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儀
摘 要:如果蔬菜種植人員按照要求規范使用農藥來防治病毒和蟲害,蔬菜體內的農藥殘留量一般會在要求范圍內。菜農要把握好蔬菜農藥的安全間隔期,掌握病毒蟲害發生的規律,進而做到適時適地使用農藥,也一般不會導致農藥超標。
關鍵詞:蔬菜;農藥殘留;檢測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蔬菜價格不斷上漲。為了謀取私利,許多蔬菜種植人員舍棄長久發展理念,在蔬菜未完全成熟之前就進行采摘。為了縮短蔬菜的生長時間,蔬菜種植人員還濫用農藥化肥,不根據植物生長規律施用農藥和化學肥料,導致蔬菜產業朝著不良的方向發展。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的長期施用,會導致蔬菜種植基地土壤肥力降低,抗病毒和抗蟲害的能力嚴重下降。且過量施用農藥化肥還會增加蔬菜中的農藥殘留量,提高蔬菜的毒性,聚集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也在很大程度上也會污染環境。因此,分析蔬菜中農藥殘留問題,并提出相對應的策略,對于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蔬菜中農藥殘留問題的現狀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蔬菜總產量已經高達10億t,種植面積也已經達到2500萬hm2左右。我國蔬菜的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產量也逐年增加,使得蔬菜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消費者對于蔬菜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進步,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范圍也日益擴大。蔬菜種植人員在致力于提高蔬菜產量的同時也由于過量施用農藥和化肥等物質對環境中的水、土壤等生態資源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傷害。目前,我國蔬菜種植品種主要有大蒜、西紅柿、葉類蔬菜、芹菜以及甘藍等,這些品種都或多或少存在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過量施用農藥勢必會造成蔬菜中農藥殘留量增加,導致其農藥殘留超標。農藥殘留指施用農藥后殘留在生物體內、生態環境以及農產品內的農藥母體、殘留危害物質、農藥代謝產物,以及具有毒性的降解產物、雜質等物質的總稱。人或動物如果一次性攝入過量的含有過量農藥殘留的蔬菜可能引發急性中毒反應。
二、蔬菜中農藥殘留超標的主要原因
蔬菜中農藥殘留超標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部分農戶不根據種植要求和農藥使用標準,擅自使用毒性較高的農藥。部分蔬菜種植人員可能由于對農藥限制使用情況及名單了解不夠深入,私自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很容易導致蔬菜中農藥殘留超出標準。第二,有些蔬菜種植人員在種植期間使用農藥的次數過多,使用量較大,且頻繁更換使用的農藥品種,種種不科學的行為導致農藥在蔬菜體內不斷積累,導致農藥殘留超標。第三,我國耕地面積廣闊,蔬菜種植面積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蔬菜內殘留農藥的降解速度,這也是造成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的關鍵原因之一。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葉類蔬菜中的農藥殘留量明顯高于果實類蔬菜,葉類蔬菜的可食用部分主要是蔬菜的葉子,對于該種植物來說,莖稈和葉子是蔬菜蛋白質合同的重要場所,也是蔬菜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基地,且多數蔬菜種植人員會將農藥直接噴灑在葉子上,因此該類植物農藥殘留量會明顯高于果實類蔬菜。第四,農藥安全間隔期執行力不足。農藥自身的分子結構、理化性質以及農藥產品的劑型是影響蔬菜中農藥降解速度的關鍵因素。同一種蔬菜,也可能由于使用農藥量不足、使用次數不同或者使用方式的差異,而造成同種蔬菜的農藥安全間隔期也存在差異。如果蔬菜種植人員不熟悉蔬菜農藥安全間隔期,就不能有效、安全地管理菜園。科學研究結果表明,大田類蔬菜的農藥安全間隔期大概為7d,大棚蔬菜的農藥間隔期時間相對較長,大概14d左右。
三、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的原理
目前,國內食用蔬菜中毒主要是由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這兩類農藥引起的。這兩類農藥會使人體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中的乙酰膽堿酯酶活性降低,造成神經傳導介質乙酰膽堿非正常積累,導致急性中毒。農藥殘留速測法利用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對動物體內乙酰膽堿酶具有抑制作用這一昆蟲毒理學原理,在乙酰膽堿酯酶及其底物(乙酰膽堿)的共存體系中加入農產品樣品提取液(樣品中含有水)。如果樣品中不含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酶就會正常與其他試劑發生反應,乙酰膽堿被酶水解,水解產物與加入的顯色劑產生反應出現顏色變化;如果試樣提取液中含有的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超標,酶的活性就會降低,試樣中加入的底物就不能被酶水解,顏色也就不會發生變化。用農殘速測儀測定吸光度值,3min后速測儀自動計算出抑制率,當抑制率小于70%時為合格,反之判定為不合格,以此判斷食用蔬菜中農藥殘留是否超標。
四、檢測結果異常情況分析與對策
農藥殘留速測儀檢測方法是利用分光光度計測定樣品吸光值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情況,通過酶試劑被抑制的程度(即抑制率)來判定農藥殘留是否超標。抑制率的正常范圍是-10%~110%,對照組樣本的吸光值在3min后與3min前的差值(ΔAc/ΔAs)范圍是0.4~0.8。
1.抑制率偏小。出現抑制率值偏小的原因:一是由于不適當的儲存使酶在參加反應前就已經失去活性。酶這種生物催化劑容易失去活性、比較脆弱,一般要在常溫、常壓、接近中性酸堿度的環境中才能發揮正常的作用。酶在恒溫箱中的最適溫度是37.5~38.5℃,提取液的pH值控制在8.0。粉狀的酶應儲存在冷凍室內(約-18℃),用時用提取劑溶解,溶解后的酶液分成若干個小瓶,暫時不用的儲存在冷凍室內,用時解凍;用后的酶液儲存在冷藏室內(0~5℃),在一周內用完。酶液反復解凍最多不能超過2次,在試驗過程中,酶液可暫時置于室內的冰盒上。二是操作不當導致底物與酶未反應完全。應熟練掌握操作流程,取底物時用移液槍快速直接加到比色皿內,不要濺到比色皿壁上,加完底物后立即震蕩片刻,再放入農殘速測儀中,否則將影響判定結果。
2.抑制率偏大。出現抑制率值偏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檢測人員操作不當,導致在上機比色前酶就已經與底物發生反應。應熟練快速地完成樣品培養及上機比色,盡可能在1min內完成。培養時間要固定,不能超過30min。認真清洗比色皿,保持比色皿潔凈,使比色皿有較好的透光性。
五、結語
農藥殘留檢測面臨著新壓力和新挑戰,特異性強、敏感度高、分析容量大的新型儀器檢測技術同樣得到不斷研發應用,蔬菜中農藥殘留檢測的各種快速檢測和儀器檢測技術的相互補充和不斷發展,將推動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再上新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松.蔬菜農藥殘留的快速檢測方法[J].現代農業,2019(6):68.
[2]吳顯鶴.蔬菜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及應用[J].云南農業,2017(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