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課程是中小學必修的基礎文化課之一,藝術生作為高考大軍的特殊群體,不僅要掌握文化課知識,還要增強藝術專業的學習,任務重、難度大。根據多年的高中數學教學經驗以及對藝術生數學學習情況的調查分析,80%以上的藝術生談數學“色變”,除了課程難度大等原因外,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數學與藝術無關,毫無學習興趣。因此,本文將從如何理解數學與藝術的關系,如何克服藝術生的畏難情緒,如何將數學思維與藝術構思更好地融合等方面,進一步探索提高藝術生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
【關鍵詞】數學思維? 靈活式教學? 融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047-01
一、數學是一種別具匠心的藝術
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曾說,“數學是一種別具匠心的藝術。”縱觀歷史長河,每一位藝術大家的成就背后都受著數學思維的影響:達芬奇講求透視關系的射影幾何學;畢加索鉆研非歐幾何學等。在畫人物肖像時,也會把人體中黃金分割線應用于藝術作品中,使得他們筆下的人物歷經千年沉淀依舊栩栩如生。法國數學家傅里葉,通過對數學和音樂的研究,得到一個著名定理:任何周期性聲音(樂音)都可表示為形如簡單正弦函數之和。后世這樣評價他:貝多芬留給后人的只是美妙的音樂,而傅里葉卻留給后人的是創造美妙音樂的方法。
回顧近年高考,各種藝考的標準和難度也在逐年增加,對藝考生的專業課的考試也越來越體現出綜合性的要求。從考題的設置可以看出,今后的藝考方向是對各類知識的大融合考察,僅單純學所謂的“專業”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數學能為藝術提供創作思維和空間想象力,而藝術又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兩者相輔相成。
二、藝術生為何談數學“色變”
據多年對藝考生的分析了解,有半數以上的藝術生并非真正熱愛藝術,而是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想走所謂的“捷徑”。可這條“捷徑”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除了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投入到專業學習上,還需要兼顧各門文化課,而數學是最容易被放棄的一科。
高中數學學習重在思維的培養,沒有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即使公式定理背得滾瓜爛熟,但依然不會解題。部分學生態度消極,自認為數學基礎差,課堂聽不懂,就不可能提高,干脆直接放棄,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總之,藝考生的數學普遍基礎薄弱,習慣處于感性思維和形象思維狀態,而數學需要理性思維和邏輯思考,再加上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導致對數學有抵觸情緒,也更容易放棄。
三、藝考生如何突破數學“瓶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靈活機動,讓學生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首先,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提升興趣。要使學生明白藝術與數學的相通之處,在課堂上可以多設置一些與藝術學習相關聯的題目,多講解一些數學知識在藝術領域的應用,例如講立體幾何的時候,就能與美術作品分析相結合,努力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要幫助他們認清高考形勢,使他們認識到數學在高考中的重要位置,鼓勵他們只要努力抓好基礎,數學成績會有大幅度提升,想方設法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樹立能學好數學的信心。
其次,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立足教材、回歸基礎。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數學學習的“宗”就是教材,所以數學復習更應該強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重視對概念的教學,以教材為綱,回歸基礎。讓他們從鉆研課本開始,學懂弄通每一道課本上的例題和課后習題,背熟并熟練掌握每一個公式,抓基礎、抓重點,學懂學透課本知識,做到事半功倍。
最后,數學教師要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因材施教。光有信心、有干勁還不夠,學習方法也很關鍵。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提出本節課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安排好相關練習。要求學生做題要先重質量、抓住重點,對經典題目要主動反復思考,掌握解題思路和方法,并建立錯題本,做適當的重復性練習,強化記憶和理解,真正將所學知識熟記于心。同時,可進行分層次教學,對于掌握了課本習題和基礎知識的學生,可以做一些提升訓練。但對于基礎知識掌握不牢的學生,還是以課本學習和鉆研例題為主。
綜上所述,藝術和數學的學習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促進的。作為藝考生的數學教師,首要任務就是要將兩者有機地融合起來,讓學生樹立“數學是一種藝術”的意識,幫助他們培養興趣、建立信心,像熱愛藝術一樣,將更多的學習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中,通過不懈地努力取得“別具匠心”的藝術成就。
參考文獻:
[1]朱志榮,《美學原理》,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2]吳振奎、吳旻,《數學中的美》,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1
[3]吳軍,《數學之美》, 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穆鳳慧(1983-),女,天津人,漢族,本科,中學二級職稱,研究方向: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