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蕾
【摘要】初中時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語文這門課程有著自己的課程特點,由于它自身的特點也決定了其在初中時期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作用。根據現在的中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本篇文章系統的講述了批判性思維是如何構成的和它的特點,在各個方面對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有利情況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在語文課堂中增強批判性思維的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 批判性思維?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094-01
在初中教學階段,語文是一門比較基礎的課程,但是它卻有著很重大的影響,尤其是在閱讀這個方面來說,它起著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評價能力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是在培養學生創造思維中必不可缺的一項能力。它有助于提高學生在思考問題以及在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通過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與鍛煉,是現在比較重要的一項教育工作,也是初中教育改革時期的一個新機會。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學校的管理制度有待改變。有些學校為了能夠將學習進度進行跟進,所以安排了統一的課時和教案的設計,并且還進行量化管理。對于量化管理的方式,它是存在缺點的,就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每個人對于閱讀有著不一樣的理解。如果我們做一個標準去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這樣會太過于偏執,不能靈活的培養學生的能力。
2.在傳統的教學想法中存在的問題。因為應試教育大量普及的原因,導致學校的教育的中心全部放在了成績上,忽視了對學生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也會因為中國傳統的社會制度的原因,人們在看待事情的時候,對于對錯之分并沒有那么明顯,也不會存在過多的判斷和分析,更不會用批判性的思維去看待事物,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只是用先人得到經驗去解決問題。現在運用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這算是對傳統教學模式提出了一種挑戰,也是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完善這個方式。
3.在教材中沒有體現出批判性思維。在人教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有“閱讀”、“寫作”、“名著導讀”、“課外古詩朗誦”這四個板塊的內容,這個課本內容的設計中包含了從老師教讀到學生自讀,再到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對老師在課堂中進行引導轉換為學生閱讀這個方法進行了強調,不像現在的精讀和略讀部分的情況,全部都是講成精讀課的內容。對原來的強調單篇閱讀的情況進行了改變,能更好的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但從整體的教學中來看,文章鑒賞知識對一般的文學常識進行了講解與介紹,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沒有幫助,只是培養了學生的文學素養。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階段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具體方法
1.改變原有的課堂環境。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老師的地位一直都是不可撼動的,這樣的觀念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中不敢提問題,不敢存在質疑,這就是導致批判性思維無法進行培養的直接原因。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就需要先改變學生的上課環境,培養老師和學生和平相處的氣氛,創造一個學生和老師能夠相互尊重的課堂環境,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
2.重新確立語文教學目標。在語文課堂標準規定中,只要學生能夠把握課堂內容的重點,積極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就可以。但是原有的課程標準缺少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具體講述。所以,應該把培養思維能力的相關內容也寫到教學目標當中。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努力的培養學生的批判性的精神,加強學生自我調節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學目標中的側重,加強學習,具備自我審視,自我構建的能力。
3.對教學方式進行優化與完善。課堂的教學方法對于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有著很深的影響,需要創建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問題情境,重視思考方法的講授,培養學生產生質疑的精神。通過課堂討論這一過程,利用閱讀材料的內容,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語文教學內容中,存在多元化的解讀方法,所以在語文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非常有必要的。語文老師在授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以及閱讀的需要,改變語文教學的目標,改善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訓練。
總結
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我們就需要從教學做起,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將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一個改變,為國家培養真正有實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聶嬌.初中語文教學創新與核心素養的培養[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7,(11).
[2]王君.探究初中語文教學創新與核心素養的培養[J].讀與寫,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