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社會對技術人才的不同需求日益突出。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做好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之間的銜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以便于給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本篇文章就中高職銜接一體化相關的內容做出基本的探討,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 一體化?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026-01
1.實施中高職一體化發展的意義
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之間的銜接工作實施的過程中,對提高人才素質和社會適應性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職業訓練水平高的人很難對職業訓練的目的、概念、教育內容、評價方法等達成綜合設計,與指導內容部分性重復有很大的距離。而且因為不能共享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學校之間的教育資源,所以也意味著更高的職業教育渠道受到了阻礙。中等教育的一體化,有助于優化經營體系,合理分配豐富資源,完善專業結構,形成學校經營特性,提高高等專業學校和人才培養質量;為中職學校發展提供良好機制;創建現代職業教育系統。
2.中高職一體化發展的現實困境
2.1 職業教育行政管理缺乏統籌與協調
根據《職教法》,國家相關的教育部門對職業教育的宏觀管理和綜合計劃負有責任。教育行政、勞動行政及其他相關部門在國務院的職務范圍內負責相關的職業教育。現在分為教育行政部門和人才、社會保障部門。職業教育的宏觀管理在教育領域是主要的,人才和社會保障部門管理專業資格的制定和證書的發行,通于學校教育和社會。每個階段的訓練、學術證明和專業資格都是由不同的部門來管理的。管理的分割會導致政策的分割。這也關系到專業的學術環境和專業的教育和職業資格教育之間的缺失。就業前教育和就業后職業不足現象說明,職業教育尚未建立在所有因素面前的科學管理體系。缺乏中職和高等教育之間的有效溝通和合作,正在嚴重妨礙中高職教育銜接一體化的發展。
2.2 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不完善
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情況,適應就業需求的能力,為了培養中等教育機構的很多指導為中心,“目標指向性”和培養熟練工人的層面上規定了人才培養的目標。在訓練計劃定式中,學校很少“差別對待學生”。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高職教育的方法對以后中職教育的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以至于學生畢業之后在社會中很難就業。
2.3 忽視中高職生源的差異性
中高職學校相比,中職學校更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中職學生沒有接受一般的高中文化課程體系性的研究。文化質量較弱,對理解和恢復力相對較弱。在輸入了更高的職業水平之后,部分學生很難達到更高的專業理論知識水平。他們會要求并使用中職學生測量持有高職學生的標準。教師講課內容是按照高等專門學校學生的標準設計的。其結果,導致了中職學生很難跟上教師的腳步。
3.中高職一體化教育模式的探索
3.1 成立職業教育聯合管理機構
從政府角度看,中高職學校的綜合管理,實施“綜合的”經營方針,為了調整“縱向一體化”管理機制的合理化,為職業教育的共同管理機構成立。政府提議設立由政府主導的綜合工作小組、被調整為有能力的教育部門綜合工作小組、多部門共同參與。這可以將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相結合,把職業教育和高級職業教育的不同特點綜合起來。
3.2 注重課程體系和課程教學內容的對接
根據課程內容,注意中等教育的不同階段課程要求。職業階段的課程應當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這對于課程的基礎和學生是有益的。認知和基礎技能的培養和高職業階段課程,應當考慮對知識的包容性和學生的主要職業能力的培養。而且中學和高等師范學校提供的課程不能反映知識體系的發展和邏輯關系。
3.3 構建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項目內容包括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重要要素、課程設置和配置、教職員配置和指導計劃配置。因此,地區產業界專業職務的資格,并參照職業資格評價及相關行業標準,并參照綜合職業科的綜合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計劃有必要重新構建課程的統一問題,因此中高職學校和企業有必要結合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專業能力訓練的條件,按照課程分類整理,統一的教材內容,并重新設計了課程的材料,班上的重新分配時間,作為取得專業的核心的能力,執行模塊設計和專業課程的劃分。
結束語
為了構筑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中高職學校有著不可避免的密切關系。有效實施中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互聯,成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中職教育主角,為人才培養建立更好的路徑,是構建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張平華,雷道仲.中高職銜接一體化教育模式探討——以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為例[J].繼續教育,2016(07):62-63.
作者簡介:
鐘權(1989.11-),男,漢族,廣西梧州人,教師,本科,主要從事汽車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