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文對青少年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通過對“經典誦讀”的界定以及對青少年的心理特點的調查與分析,來說明經典誦讀應當成為青少年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效途徑。
關鍵詞:青少年;傳承;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12-0132-02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悠久的歷史造就了燦爛輝煌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在培養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積極意義。
一、青少年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歷經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精華,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和高尚品格,是保持民族向心力的源頭活水。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的生命狀態和生活態度決定了祖國未來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边€指出“中華文化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文化相適應、同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激活其內在的強大生命力,讓中華文化同各國人民創造的多彩文化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其中的經典部分,是歷經幾千年實踐檢驗而流傳下來的民族智慧,是中華民族保持民族性和創造力的源頭活水。
二、經典誦讀的作用及其心理學依據
什么是經典?“經”的本義是織布用的經線,南朝劉勰《文心雕龍·宗經》里稱:“經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币馑际侵浮敖洝笔怯篮愕牡览??!暗洹睆募坠俏牡淖中慰?,上面是“冊”字,下面是“大”字,其本義是大的冊子、大書,即重要文獻?!敖浀洹睆V而言之就是天地、宇宙恒久的規律、永恒的真理,簡而言之就是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的經過歷史選擇出來的最有價值的書。所謂典范性,指的是能夠體現本質特征,在相關領域具有較高價值;權威性指的是能夠得到公眾的認可;所謂經過歷史的選擇,就是指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過淘洗、磨煉,經久不衰。經典詩文就是指經過了歷史淘洗選擇出來的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的詩文作品。
什么是誦讀?“誦”和“讀”是兩個詞。許慎《說文解字》說:“誦,諷也”,“諷,誦也”,兩字互訓,可理解為一種能表現語氣、語調、韻律與節奏的讀法。是一種寓情于聲、以聲傳情的表達方式。“讀”,《說文解字》解釋為“誦書也”,段玉裁作注解釋“諷、誦亦可云讀。而讀之義不止于諷、誦,諷誦止得其文辭,讀乃得其義蘊?!庇纱丝梢?,讀除了要感知聲音的情態,還要體會其中的意蘊,更側重于對于內容的理解。隨著時代的發展,時至今日,誦讀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介于朗讀和朗誦之間,一方面具有朗讀的成分,即清晰響亮地把文章念出來,是一種創造性的讀書方式,同時可以檢查學生的聲韻調的標準程度及普通話的流暢程度。另一方面是強調“誦”的成分,即在朗讀的基礎上要熟讀成誦,強調對文本的積累和熟練應用。經典誦讀就是對經典的作品熟讀成誦,理解掌握進而讓經典深入人心的過程。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的兩大學習能力記憶力和理解力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記憶是基礎,理解是目標,記憶可以促進理解,理解又可以反過來加深記憶。經典誦讀就是通過反復吟誦直至背誦的方式,通過記憶,加深對經典作品的理解。經典詩文作品大多音韻和諧、旋律優美、朗朗上口,更加有利于記憶和理解,有利于深入讀者心靈深處。
“道德”“品行”“性情”“氣質”等重要的人格因素,不是依靠知識傳授來獲得的。這種素質和人格魅力,是在一種熟習熏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培養出來的。經典詩文往往內涵深刻,意存高遠,音韻和諧、節奏優美,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是一種事半功倍的思想道德教育。
“經典誦讀”在引導青少年學習經典的過程中,發揮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讓學生通過誦讀經典與古代圣賢交流對話,是我們探索文化傳承的有效途徑。
中國古代的教育是非常注重“讀經”的,熟讀成誦是最基本的教學方式,經典是最基本的教學內容。近十年來,經典誦讀教育大力發展,經典誦讀活動也紛紛展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07年,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啟動“中華誦·經典誦讀”活動,2010年,還投資建設了“中華誦·經典資源庫”,選取了古詩文等各類經典1 000篇,并制作了吟誦、朗誦、書法、講解四個模塊的錄像,免費提供給全國的教師和學生以及社會上的經典愛好者。社會上也掀起了一股讀經熱,經典誦讀活動如火如荼、持續升溫。
然而,盡管國家、教育部門和社會上都在倡導經典誦讀教育,大力支持和推廣經典誦讀活動,但還是有一些反對的聲音存在,比如有人認為青少年應該學習適應現代社會的文化知識,古代的經典只是適應當時社會需要的產物,現代社會沒有必要學習,也不實用。與此同時,還有一些人,雖然也誦讀經典,但是對經典的認識不夠深刻,雖然讀了,卻不能讀懂、讀透,不能活用。還有一些經典誦讀活動只是流于形式,為活動而活動。這些問題的存在對于今后我們應該誦讀哪些經典、如何探尋經典的價值、如何在青少年中開展經典教育、如何組織經典誦讀活動、如何開展經典誦讀教學都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和價值。
三、經典誦讀的當代價值
中華優秀經典歷經時間的磨蝕和淘洗,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部分,通過“誦讀經典”這一途徑,可以幫助青少年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接受傳統文化熏陶,自覺踐行傳統文化。經典誦讀在青少年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具有以下積極作用。
