計的體育游戲“摘葡萄”當中,幼兒最后摘得葡萄的數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通過這個游戲體驗媽媽的辛苦與愛。因此,教師在游戲活動結束后對幼兒進行的評價應該透過游戲本身看到幼兒情感上的收獲。
四、結語
繪本閱讀活動雖然是以發展幼兒閱讀與表達能力為主要目標的,但其最終目的仍是為了讓幼兒感受到世界上的美好,為培養幼兒良好的情感與性格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在組織繪本閱讀活動時不應過于“功利化”,以至于為了游戲而游戲。不要僅僅以幼兒參與游戲的程度和效果作為評價標準。實際上,幼兒在繪本閱讀活動過程中的所見、所思、所感都會對其產生潛移默化的神奇效果。這是一個逐漸積累、由量變慢慢轉化為質變的過程。只要教師在活動前認真研究、合理設置繪本閱讀游戲活動,幼兒的參與本身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學習和成長。只要這顆“真善美”的種子被種下,在某個合適的機會,它一定會發芽開花,最終在幼兒心中長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參考文獻
[1] 應彩云.情景閱讀——新課程背景下的繪本教學[M].少年兒童出版社,2018,9.
[2] 席居哲,周文穎,左志宏.融合游戲與繪本 發展情緒社會性[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