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義
摘 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化和“一帶一路”的推進,我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與周邊國家建立了更加緊密的聯系,另一方面面臨著當前國際關系消極因素和不確定性有所增加的復雜局面。在這種形勢下,我國動物防疫工作顯得愈發重要,這不僅關系到我國畜牧業和公共衛生安全,還關系到社會穩定發展。現就我國動物防疫體系、動物疫病防控、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及防控措施作一淺析。
關鍵詞:動物防疫;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
一、新形勢下動物防疫工作面臨的問題
1.我國目前動物防疫體系發展現狀
我國動物防疫體系經過70年的發展,建立了從農業部到省、市、縣、鄉垂直管理的畜牧獸醫防疫機構,建成了集畜牧推廣、動物防疫、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監督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動物防疫體系,我們當前的動物防疫體系也主要是沿用的這一套體系。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化和“一帶一路”的推進,在當前國際形勢的復雜局面下,我國現有的動物防疫體系不足以為抵御大量外來動物疫病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主要表現在對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不夠重視,對動物疫病的危害性認識不足,基層人員編制的欠缺,年齡結構不合理,基層獸醫地位的弱勢,待遇保障不足等,均制約著基層動物防疫體系的發展。
2.新形勢下我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面臨的局面
目前在我國已發現的人畜共患病有90多種,其中50多種對人類有嚴重危害,包括狂犬病、偽狂犬病和炭疽等。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世界200多種動物疫病已然“兵臨城下”,給我國造成了巨大的威脅。如2003年突如其來的SARS、2004年流行至今的高致病性禽流感、2005年暴發的人-豬鏈球菌、2018年非洲豬瘟的侵入,動物疫病的流行不僅制約我國畜牧業的發展,而且給我國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了嚴重影響。動物疫病具有突發性,因此動物防疫不僅需要很強的技術支持去開展動物疫病的監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同時也需要建立完善的應急體系,確保有效應對重大動物疫情。
3.新形勢下我國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問題
我國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除了動物疫病防控外,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也是其重要一環。獸藥、飼料添加劑、動物激素等的使用,保障了我國動物源性食品數量的增長,但同樣也帶來了一些隱患,主要表現在產品染疫、動物源性食品殘留超標、安全性差的問題上。 2006年河北的 “紅心鴨蛋”被查出蘇丹紅Ⅳ號;2006年上海發生了瘦肉精中毒事件,先后導致了300多人中毒;2007年河北新樂不法商販加工出售病死豬肉;2011年河南省查處“瘦肉精”案件56起;2012年肯德基“速成雞”事件等等。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摧毀了我國人民對動物及動物產品的信心,也對我國動物產品的出口產生了嚴重影響,其原因主要是獸藥、飼料添加劑、激素等的違法違規利用所產生的,體現在生產污染;生物性污染;畜禽屠宰、加工、流通過程污染等。
二、新形勢下我國動物防疫體系建設的建議
1.健全機構、理順職能,加快獸醫管理體制改革進程
目前我國已建立了以官方獸醫為監管主體,以職業獸醫、鄉村獸醫和村級動物防疫員為獸醫公共服務主體。對獸醫職能進行科學分類,明確政府獸醫監管職能,明確獸醫公共管理事務,明確獸醫經營性的診療服務,將政府行為與市場行為分開,推進第三方獸醫公共服務,完善獸醫社會化公共服務體系,保證官方獸醫執法職能獨立、公正,并具有權威性。
2.構建動物疫病防治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動物防疫能力
在《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中明確指出,“要充分調動各方力量,構建動物疫病防治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動物疫病防治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政府購買獸醫公共服務質量水平,關鍵是要系統解決“買什么、向誰買、怎么買、買得好”4個問題。明確官方獸醫的監管職責,明確動物防治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地位,建立起符合我國特色的動物防疫體系。從而解決當前我國動物防疫體系中面臨的問題,打破當前復雜的動物防疫和動物衛生監督局面,解決人員編制不足、年齡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建立獨立、高效的執法監管隊伍,破解當前動物防疫及動物性食品安全難題。
3.依法防治、完善應急機制,確保有效應對突發重大疫情
重大動物疫病具有突發性,一方面要堅持依法防治,以《動物防疫法》和《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的法律標準,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應急預案,健全應急機制,科學處置突發疫情。另一方面要加強動物疫情監測,大力推進依法免疫,切實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工作;加強獸醫實驗室生物安全監督管理,防止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泄露和擴散。
4.建立動物及動物源性食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
積極推進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嚴格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建立動物及動物產品生產全過程監管制度,即對動物的養殖、運輸、屠宰及動物產品的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進行監管。并通過網絡技術共享信息,從而實現在發生疫情或出現質量安全事件時,各級監管部門能及時做出反應,對問題產品進行有效追蹤和溯源,適時封存或處理問題產品。在此基礎上構建動物源性食品安全信息體系,實施風險評估,把握其風險,進而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動物產品進行分級,并科學監管。
5.加強宣傳工作,提高對動物防疫重要性的認識
廣大人民群眾是參與動物防疫工作的重要一環,需要其配合完成畜禽免疫、依法依規開展養殖和上報相關疫情等防疫工作,因此加強對基層群眾的宣傳至關重要。通過加強宣傳普及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強化全民動物防疫意識,提高動物防疫地位。加強官方獸醫、執業獸醫、鄉村獸醫及村級防疫員、獸藥飼料生產者及銷售者、畜禽養殖和散養者及畜禽屠宰加工銷售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履行國家的法律法規,依法生產經營和使用,筑牢動物防疫安全屏障。
三、結語
當前我國的疫情變化快、情況復雜,需要多地域、多部門聯合運作,共同控制疫情的擴散。動物防疫工作處于動物疫病防控的第一線,健全完善我國動物防疫體系迫在眉睫。厘清政府職能,建立健全獸醫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應急體系建設,建立高效、公正的執法隊伍,加強動物及動物產品監管,保證財政支出,營造出全民防疫的氛圍,從而保障國內民生需求及維護社會穩定。
參考文獻:
[1]? 熊忠良,徐滌平.我國重大動物疫病流行現狀及其防控策略[J].湖北畜牧獸醫,2007(1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