首先,經典誦讀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養。
青少年人文素養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貫穿于日常生活之中,要依靠潛移默化、熏陶感染。經典中的詩文作品,大都文采優美、意境深遠,青少年若能反復誦讀,在誦讀中激發想象、深入體會,不僅可以感受到漢語言的音律美,還可以感受到詩文的形象美、意境美,在日復一日的積累中熏陶感染,進而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經典詩文大都節奏和諧、音韻鏗鏘,特別適合誦讀、吟誦和詠唱,而誦讀、吟誦和詠唱又恰恰是青少年比較喜聞樂見的形式,對比單純的知識學習,這種形式更加活潑,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誦讀、吟誦和詠唱是適合學生理解、記憶經典的有效方法,對于學生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提升人文素養具有積極有效的作用。
其次,經典誦讀可以為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個人思想道德水平提供支持。
中華傳統文化是人類的智慧,承載著民族精神,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經典中既有《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等古圣先賢的智慧結晶,又有《逍遙游》《蘭亭集序》《滕王閣序》《陋室銘》《岳陽樓記》《項脊軒志》等情志與文采兼備的散文,還有《詩經》《離騷》、唐詩宋詞等浩如煙海、朗朗上口的中華詩詞。我們可以從《論語》中學得仁愛與智慧,從《老子》中學得清凈自正、返璞歸真,從屈原那里體會愛國精神,在項羽、岳飛身上學習做人要有氣節,向李白學習永不停止追求,向杜甫學習將國家與人民的命運緊緊相連,向范仲淹學習“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向蘇軾學習曠達的人生態度。這些經典猶如燦爛的星河,用其獨特的魅力,豐富著民族文化。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每一篇佳作都是歷史的折射,記錄著歷史的滄桑,我們從中不僅能汲取文學的精髓,還能了解時代的變遷。這些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升廣大青少年的道德水平、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凈化社會風氣、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最后,經典誦讀能為青少年就業擇業以及職業生涯順利發展提供幫助與支持。
在當今社會,擇業就業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對于青少年來說,綜合素質是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也是決定其職業生涯能否發展順利的基礎。熟練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而較強的綜合素質,包括創造精神、創新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等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后者在學生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甚至起著更加重要的作用。青少年通過“誦讀經典”,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道德水平和個人修養,塑造了良好人格,在擇業就業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并能在職業發展中受用一生。
總之,經典誦讀在引導青少年親近經典的過程中,發揮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誦讀經典,吸取圣賢的智慧與精華,可以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提高修養和氣質、修身養性,更可以傳承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提高民族凝聚力、創造力。
此外,青少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定要和時代特色和自身特點結合起來,將傳統文化中最精華的部分為我所用,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青少年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要將經典和時代特色結合起來,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領悟經典,賦予經典新的內涵,重新詮釋經典的價值。還要與自身特點結合起來,能夠讓經典為我所用,在經典中尋求解決自身問題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EB/OL].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3-03-01)[2019-07-23].http://cpc.people.com.cn/n/2013/0303/c64094-20656845.html.
[2]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EB/OL].央視網,(2016-11-30)[2019-07-23].http://news.cctv.com/2016/11/30/ARTIXb5UVFFdlOyJDAqCdsCZ161130.shtml.
[3]戚良德.文心雕龍校注通譯[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漢]許慎.說文解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5][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劉戀.高校經典誦讀課程實施途徑與考核評價——基于MOOC+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
[7]廖學文.美在誦讀中綻放——信息技術下國學經典校本課程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16(8).
[8]李艷敏.高職院校經典誦讀教學實施策略研究[J].學理論,2016(10).
[9]習近平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J].中國法治文化,2017(5).